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研所:全球性稳定币或危及金融稳定与货币主权

robot
摘要生成中

近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负责人在一场金融峰会上就全球性稳定币对金融市场、货币体系及社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解析。

该负责人指出,全球性稳定币在多个方面对公共政策和监管构成风险,包括法律确定性、治理、反洗钱、反恐融资、支付系统安全、市场稳健性、个人隐私保护等。他强调,如果稳定币扩展至全球范围,将进一步加剧这些挑战和风险。

针对这一观点,该负责人从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首先,全球性稳定币的应用可能损害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由于发行方通常是大型科技公司,其网络效应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过高,同时稳定币的封闭生态系统可能抬高市场准入门槛。

其次,全球性稳定币生态系统存在信用、期限和流动性错配以及操作风险,可能加剧国内货币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并加速危机的跨境传导。该负责人指出,全球性稳定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营者的信誉,一旦出现风险事件,维持币值稳定将面临挑战。此外,抵押资产储备不透明、相关权责界定不清等治理问题也可能引发挤兑风险。

第三,如果全球性稳定币用于支付,系统中断可能导致市场金融波动并影响实体经济活动。若用作价值储存,币值下跌将造成持有人财富缩水。金融机构持有稳定币也可能遭受损失,且由于缺乏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机制,在挤兑情况下损失可能更为严重。另外,大规模稳定币储备资产在极端情况下的抛售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甚至威胁国家货币主权。

该负责人认为,全球性稳定币生态系统作为整体应被视为系统重要性监管对象。他建议在法律、监管和风险控制等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不宜推出全球性稳定币。他呼吁对潜在监管漏洞进行全面评估,以最高标准对稳定币进行监管,并制定新的监管标准。

关于应对全球稳定币风险的具体措施,该负责人提出可将其整体框架归类为支付系统,而将发行、托管和交易环节分别归类为存款吸收类机构、ETF和货币市场基金,将稳定币本身归类为电子货币。

他指出,对于系统重要性全球性稳定币的监管,可以参考现有的国际标准,如CPMI-IOSCO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FATF关于虚拟资产的标准、BIS对银行加密资产敞口的审慎标准、IOSCO的货币市场基金操作规则等。这些标准可为全球性稳定币的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毛绒绒提款机vip
· 07-05 13:03
这次咱站央妈
回复0
OnChainDetectivevip
· 07-03 07:33
嗯……模式识别显示稳定币的负面信息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之间有98.7%的相关性
查看原文回复0
NFT_考古学家vip
· 07-02 15:51
总有人想打压稳定币咯
回复0
PrivateKeyParanoiavip
· 07-02 15:50
又来打压币圈了?
回复0
probably_nothing_anonvip
· 07-02 15:41
btc才是永恒答案
回复0
社群潜伏者vip
· 07-02 15:30
大佬坐不住啦?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