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研所:全球性穩定幣或危及金融穩定與貨幣主權

robot
摘要生成中

近日,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負責人在一場金融峯會上就全球性穩定幣對金融市場、貨幣體系及社會結構的影響進行了深入解析。

該負責人指出,全球性穩定幣在多個方面對公共政策和監管構成風險,包括法律確定性、治理、反洗錢、反恐融資、支付系統安全、市場穩健性、個人隱私保護等。他強調,如果穩定幣擴展至全球範圍,將進一步加劇這些挑戰和風險。

針對這一觀點,該負責人從三個角度進行了闡述:

首先,全球性穩定幣的應用可能損害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由於發行方通常是大型科技公司,其網路效應可能導致市場集中度過高,同時穩定幣的封閉生態系統可能抬高市場準入門檻。

其次,全球性穩定幣生態系統存在信用、期限和流動性錯配以及操作風險,可能加劇國內貨幣金融部門的脆弱性,並加速危機的跨境傳導。該負責人指出,全球性穩定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運營者的信譽,一旦出現風險事件,維持幣值穩定將面臨挑戰。此外,抵押資產儲備不透明、相關權責界定不清等治理問題也可能引發擠兌風險。

第三,如果全球性穩定幣用於支付,系統中斷可能導致市場金融波動並影響實體經濟活動。若用作價值儲存,幣值下跌將造成持有人財富縮水。金融機構持有穩定幣也可能遭受損失,且由於缺乏存款保險和最後貸款人機制,在擠兌情況下損失可能更爲嚴重。另外,大規模穩定幣儲備資產在極端情況下的拋售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劇烈波動,甚至威脅國家貨幣主權。

該負責人認爲,全球性穩定幣生態系統作爲整體應被視爲系統重要性監管對象。他建議在法律、監管和風險控制等問題得到解決之前,不宜推出全球性穩定幣。他呼籲對潛在監管漏洞進行全面評估,以最高標準對穩定幣進行監管,並制定新的監管標準。

關於應對全球穩定幣風險的具體措施,該負責人提出可將其整體框架歸類爲支付系統,而將發行、托管和交易環節分別歸類爲存款吸收類機構、ETF和貨幣市場基金,將穩定幣本身歸類爲電子貨幣。

他指出,對於系統重要性全球性穩定幣的監管,可以參考現有的國際標準,如CPMI-IOSCO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FATF關於虛擬資產的標準、BIS對銀行加密資產敞口的審慎標準、IOSCO的貨幣市場基金操作規則等。這些標準可爲全球性穩定幣的監管提供有益參考。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毛绒绒提款机vip
· 07-05 13:03
这次咱站央妈
回復0
OnChainDetectivevip
· 07-03 07:33
嗯……模式识别显示稳定币的负面信息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之间有98.7%的相关性
查看原文回復0
NFT_考古学家vip
· 07-02 15:51
总有人想打压稳定币咯
回復0
PrivateKeyParanoiavip
· 07-02 15:50
又来打压币圈了?
回復0
probably_nothing_anonvip
· 07-02 15:41
btc才是永恒答案
回復0
社群潜伏者vip
· 07-02 15:30
大佬坐不住啦?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