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Lao Bai研报》近期 RWA 的变化,决定下个周期主赛道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 RWA(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赛道的发展趋势,分析 RWA 的应用场景、适合上链的资产类型、过去与现在的解决方案,以及市场风向的变化。本文源自 ABCDELabs 投资与研究合伙人 @Wuhuoqiu 所着文章,由 wublockchain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让现实万物上链》RWA 公链 Plume 理想的加密世界长什么样子? ) (背景补充:RWA入门》区块链如何改变实物资产代币化的未来 ) 上篇讲完东西方一级视角对市场的看法,今天正好借着 YZi Labs 官宣投资 Plume Network 这个 RWA 平台,来说说我观察到的 RWA 赛道近期的变化 这事儿得拆成四部分说 1. RWA 是否真的有应用场景,或者说 PMF 2. 哪些 RWA 资产适合上链,哪些不适合 3. 过去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现在解决方案又有哪些 4. RWA 这几个月的风向,你是否有所感知 先说 1 – RWA 是否真的有应用场景,或者说 PMF – (这里首先剔除掉美债上链的稳定币赛道,Usual,MKR 等算是已经找到 PMF 了)以美股上链为例,这是 Twi 上吵的最凶的一类。很多人觉得美股上链属于多此一举,真想炒美股的自己自有渠道,链上随便什么标的都比美股波动性大,没必要来链上玩股票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觉得美股在链上是有其意义的 1. 从渠道来说 – 的确多数 A8,A9 之上的大佬都用富途,FirstTrade 等证券平台,币,股,黄金等分散投资。但我相信圈内多数散户是没有美股帐号的。链上美股交易至少可以无门槛的开启他们的购买渠道。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USDT/USDC 之类的稳定币总市值越来越大,这是美元霸权相对传统金融的另一条扩散途径。如果 Crypto 通过稳定币 +Payfi+ 类支付宝体验的智慧钱包某天真的走向了 Mass Adoption,你认为老美是否愿意全世界来给他们接盘美股?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的人更愿意各种银行券商开户折腾几天买自己国家半死不活的股票,还是像淘宝购物一样简单对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七姐妹一键下单投资? 2. 从应用场景来看,想像这样一个 Case ,作为一个 P 小将,你这几天冲 Mubarak 大赚 10 万 U,你心知 Tesla 最近腰斩,是个抄底的好时机,然后你想要把这 10 万 U 换成特斯拉的股票。 即便你有美股帐号,你得先把这 10 万 U OTC 成法币,法币通过银行传送到券商的帐户,然后在券商那里开始买入,这一套流程下来基本要 3-5 个工作日 (17 年我在接触比特币之前在澳洲通过 FirstTrade 买过美股,单是 Swift 转帐过去就是 4,5 天,还要收个大几十美金的手续费),如果哪天你 Telsta 涨了你想卖掉换成 BTC 或者 U,这套流程又得再来一遍…… 想像一下如果链上有美股,你 Meme 赚的 U 秒换成 Tesla,这个摩擦成本的减小,真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 10 倍百倍级别的体验提升 然后说说 2 – 哪些 RWA 资产适合上链 同样,T-Bill 这种已经证明过自己的不在讨论之列,其他的 RWA 资产,其实取决于具体针对的人群到底是谁 对于 To C 端来说,股票无疑是最适合的。大多数散户大概率没接触过一级私募股权,你就是把一家非上市企业股权 Tokenize 上来,估计也没几个人能够做到看得懂 + 买入 + 长持。还有像是 Centrifuge 上面那些私人信贷抵押品,比如房地产市场的过桥贷款,企业应收帐款的借贷等等,同样不适合于 To C。绝大多数 C 端使用者唯一熟悉的,应该就是股票。To C 更多的场景,应该是把一项资产针对之前没有渠道购买的使用者通过链上来打通,是个从 0 到 1 的过程 而对于 To B 端来说,可以 Tokenize 的东西就多了很多,但相对 To C 的从 0 到 1,To B 端应该更多是一个减小摩擦的从 1 到 100,正如一级私募股权原本就在一些机构和高净值投资人之间流通,放在 Centrifuge 上的过桥贷款抵押拿去银行大概率也贷的出来钱,只是这个流通过程相对繁琐,摩擦较大。放在链上就像 Payfi 至于 Swift 一样可以实现使用者体验和流转速度的大幅增强。 说到这想起来去年聊过一个 RWA 专案,人家母公司就是美国排名比较靠前的资管机构。他们打算基于自己资管平台上客户的一级股权,比如马斯克的 SpaceX,以 Token 的形式发行在他们自己的交易平台上,这样 Token 可以轻易的流通和换手,最终 SpaceX 上市时直接一次性结算。所以 To B 来说,除了针对的交易使用者受限于机构和企业,发行的主体其实也相对受限,就像上面那个例子,除非你自身手里面就资管了 SpaceX 的大量股权,否则你单纯只是一个 STO 或者 RWA 平台,你想吸引 SpaceX 股权持有人来你这发行代表 SpaceX 股权的 Token,其中牵扯到资源合作,法律条款等各方面摩擦又大了好多 还有很多中间态的,可 To C 也可 To B,比如像是 Story Protocol 的那种 IP 上链,亦或是某本小说的版税,某部电影的票房,某个游戏的销售这些东西 Tokenize 化,感觉目前还在早期的探索阶段,需要一个一个去试,去证伪。像是影响力 Tokenize,FT 失败了,Kaito 则相对成功。名人时间 Tokenize, 火了没几天就销声匿迹…… 这些东西得慢慢来 接下来是 3 – 过去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现在解决方案又有哪些? 还是以美股为例 – 过去的解决方案基本是以合成资产为主,代表是 SNX,Terra 的 Mirror,以及 GNS 这条路目前来看基本被证伪,上述三个平台也早早就下架了之前上的合成美股资产,原因有二, 一是大家对于拿稳定币或者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