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讓人們得已進行去中心化、安全、和透明的資訊交換。不僅可以加密貨幣支付,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更大幅拓展了應用層面,能實現各種商業邏輯和提供服務。以太坊虛擬機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的智能合約執行環境,也成爲了區塊鏈產業中開發者們最爲熟悉的平台之一,也讓以太坊區塊鏈坐擁龐大且最多樣化的生態項目。
然而,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不同的區塊鏈項目也開始採用或修改 EVM,以適應自己的需求和特色。不同的區塊鏈項目在兼容性、效能、安全性、擴展性等各個方面的競爭比較,期盼能爭取用戶的親睞。
支持 EVM 的區塊鏈項目中,Layer 生態系統近年來受到了關注。但 2022 年的多起黑天鵝事件(Luna 崩盤、FTX 交易所倒閉)的發生,各大公鏈生態在 2022 年都遭遇了重大挫折,使整體的開發活動和用戶羣持續下降。
隨着 Arbitrum 和 Optimism 的崛起,Layer 蓬勃發展的 DeFi 生態系統又替冷清的市場注入了活水,數十萬的用戶開始回歸 EVM 鏈尋找新的契機,而公鏈生態之間在市場份額的競爭又再次白熱化,在以下課程中,我們將介紹幾個支持 EVM 的區塊鏈項目、分析彼此之間的差異、最後探討未來 EVM 項目的發展趨勢和挑戰。
爲什麼要支持 EVM?
支持 EVM 的區塊鏈可以創造出一個類似 EVM 的程式碼執行環境,讓以太坊上的開發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將智能合約部署到這條鏈上,而不必爲了這條鏈再從頭開始編寫智能合約的程式碼。這對開發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可以節省他們的時間和精力。
對於用戶來說,支持 EVM 的區塊鏈的優點包括更低的 Gas 費用、更快的結算速度、與以太坊相同的地址格式,這些都可以讓操作環境更加友好。另外,支持 EVM 的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也很高,可以讓開發者和用戶在不同的鏈上使用相同的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
2017 年 ICO 泡沫和各大公鏈推出後,以太坊的市值佔比首先經歷了大幅度的下跌與瓜分,2018 年觸底反彈,2020 年開始蓬勃發展的 DeFi、NFT 和 GameFi 等去中心化應用再次推升以太坊的市值份額,盡管熊市期間略有下滑,隨着以太坊 的升級與 Optimism 和 Arbitrum 網絡的竄紅,過去四個季度以太坊的市值佔比從 31% 成長近兩倍回歸至 6 成高位,仍居公鏈賽道中的主導地位。
以太坊相對於比特幣以外的區塊鏈網絡市值佔比
目前 EVM 是最成熟和最廣泛使用的智能合約環境,它已經被證明可以安全地運行大量的去中心化應用。此外 EVM 支持多種程式語言,可以讓開發者選擇適合自己的語言來編寫智能合約。許多區塊鏈項目也紛紛採用 EVM 架構或是相容的虛擬機,這意味着開發者可以在不同的鏈上使用相同的智能合約和 DApp,並且可以實現跨鏈互操作。
持平而論,EVM 相容的公鏈可以讓區塊鏈生態系統更加多樣化,而以太坊是 DeFi 項目和用戶最活躍的鏈,也是 NFT 等前沿項目的聚集地。若新興公鏈要發展,最快捷的作法就是通過支持 EVM 從以太坊引流,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優勢。
支持 EVM 的優缺點
支持 EVM 的優點:
支持 EVM 的缺點:
盡管 EVM 存在這些缺點,但作爲一個成熟且被廣泛使用的智能合約環境,它依然具有很多優點,可以讓開發者和用戶更容易創建和使用區塊鏈應用。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EVM 項目也在不斷創新和改進,期望能夠解決其缺點,提高效能和擴展性,增強安全性和可靠性,並支持更多的功能和特性。
支持 EVM 的區塊鏈項目
Harmony 也採用了分片技術,將網路、交易和狀態分成多個片段,每個片段交由一組驗證者維護。通過引入驗證隨機函數(VRF)來實現安全的隨機分片。 VRF 是一種籤名方案,可用於生成隨機數據。 Harmony 利用 VRF 確保每個驗證器被隨機分配到一個分片中,從而保證整個網絡的安全性。此外,Harmony的分片技術也具有高度的可擴展性,可以輕鬆地將更多的分片添加到網絡中以提高吞吐量和網絡性能。
