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去中心化期權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
探索去中心化期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期權作爲一種選擇權,是買賣雙方約定交付條件和品類的權利合約。智能合約的出現爲期權提供了良好的運行環境,使其能在鏈上無人幹預地自動執行,合約條件和流程清晰透明。自2020年DeFi熱潮以來,大量團隊和項目開始進軍去中心化期權領域。經過三年發展,行業呈現百花齊放之勢,在記帳基礎設施、期權種類和做市算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隨着市場進入熊市,代幣激勵成本上升,去中心化期權的活躍度開始回落。創新主要集中在金融產品的微創新上。市場更青睞符合區塊鏈架構和去中心化環境的突破性創新,如Lyra這類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項目形成了DeFi矩陣,在期權定價上建立了獨特的算法體系。盡管市場規模萎縮,但Aevo和Lyra仍佔據頭部市場份額。
相比動輒數百億美元的鏈下交易額,目前鏈上期權規模仍顯微不足道。而在傳統市場中,期權的名義成交額與期貨基本處於同一量級。這表明鏈上期權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2023年下半年,隨着二層網路技術日益成熟,低成本搭建交易簿式期權市場的基礎設施讓鏈上期權迎來新一輪增長。
我們已經過了"去中心化就是好"的DeFi 熱潮,所有去中心化項目都將面臨"爲什麼要去中心化"的質疑。
去中心化期權的背景
什麼是期權
要理解去中心化期權,需要回答兩個問題:什麼是期權,爲什麼要去中心化?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買賣雙方確定行權時間和價格。期權持有方按約定獲得執行合約的權力。
期權既是一類特殊金融合同,也是與價格波動相關的金融工具。從性質上看,期權不僅反映標的資產價格變動,還體現價格變動速率、行權時間差異等因素。
期權是一種與風險定價相關的金融工具。期權價格變動能體現現貨和期貨無法表現的價格屬性,爲投資者對沖風險、設計資產組合提供了更多維度和工具。
此外,期權用途廣泛。了解期權用途有助於發現其精準用戶。在傳統領域,期權除作爲槓杆工具外,還有諸多用途:
風險管理工具:企業可通過買入期權,獲得在規定時間和價格下的買入賣出權利,鎖定支出和收入上下限,獲得最小利潤保證。金融機構可利用期權處理風控平倉時的流動性損失。
融資工具:公司可通過銷售期權進行融資。如2022年10月,特斯拉通過銷售500萬份看漲期權融資22億美元。
組織激勵工具:許多傳統大型組織通過期權激勵中高層管理人員。
槓杆和投機工具:投資者可用小資金撬動大收益,甚至押注時間成本或波動率維度的交易機會。
2020年,隨着現貨DeFi落地,去中心化衍生品被從傳統金融映射過來。人們希望在去中心化平台上分享中心化金融機構的期權業務收益。
什麼是去中心化期權
去中心化期權是指在區塊鏈上發行的、具有期權屬性的智能合約。相比傳統期權市場,它無需許可、公開透明、無違約風險,與其他去中心化產品具有更強組合性。期權執行由區塊鏈智能合約保障,自動執行,這是去中心化期權與傳統期權的唯一區別。
去中心化期權項目源於對中心化期權市場的映射。傳統金融市場中,衍生品市場遠大於現貨市場,期權市場規模與現貨市場相當。隨着Uniswap、Curve等去中心化現貨交易所的成功,展現了智能合約在金融領域的潛力,許多團隊看到了去中心化期貨乃至期權的未來。在DeFi熱潮的光環下,去中心化的弊端被掩蓋,衆多團隊投入到火熱的去中心化期權建設中。
爲什麼去中心化期權很重要
去中心化期權相對中心化期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1. 杜絕違約風險;2. 更加公平;3. 更深入緊密的資本協作。
相比中心化期權,去中心化期權沒有對手風險。鏈上期權的執行環境、流程和條件公開透明,不存在清算角度的不確定性。合約如何清算,清算結果一目了然。清算沒有不確定性,就沒有對手風險。
傳統金融中,監管部門設立各種準入門檻防止作惡。這一方面保障了用戶權益,但客觀上也讓一些人失去了參與機會。而在去中心化期權中,無論是智能合約創建者還是參與者,都只能在智能合約框架下參與,創建者和團隊並無特權。因此,去中心化期權更加公平。
去中心化期權是去中心化金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去中心化金融具有普惠性、便捷性,甚至能降低監管要求。它有替代中心化期權的可能,同時去中心化世界也需要期權服務。
