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馬來西亞加密監管雙軌制:6家持牌交易所、22種獲批幣種
馬來西亞加密貨幣監管概覽
一、監管框架
馬來西亞對加密貨幣採取"雙重監管"模式,主要由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和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共同承擔監管職能。國家銀行負責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不承認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爲法定貨幣。證券委員會則負責將符合條件的加密資產納入資本市場監管體系。整體而言,馬來西亞將加密資產視爲一種證券/投資產品而非貨幣進行監管。
監管制度的法律基礎來源於2019年生效的《2007年資本市場與服務法(數字貨幣和數字代幣爲證券)命令》。該法令賦予證券委員會監管權限,並規定滿足一定投資屬性的加密資產可被視爲證券。此後,證券委員會陸續發布了多項配套規章制度,包括《公認市場運營商指引》和《數字資產指引》,對數字資產交易所的準入條件、首次交易所發行平台以及數字資產托管服務進行了規範。
在具體監管措施方面,馬來西亞設有明確的持牌門檻。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必須註冊爲認可市場運營商,滿足高標準的合規要求,包括本地註冊、具備最低資本金、強健的風險控制機制、反洗錢措施以及KYC流程。此外,還引入了"數字資產托管人"制度,要求從事資產托管服務的機構必須具備相關牌照,並確保客戶資產獨立存儲、記錄清晰、風險隔離。
對於錢包類服務,若僅提供去中心化的軟體錢包功能,暫不納入監管範圍;但若兼具法幣兌換或托管功能,則需取得相應的支付或托管資格。這一差異化處理方式兼顧了創新發展與監管可控。
二、交易所監管與市場格局
截至2025年,馬來西亞共有6家獲得證券委員會批準的持牌數字資產交易所,包括:
Luno Malaysia - 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合規平台,成立於2013年,最早獲得許可,支持約18種受監管幣種交易。
SINEGY - 成立於2017年的本地交易所,以合規與安全爲特色,支持幣種較少。
Tokenize Malaysia - 創立於2017年,運營覆蓋馬、新、越等地,獲得本地投行Kenanga投資。
MX Global - 2018年成立,本地交易平台,曾獲某交易平台投資,支持主流幣種交易。
HATA Digital - 2022年獲得原則批準,是第5家持牌DAX,具備獨立的美元市場交易功能。
Torum International - 2024年獲批,是第6家DAX,定位爲"社交+金融"平台,目前仍處上線前準備階段。
這些平台均爲RMO-DAX,並與本地銀行體系聯通,支持以馬來西亞令吉進行充值、提現和幣種兌換,構成了馬來西亞合規數字資產服務生態的基礎。
根據證券委員會的規定,每種在持牌交易所上線的數字資產,均需經過審批。截至2025年初,獲準上線交易的加密貨幣種類爲22種,涵蓋主流幣、公鏈幣、DeFi幣等。值得注意的是,未有任何穩定幣或隱私幣獲得批準交易。這表明馬來西亞監管機構在幣種選擇上持審慎態度,重點控制外匯風險與洗錢風險。
三、資金進出機制與外匯控制
馬來西亞的持牌交易所普遍支持以本幣馬來西亞令吉爲計價單位進行充值與提現。用戶可以通過本地銀行轉帳將法幣充值到交易所帳戶,隨後兌換爲加密貨幣;也可以將持有的加密資產售出,提現爲令吉至本人銀行帳戶。多數平台對銀行入金免收手續費,提現通常收取象徵性費用,整體門檻較低。
此外,投資者亦可將合規幣種的加密貨幣從個人鏈上錢包轉入交易所進行交易,交易完成後亦可將資產提至鏈上錢包。這一安排爲用戶提供了法幣與數字資產的雙向流動渠道。不過,所有資金進出均需經過實名驗證和反洗錢審查程序,尤其對於大額或異常提現,平台會實施額外審查。
爲了防止通過加密資產形成資金外流通道,馬來西亞監管機關對交易所實行如下措施:
這些設計有效避免了加密資產成爲資金轉移工具,使得投資者即使購買比特幣、以太坊等高波動幣種,也難以利用其轉化爲外幣資產進行外匯轉移。監管的基本立場是:"不禁止交易行爲,但控制跨境用途"。
四、資金托管模式與客戶資產保障
馬來西亞所有持牌交易所均採用中心化托管交易模式,即用戶需將資產充值至平台內的錢包或帳戶進行交易,不能使用個人鏈上錢包直接撮合或鏈上交易。此種模式下,投資者所持資產由平台托管方保管,個人僅通過平台帳戶查看餘額、下單交易。