與其他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區塊鏈不同,Immutable X 專注於 NFT 的應用,並且採用了 REST API 抽象層,讓每個 NFT 相關的互動行爲(如鑄造、交易和轉移)都可以通過簡單的 API 調用完成。這樣的設計有望吸引更多的遊戲和內容公司進入 NFT 領域,並且爲使用者和開發者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Avalanche 網絡由三個獨立的區塊鏈組成,C-Chain 是智能合約和 DeFi 應用程序鏈,而 X-Chain 和 P-Chain 則用於發送和接收 Avalanche 網絡上的資金和驗證節點的活動。
以太坊的開發人員可以在 Avalanche 上運行和部署現有的以太坊應用程序和智能合約,讓開發者和用戶有更多選擇,並且享有高交易輸出、可擴展和安全的服務。
EOS 的 EVM 擁有多項優點。首先,它能夠利用 EOS 的高性能和低手續費,爲開發者和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此外,EOS 將 Solana 的速度和低費用與以太坊的安全性、可靠性結合,測試效能比 Solana 快上三倍。 EOS 團隊還承諾爲開發者提供數千萬美元的生態資金,爲 Solidity 開發者敞開大門,使用者未來也可以通過如 Metamask 等錢包來使用 EOS 網絡上的服務。
除了支持 EVM 以外,也計劃支持 WASM 虛擬機,執行速度會比 EVM 更快,開發團隊也建議開發人員使用 WASM 來編寫 FIL 的智能合約,以提高性能。預計將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完成開發,屆時 FIL 將能夠與以太坊生態系統進行更多的互操作。
此外,NEAR 還採用了自己獨特的 Nightshade 技術,一種改進的分片方案,實現了高吞吐量和即時交易確認,同時保持低手續費。 NEAR 通過 Near EVM 橋接器實現了與以太坊虛擬機(EVM)的兼容性,讓開發者可以在 NEAR 上部署和運行以太坊智能合約。開發者可以使用多種編程語言和智能合約框架,也可以享受 NEAR 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擴展性。
在 EVM 兼容性的擴展方面,Zilliqa 的編程語言 Scilla 和 Solidity 已經實現了互操作性,開發者可以將 Scilla 合約部署到以太坊上運行,也可以將 Solidity 合約部署到 Zilliqa 上運行。而 Ethers.js 和 Web3.js 則是與 EVM 交互的 API 庫,開發者可以使用這些庫來構建與以太坊相容的應用程序。
EVM 項目和非 EVM 的發展趨勢
EVM 兼容鏈在區塊鏈產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和重要的地位,許多新興公鏈都選擇了與 EVM 的兼容,因爲 EVM 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便於以太坊生態項目遷移,並且可以更容易地獲取用戶。另外,EVM 還具有龐大的開發者社羣和已經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這些優勢也被其他公鏈項目所借鑑。
根據 Footprint Analytics 的統計數據,當前市值前 10 大的區塊鏈網絡中,幾乎全數都支持 EVM 兼容。從項目數量和類型來看,EVM 相容的公鏈上部署的項目也都比非 EVM 相容的公鏈要多。僅管如此,非 EVM 相容的公鏈如 Solana 與其他 EVM 系相比 TVL 佔比仍超過 3%,已從激烈的公鏈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非 EVM 相容的公鏈上的項目通常更具創新性,這是因爲非 EVM 相容的公鏈可以產生更多差異化的獨特應用。 EVM 兼容鏈受限於以太坊和 EVM 的規則,在創新性的表現上相對較差。
圖來自 Footprint Analytics
圖來自 Footprint Analytics
以太坊指標下滑,Layer 看俏