去中心化期權市場的繁榮,需要去中心化期權標的需求蓬勃發展。目前鏈上期權多被視爲賭具。簡單些的思路是將期權作爲槓杆工具或波動率標的,復雜些的則將其作爲某些投資策略的組成部分,形成結構化投資產品。
去中心化期權的市場
新生事物和傳統事物在諸多層面存在差異。去中心化期權在標的、用戶、渠道等方面都與傳統市場不同,存在差異化競爭的可能性。
去中心化金融始終是純鏈上的數據操作。最佳標的當然是原生鏈上資產。若需處理鏈下資產,不可避免要與中心化權力和組織接觸。這屬於RWA業務,受制於合規,且無法避免中心化帶來的弊端。
除此之外,期權用戶也有所不同:
首先,傳統期權用戶非常清晰,而去中心化期權市場目標用戶模糊不清。傳統業務中,產業資本是重要玩家,甚至對標的資產價格有一定決定權。金融市場是風險和收益交易的雙邊市場,產業資本負責提供風險和風險金。而在去中心化期權市場,涉及底層資產的業務簡單且規模不大。真正能形成業務的去中心化產業無外乎鏈、oracle、數據檢索等基礎設施和一些DeFi項目。以規模最大的BTC爲例,目前年產量不超過40萬個,需對沖的底層價值風險不到百億美元。沒有強健的鏈上從業,很難形成剛性需求的去中心化期權市場。
鏈上期權用戶應更偏向程序而非人工。鏈上期權使用門檻對程序低,對人高。鏈上期權的買賣產品設計應更多增加智能合約間的互動,降低人工帳戶與智能合約的互動。
其次,合規偏好存在差異。中心化期權具有完整的風控和合規系統,能承接各種法律明確規定的合格投資者,而去中心化期權的合規與風控制度不完善,從事法律不明令禁止的業務,吸引的是對合規要求不高的個體。
第三,去中心化期權允許更多期權標的。標的數字加密資產波動率大,導致期權價格高昂。許多數字加密資產不受法律監管,持有集中度高,價格被掌控的風險難以估計。因此針對數字加密資產,中心化交易所很難擴張標的業務。除了部分穩定幣和ETH、BTC,很難開發出適合的期權標的。而某些去中心化交易所設計出"私池"概念,允許做市商獨立承擔某些期權的行權風險,讓去中心化期權市場可以差異化競爭中心化期權市場。
第四,由於產品使用難度大、門檻高、合規風險大,即使許多項目採用代幣空投、交易獎勵等營銷策略,參與資金和產品用戶依然稀少。產品不活躍就面臨流動性差的困境。去中心化交易所一方面減少了期權的行權價格、行權時間的可選範圍。Opyn甚至創造了永續期權,進一步集中流動性。
第五,雖然去中心化交易所通過智能合約實現了無違約風險,但這種無違約需要合約控制的資產價值高於期權面臨的損失風險。合約中的保險金處於超額抵押狀態,資金利用效率普遍偏低。
去中心化期權市場發展的瓶頸
去中心化期權市場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新資產類別,但仍處於發展早期階段。因此,在充分發揮其潛力之前,需要解決許多瓶頸。
成本高
最大的瓶頸之一是使用去中心化期權市場的高成本。這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運營費、風險成本和教育成本。
運營費是用戶爲在區塊鏈上處理交易而必須向礦工支付的費用。在以太坊等流行區塊鏈上,gas費可能特別高,有些項目可能需要預言機報價。這可能使去中心化期權市場對某些用戶來說過於昂貴。
風險成本是導致去中心化期權市場使用成本高昂的另一因素。去中心化期權市場是相對較新的產業,與傳統期權市場相比,缺乏足夠的歷史實踐,在技術和設計框架上,我們無法用歸納法證明這個系統足夠安全。潛在的風險成本是大規模採用的鴻溝。
最後,教育成本也是導致使用去中心化期權市場成本高昂的因素。去中心化期權市場很復雜且難以理解。用戶需要充分了解其工作原理才能有效使用。這對某些用戶來說可能是進入障礙。
市場不成熟
另一個瓶頸是去中心化期權市場的不成熟。這不僅意味着與傳統期權市場相比風險更大,而且如前所述,沒有形成穩定和必要的需求。這可能導致很難找到期權的買家和賣家,從而無法形成足夠的流動性。流動性不足就必須通過降低參與者的選擇來聚集流動性,這又會造成交易不便。
市場不成熟還體現在期權用途上。傳統期權的作用往往分爲多種功能。而在去中心化期權中,沒有基於合規要求的期權需求(傳統機構有通過衍生品繞監管的習慣);沒有看到項目通過期權融資、期權激勵;基於業務風險對沖的期權設計也不像傳統金融市場成熟。
資本效率低
另一個瓶頸是期權保證金的資本利用率低。在傳統金融市場中,平台允許用戶存在一定的保證金風險敞口。這基於中心化信用。平台掌握用戶信息,在衍生品發生穿倉時可以對用戶進行追訴。然而在去中心化期權市場,不僅用戶處於半匿名狀態,而且平台沒有追訴功能。一旦保證金無法覆蓋交易帶來的損失,損失就必須由平台承擔。
在中心化交易平台中,用戶的所有資產處於平台管理之下,其他非貨幣類資產也可作爲抵押品提供授信基礎。而當前的去中心化平台,資產所有權必須先轉移,才能變成抵押品。
去中心化平台無法對用戶超額損失追訴,就必須降低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