平台方面則需確保客戶資產與公司資產嚴格隔離存放,並採取適當的冷錢包/多籤名保管機制。這一要求來源於證券委員會制定的《數字資產指引》與《客戶資產保護指南》,目的是防止平台挪用用戶資產或資產損失。
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引入"數字資產托管人"制度,爲提供代幣保管服務的機構設置了專門監管門檻。截至2023年底,已有包括CoKeeps在內的3家機構獲得DAC原則批準。
在DAC機制全面實施前,多數平台採用委托第三方國際托管商托管數字資產:
證券委員會要求所有持牌交易所:
這一制度設計,特別是在某交易所事件後,對保障投資者信心具有重要意義。馬來西亞平台由於資產由第三方托管且不得挪用客戶資產,因此在全球市場震蕩中表現出更強的穩健性與監管可信度。
五、市場現狀與平台競爭格局
馬來西亞加密資產市場近年來呈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盡管起步較晚,但得益於明確的監管框架與投資者信心的提升,合規交易所逐步建立起本地用戶基礎和運營規模。截至2021年底,全國加密市場年度交易規模已達約210億令吉。2022年全年新增數字資產交易帳戶達12.8萬個,與傳統證券市場開戶規模相當。
在平台競爭格局方面,呈現出高度集中的結構。Luno Malaysia作爲最早獲批的交易所,一直處於市場絕對領先地位。根據其2024年公開數據,該平台註冊用戶已突破100萬人,累計交易筆數超過7200萬筆,托管資產總額高達42.8億令吉。年交易額達到870億令吉,佔整個持牌交易所市場的逾九成。Luno在幣種支持、用戶體驗和合規托管等方面均具優勢,穩居市場龍頭。
其餘交易所市場份額相對有限,但亦有各自特色與發展路徑:
整體來看,馬來西亞合規市場仍由Luno一強主導,其他平台差異化發展。Tokenize、MX、SINEGY、HATA等平台用戶數與交易量遠低於Luno,但通過不同策略爭取特定羣體。
從投資者畫像來看,散戶用戶爲主,年輕化明顯。Luno數據顯示,其投資者平均年齡爲34.8歲,男性佔比76%,中位每筆入金爲100令吉,呈現"小額、多頻次"的典型零售市場特徵。同時,女性用戶比例逐年上升,2024年增長達17%,顯示市場接受度不斷擴大。Luno也於2024年推出"Luno機構"服務,提供API、OTC流動性與專業托管,顯示平台正積極拓展高淨值客戶與機構市場。
市場交易活躍度與國際行情密切相關。2022年某交易所事件後交易量一度下滑,但自2023年比特幣價格回升、ETF利好等推動下,2023年第三季度交易額環比大增300%以上,2024年比特幣首次突破10萬美元,更進一步推高交易意願與開戶熱度。
證券委員會報告指出,45歲以下投資人佔DAX帳戶的72%以上,反映出該市場主要由數字原生用戶構成。某數字身份項目等事件亦引發廣泛關注,顯示市場對新代幣、空投和創新應用高度敏感,凸顯未來加強投資者教育的必要性。
總體而言,馬來西亞加密市場在監管政策明確、平台合規安全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以年輕散戶爲主體、平台集中度高、交易活躍度受全球趨勢影響明顯的交易生態系統。隨着代幣品類逐步放開與合規工具體系完善,市場仍具進一步成長潛力。
六、未獲許可平台的使用現象與監管態度
盡管馬來西亞設立了嚴格的持牌制度,但在現實市場中,部分資深投資者仍在使用海外未註冊平台,如某些大型國際交易所。這些平台提供更豐富的交易幣種、槓杆工具及金融衍生品,對高頻交易者和追求高收益的用戶具較大吸引力。許多投資者將本地持牌交易所視爲"出入金通道",即通過未註冊平台進行交易獲利後,再將資產轉入持牌平台變現爲令吉。
面對上述情況,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採取了逐步升級的監管行動,形成一套系統的限制與懲戒機制:
投資者警示名單制度:證券委員會長期維護並公開發布"投資者警示名單",列出未經註冊而對本地用戶提供服務的境外平台。例如,多家大型國際交易所均早在2020--2021年被列入名單,並明確告知公衆"與這些實體交易將不受馬來西亞法律保護"。
正式執法與禁止令: 證券委員會曾多次對大型平台發出書面命令與公開譴責,要求其停止對馬來西亞用戶服務,關閉網站、App與營銷渠道,並要求高管親自確保執行。
技術與金融手段的封鎖配合:
投資者教育與公開勸誡: 證券委員會多次提醒公衆勿在未持牌平台投資,否則將承擔全部風險且無法尋求法律追償。在某交易所事件後,許多馬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