而 The Block 的數據顯示,受 2022 年熊市影響,以太坊和其他公鏈的開發者與用戶活動都出現了減少情形,其中又以非 EVM 鏈的下跌幅度最大,盡管以太坊和 EVM 兼容鏈的活躍度也有所下滑,但以太坊本身仍保持着重要份額。
開發者和用戶活動是用於衡量區塊鏈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數據,它通常可以反映整體鏈上活動和加密貨幣市場情況。當資金從生態系統中撤出時,用於資助新項目和開發者的資金就會減少。以太坊和 BNB 擁有兩個最大的加密用戶羣,分別擁有 2.26 億和 2.74 億累計獨立用戶。 BNB Chain 在過去 1 年中的平均月增長率爲 6%,但以太坊的新用戶採用率平均下降了 5%。
部署在 Arbitrum 網絡的智能合約數在2022 年底也出現了顯著增長。鏈上數據顯示 Arbitrum 的活躍地址逆勢增長了近 5 倍,全年平均月增長率 20% 居冠。 Arbitrum 網絡比其他生態系留住的用戶都多,12 個月的留存率爲 30-40%,而行業平均留存率低於 20%。 Arbitrum 和 Optimism 的普及可能是以太坊用戶增長停滯的原因之一。
圖來自 Messari
傳統的公鏈期待通過 EVM 兼容枯木逢春,新項目也會選擇 EVM 來作爲啓動策略。但如今 EVM 公鏈泛濫的市場中,僅僅實現 EVM 已經不容易吸引市場的關注,維持生態系打通後所帶來的人氣和資金流,展現出 EVM 以外的其他優勢,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選擇 EVM 作爲技術架構只是起點。
非 EVM 自成一派,尋求利基市場
和 EVM 系公鏈紛紛朝向以太坊靠攏的路線不同,數量繁多的非 EVM 公鏈獨樹一格百家爭鳴,各個項目皆試圖通過特化技術和應用場景爭取市場份額,在構思理念上更顯得自由奔放,形成鄉村包圍都市的態勢。
以應用導向爲主的項目包括 Cosmos 和 Polkadot 區塊鏈網絡,彼此皆致力於提供多鏈互操作性和跨鏈通信能力。 Cosmos 通過 Cosmos Hub 串接起獨立的區塊鏈網絡,而 Polkadot 則是採用 Parachains 技術,允許開發人員創立獨特的功能和應用,通過爲定制化提供更好的用戶服務。
追求終極效能的項目代表則是 Solana 和新興的 Aptos 與 Sui 網絡,不同於區塊鏈網絡的水平分層與應用分鏈,高速區塊鏈網絡將舊有框架打掉重建,期許通過新技術的開發和導入完成在 Layer 1 上多工擴容的目標,他們都具備更好的平行運算設計來提升效能,但在現實應用中的表現還有待評估,Solana 的頻繁當機就經常爲用戶所詬病,Aptos 與 Sui 是否能扛的住市場的壓力測試也未可知。
異構公鏈無論是 DeFi、NFT、GameFi、支付等領域都有潛在的應用場景,更容易通過差異化策略建立起生態壁壘。然而非 EVM 兼容鏈的開發門檻較高和用戶遷移成本較高,是否能在增量市場中建立忠實社羣與用戶,是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結語
在本篇課程中,我們探討了區塊鏈市場中不同 EVM 項目的動態。作爲率先實現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網絡,以太坊生態系有非常明顯的馬太效應,盡管效能表現差強人意,但無論是資金、協議豐富度、用戶量體等各項指標上,仍然都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
許多公鏈項目爲了爭取曝光度和市場份額,也紛紛選擇支持 EVM 建立以太坊生態系的橋梁,來拓展開發者社羣與生態系統。然而支持 EVM 也並非毫無缺點,一方面在效能與可塑性上是使用上一代技術,另外也帶來了中心化的隱憂。
以太坊生態圈外的非 EVM 協議則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期許在技術或應用面中找到破口與契機,然而較高的開發門檻與轉換成本,是非 EVM 項目百花齊放前所必須面對的課題。機構和企業往往會選擇現有的技術方案並接受短板,避免暴露於未知的風險中。
但以太坊也不會停滯於前望着底下的小弟們表演,下一個以太坊改進提案 EIP-4844 將引入 Proto-danksharding 的分片技術,其效能上的改善將有望擺脫對於 Layer 協議的依賴。然而這並不表示以太坊能夠繼續獨佔鰲頭,我們唯一肯定的是這場 EVM 之爭不會很快落幕,隨着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挑戰者也將加入這場派對。
