以太坊「改 RISC-V」吓跑开发者?OG警告:ETH生态将重分配,小项目会出走Solana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以太坊创办人V神提出以太坊在执行层替换「RISC-V」,以取代过往的EVM,而引起部分的开发人员疑虑,而2016年曾在以太坊开发者OG认为,这会使得以太坊生态面临重新分配、并且对于小资本的项目非常不友善。 (前情提要:以太坊手续费创五年新低,社群掀「L2毒药论」:路上都没车了,V神还在笑着盖高速公路) (背景补充:拆解 Vitalik 想用「RISC-V 取代 EVM」重构以太坊执行层的战略野心 ) 以太坊创办人 V 神近期发起「RISC-V」提案引起加密社群关注,也引起核心生态开发者辩论,而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多半看不懂 RISC-V 如何在以太坊上进行改革,V神的提案又能为以太坊带来什么样的进展?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动区访谈了一位自2016年就在以太坊开发核心生态的老OG「逆鳞之龙」由他来为我们解答「RISC-V」改版的详细流程,以及未来可能导致的短期负面效应,提醒所有以太坊的投资者都应该要密切注意这个提案后续。 如何改版 RISC-V 情况 以太坊与其他 PoS 链不同的是,以太坊客户端由「共识层」与「执行层」两部分所组成,而共识层负责进行打包权益投票,执行层负责处理交易,因此执行智能合约的程式码,实际上是由节点电脑运行的执行层客户端,透过抓取交易广播来运行程式码,并且将其结果透过「共识层」投票的结果写在公用帐本上。 要将当前的 EVM 环境升级为 RISC-V 的唯一办法,就是透过更新节点客户端的「执行层客户端」来进行升级,这与过去通常用硬分叉的方式来改变以太坊出块与对应节点的改版不同,这只是一种软体层级的分叉。 根据 V 神的论文内容描述,理想的情况下,若所有的节点客户端都有 RISC-V 执行程式,那么针对新版本的协议与针对 zk 证明的运行,可以达到接近100倍的理论效能,但必须要知道的是,这个是在智能合约为 RISC-V 版本与 RISC-V 客户端上所计算出来,相对于 EVM 智能合约格式 在 EVM 客户端上执行的成果。 RISC-V 这次提案特别的是,他是在执行层客户端上直接做改版,不会动用到硬分叉的部分,这点我没有很喜欢,但可以看出来以太坊正在往一种新方向前进,这可能是一种双面刃,这种等级的变动在过去的以太坊来说,或许会选择与硬分叉一起实施,因为这可能是更保险的做法。 现行状况与旧有合约的对应 了解理论的性能后,我们来看现况是什么,现况是以太坊全部的生态与所有的 EIP 实践,都是透过 EVM 智能合约与 EVM 客户端成功执行的,若如同 V 神说 RISC-V 将会有 EVM 转译器的情况下,那么实际未来的状况可能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状况 EVM 智能合约在 EVM 客户端上运行(旧的EIP全相容,但新的EIP需要对应两个版本) EVM 智能合约透过 RISC-V 的 EVM 转译器,在 RISC-V 客户端上面运行(新旧的 EIP 需要经过大量的测试与 DEBUG 来解决) RISC-V 智能合约在 RISC-V 客户端上面运行(旧的 EIP 要全部重新测试,但新的 EIP 应该能完美相容) 综上面来说,考虑到未来智能合约运行效率为 100 倍的理论性能,仅为第三种状态才适用,而对第二种情况来说,又特别依赖以太坊核心团队对于转译器,以及过往所有EIP升级与智能合约的优化,这代表以太坊为了达到理论的性能提升,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优化代价,而且不确定旧的 EVM 代码在 RISC-V 上透过转译执行的效率优化,是否效率绝对大于原生 EVM 的环境。 其实V神这样一讲,我猜一定有不少核心开发者觉得很绝望的,过去在 EVM 上面开发,解决每次的 EIP 施行与测试,工作量就已经很大了,因为以太坊是喜欢在很开放的环境下,测试出开放答案的社群。 但现在变成 RISC-V 环境时,我光想转型的测试期,就是非常头痛的一点了,核心问题你在测试的期间,还不一定能跑出大于原本环境1~5倍以上的效率,因此我猜这个测试期会不断延期很多次,就像过去以太坊Merge那样,这样早期缺乏具体的成果,也很难吸引外部的生态在测试网上部属,并提交反馈。 我只能说 V 神有很大的野心,但执行面上我觉得不是很乐观,至少我觉得有一半以上的核心开发者可能不是很开心,如果坚决要改成 RISC-V,V神与以太坊基金会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鼓舞核心开发者团队与生态。 生态对应 RISC-V 的问题 逆鳞之龙提及,RISC-V 提案的最大问题,可能来自于民间项目生态的支援与对应,在现有的开源生态中,能使用的元件非常有限,因此 V 神提出的EVM to RISC-V 转译的口号,在短期内可能有诸多疑虑与问题。 例如以太坊的现有生态,像是原本没有问题的 EVM 项目与合约,在EVM to RISC-V 转译前提下,可能在执行层执行合约的过程中,出现状态缺失或者运算终止的情况,这代表了即使是在过去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的旧有 EVM 项目,在使用 EVM to RISC-V 转译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代币无法提出,或者误烧毁、锁死的状态。 这样的例子,非常有可能使得生态项目团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不会愿意开放用户使用 EVM to RISC-V 转译器赖运行旧有 EVM 智能合约;另外项目生态为了避免相关风险,以及跟进以太坊的新技术,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全部智能合约撰写新的 RISC-V 版本合约,而旧有的合约与新的合约的衔接,则透过资产桥接来解决。 其实搞相容的方式,非常容易出包,但如果基金会愿意大撒币搞定 General 的方案,那么可能可解决99%的相容问题,但问题就在于这剩下的1%以及生态开发者的安全信任。 现在你去问以太坊的项目开发者,对于 EVM 转译 RISC-V 的部分我猜不会是那么有信心,大资本的技术公司若要从头到尾部属自己的客制系统或晶片,都不见得会选 RISC-V ,因为这架构虽然开源,相对于 ARM、X86 等主流架构,RISC-V 生态支援非常有限,更没有对区块链的相关发展,这代表以太坊要赤手空拳自己开辟一片天。 若在考...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