重點回顧
🎥・Main Video
| 📄・Related Articles |
前言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讓人們得已進行去中心化、安全、和透明的資訊交換。不僅可以加密貨幣支付,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更大幅拓展了應用層面,能實現各種商業邏輯和提供服務。以太坊虛擬機 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的智能合約執行環境,也成爲了區塊鏈產業中開發者們最爲熟悉的平台之一,也讓以太坊區塊鏈坐擁龐大且最多樣化的生態項目。
然而,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不同的區塊鏈項目也開始採用或修改 EVM,以適應自己的需求和特色。不同的區塊鏈項目在兼容性、效能、安全性、擴展性等各個方面的競爭比較,期盼能爭取用戶的親睞。
支持 EVM 的區塊鏈項目中,Layer 生態系統近年來受到了關注。但 2022 年的多起黑天鵝事件(Luna 崩盤、FTX 交易所倒閉)的發生,各大公鏈生態在 2022 年都遭遇了重大挫折,使整體的開發活動和用戶羣持續下降。
隨着 Arbitrum 和 Optimism 的崛起,Layer 蓬勃發展的 DeFi 生態系統又替冷清的市場注入了活水,數十萬的用戶開始回歸 EVM 鏈尋找新的契機,而公鏈生態之間在市場份額的競爭又再次白熱化,在以下課程中,我們將介紹幾個支持 EVM 的區塊鏈項目、分析彼此之間的差異、最後探討未來 EVM 項目的發展趨勢和挑戰。
爲什麼要支持 EVM?
支持 EVM 的區塊鏈可以創造出一個類似 EVM 的程式碼執行環境,讓以太坊上的開發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將智能合約部署到這條鏈上,而不必爲了這條鏈再從頭開始編寫智能合約的程式碼。這對開發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可以節省他們的時間和精力。
對於用戶來說,支持 EVM 的區塊鏈的優點包括更低的 Gas 費用、更快的結算速度、與以太坊相同的地址格式,這些都可以讓操作環境更加友好。另外,支持 EVM 的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也很高,可以讓開發者和用戶在不同的鏈上使用相同的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
2017 年 ICO 泡沫和各大公鏈推出後,以太坊的市值佔比首先經歷了大幅度的下跌與瓜分,2018 年觸底反彈,2020 年開始蓬勃發展的 DeFi、NFT 和 GameFi 等去中心化應用再次推升以太坊的市值份額,盡管熊市期間略有下滑,隨着以太坊 的升級與 Optimism 和 Arbitrum 網絡的竄紅,過去四個季度以太坊的市值佔比從 31% 成長近兩倍回歸至 6 成高位,仍居公鏈賽道中的主導地位。
以太坊相對於比特幣以外的區塊鏈網絡市值佔比
目前 EVM 是最成熟和最廣泛使用的智能合約環境,它已經被證明可以安全地運行大量的去中心化應用。此外 EVM 支持多種程式語言,可以讓開發者選擇適合自己的語言來編寫智能合約。許多區塊鏈項目也紛紛採用 EVM 架構或是相容的虛擬機,這意味着開發者可以在不同的鏈上使用相同的智能合約和 DApp,並且可以實現跨鏈互操作。
持平而論,EVM 相容的公鏈可以讓區塊鏈生態系統更加多樣化,而以太坊是 DeFi 項目和用戶最活躍的鏈,也是 NFT 等前沿項目的聚集地。若新興公鏈要發展,最快捷的作法就是通過支持 EVM 從以太坊引流,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優勢。
支持 EVM 的優缺點
支持 EVM 的優點:
支持 EVM 的缺點:
盡管 EVM 存在這些缺點,但作爲一個成熟且被廣泛使用的智能合約環境,它依然具有很多優點,可以讓開發者和用戶更容易創建和使用區塊鏈應用。隨着區塊鏈技術的發展,EVM 項目也在不斷創新和改進,期望能夠解決其缺點,提高效能和擴展性,增強安全性和可靠性,並支持更多的功能和特性。
支持 EVM 的區塊鏈項目
Harmony 也採用了分片技術,將網路、交易和狀態分成多個片段,每個片段交由一組驗證者維護。通過引入驗證隨機函數(VRF)來實現安全的隨機分片。 VRF 是一種籤名方案,可用於生成隨機數據。 Harmony 利用 VRF 確保每個驗證器被隨機分配到一個分片中,從而保證整個網絡的安全性。此外,Harmony的分片技術也具有高度的可擴展性,可以輕鬆地將更多的分片添加到網絡中以提高吞吐量和網絡性能。
與其他以太坊生態系統的區塊鏈不同,Immutable X 專注於 NFT 的應用,並且採用了 REST API 抽象層,讓每個 NFT 相關的互動行爲(如鑄造、交易和轉移)都可以通過簡單的 API 調用完成。這樣的設計有望吸引更多的遊戲和內容公司進入 NFT 領域,並且爲使用者和開發者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Avalanche 網絡由三個獨立的區塊鏈組成,C-Chain 是智能合約和 DeFi 應用程序鏈,而 X-Chain 和 P-Chain 則用於發送和接收 Avalanche 網絡上的資金和驗證節點的活動。
以太坊的開發人員可以在 Avalanche 上運行和部署現有的以太坊應用程序和智能合約,讓開發者和用戶有更多選擇,並且享有高交易輸出、可擴展和安全的服務。
EOS 的 EVM 擁有多項優點。首先,它能夠利用 EOS 的高性能和低手續費,爲開發者和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此外,EOS 將 Solana 的速度和低費用與以太坊的安全性、可靠性結合,測試效能比 Solana 快上三倍。 EOS 團隊還承諾爲開發者提供數千萬美元的生態資金,爲 Solidity 開發者敞開大門,使用者未來也可以通過如 Metamask 等錢包來使用 EOS 網絡上的服務。
除了支持 EVM 以外,也計劃支持 WASM 虛擬機,執行速度會比 EVM 更快,開發團隊也建議開發人員使用 WASM 來編寫 FIL 的智能合約,以提高性能。預計將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完成開發,屆時 FIL 將能夠與以太坊生態系統進行更多的互操作。
此外,NEAR 還採用了自己獨特的 Nightshade 技術,一種改進的分片方案,實現了高吞吐量和即時交易確認,同時保持低手續費。 NEAR 通過 Near EVM 橋接器實現了與以太坊虛擬機(EVM)的兼容性,讓開發者可以在 NEAR 上部署和運行以太坊智能合約。開發者可以使用多種編程語言和智能合約框架,也可以享受 NEAR 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可擴展性。
在 EVM 兼容性的擴展方面,Zilliqa 的編程語言 Scilla 和 Solidity 已經實現了互操作性,開發者可以將 Scilla 合約部署到以太坊上運行,也可以將 Solidity 合約部署到 Zilliqa 上運行。而 Ethers.js 和 Web3.js 則是與 EVM 交互的 API 庫,開發者可以使用這些庫來構建與以太坊相容的應用程序。
EVM 項目和非 EVM 的發展趨勢
EVM 兼容鏈在區塊鏈產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和重要的地位,許多新興公鏈都選擇了與 EVM 的兼容,因爲 EVM 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便於以太坊生態項目遷移,並且可以更容易地獲取用戶。另外,EVM 還具有龐大的開發者社羣和已經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這些優勢也被其他公鏈項目所借鑑。
根據 Footprint Analytics 的統計數據,當前市值前 10 大的區塊鏈網絡中,幾乎全數都支持 EVM 兼容。從項目數量和類型來看,EVM 相容的公鏈上部署的項目也都比非 EVM 相容的公鏈要多。僅管如此,非 EVM 相容的公鏈如 Solana 與其他 EVM 系相比 TVL 佔比仍超過 3%,已從激烈的公鏈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非 EVM 相容的公鏈上的項目通常更具創新性,這是因爲非 EVM 相容的公鏈可以產生更多差異化的獨特應用。 EVM 兼容鏈受限於以太坊和 EVM 的規則,在創新性的表現上相對較差。
圖來自 Footprint Analytics
圖來自 Footprint Analytics
以太坊指標下滑,Layer 看俏
而 The Block 的數據顯示,受 2022 年熊市影響,以太坊和其他公鏈的開發者與用戶活動都出現了減少情形,其中又以非 EVM 鏈的下跌幅度最大,盡管以太坊和 EVM 兼容鏈的活躍度也有所下滑,但以太坊本身仍保持着重要份額。
開發者和用戶活動是用於衡量區塊鏈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數據,它通常可以反映整體鏈上活動和加密貨幣市場情況。當資金從生態系統中撤出時,用於資助新項目和開發者的資金就會減少。以太坊和 BNB 擁有兩個最大的加密用戶羣,分別擁有 2.26 億和 2.74 億累計獨立用戶。 BNB Chain 在過去 1 年中的平均月增長率爲 6%,但以太坊的新用戶採用率平均下降了 5%。
部署在 Arbitrum 網絡的智能合約數在2022 年底也出現了顯著增長。鏈上數據顯示 Arbitrum 的活躍地址逆勢增長了近 5 倍,全年平均月增長率 20% 居冠。 Arbitrum 網絡比其他生態系留住的用戶都多,12 個月的留存率爲 30-40%,而行業平均留存率低於 20%。 Arbitrum 和 Optimism 的普及可能是以太坊用戶增長停滯的原因之一。
圖來自 Messari
傳統的公鏈期待通過 EVM 兼容枯木逢春,新項目也會選擇 EVM 來作爲啓動策略。但如今 EVM 公鏈泛濫的市場中,僅僅實現 EVM 已經不容易吸引市場的關注,維持生態系打通後所帶來的人氣和資金流,展現出 EVM 以外的其他優勢,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選擇 EVM 作爲技術架構只是起點。
非 EVM 自成一派,尋求利基市場
和 EVM 系公鏈紛紛朝向以太坊靠攏的路線不同,數量繁多的非 EVM 公鏈獨樹一格百家爭鳴,各個項目皆試圖通過特化技術和應用場景爭取市場份額,在構思理念上更顯得自由奔放,形成鄉村包圍都市的態勢。
以應用導向爲主的項目包括 Cosmos 和 Polkadot 區塊鏈網絡,彼此皆致力於提供多鏈互操作性和跨鏈通信能力。 Cosmos 通過 Cosmos Hub 串接起獨立的區塊鏈網絡,而 Polkadot 則是採用 Parachains 技術,允許開發人員創立獨特的功能和應用,通過爲定制化提供更好的用戶服務。
追求終極效能的項目代表則是 Solana 和新興的 Aptos 與 Sui 網絡,不同於區塊鏈網絡的水平分層與應用分鏈,高速區塊鏈網絡將舊有框架打掉重建,期許通過新技術的開發和導入完成在 Layer 1 上多工擴容的目標,他們都具備更好的平行運算設計來提升效能,但在現實應用中的表現還有待評估,Solana 的頻繁當機就經常爲用戶所詬病,Aptos 與 Sui 是否能扛的住市場的壓力測試也未可知。
異構公鏈無論是 DeFi、NFT、GameFi、支付等領域都有潛在的應用場景,更容易通過差異化策略建立起生態壁壘。然而非 EVM 兼容鏈的開發門檻較高和用戶遷移成本較高,是否能在增量市場中建立忠實社羣與用戶,是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結語
在本篇課程中,我們探討了區塊鏈市場中不同 EVM 項目的動態。作爲率先實現智能合約的區塊鏈網絡,以太坊生態系有非常明顯的馬太效應,盡管效能表現差強人意,但無論是資金、協議豐富度、用戶量體等各項指標上,仍然都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
許多公鏈項目爲了爭取曝光度和市場份額,也紛紛選擇支持 EVM 建立以太坊生態系的橋梁,來拓展開發者社羣與生態系統。然而支持 EVM 也並非毫無缺點,一方面在效能與可塑性上是使用上一代技術,另外也帶來了中心化的隱憂。
以太坊生態圈外的非 EVM 協議則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期許在技術或應用面中找到破口與契機,然而較高的開發門檻與轉換成本,是非 EVM 項目百花齊放前所必須面對的課題。機構和企業往往會選擇現有的技術方案並接受短板,避免暴露於未知的風險中。
但以太坊也不會停滯於前望着底下的小弟們表演,下一個以太坊改進提案 EIP-4844 將引入 Proto-danksharding 的分片技術,其效能上的改善將有望擺脫對於 Layer 協議的依賴。然而這並不表示以太坊能夠繼續獨佔鰲頭,我們唯一肯定的是這場 EVM 之爭不會很快落幕,隨着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挑戰者也將加入這場派對。
重點回顧
🎥・Main Video
|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