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ttensor项目分析:存在争议的治理结构与代币分配Bittensor项目虽然宣称是一个"公平挖矿"的系统,但其底层Subtensor实际上并非常见的PoW或PoS公链,而是由其基金会控制的单机链,机制不够透明。其治理结构由三名基金会员工和排名前12的验证节点组成,存在利益相关方把控的风险。从2021年1月网络激活到2023年10月子网上线期间,Bittensor已挖出538万枚TAO代币。但这部分代币的分配规则和最终流向并不明确,有理由怀疑可能被内部人员和投资方瓜分。按目前发行量计算,至少62.5%的TAO可能由内部掌控。TAO代币的质押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最高时接近90%。这意味着大量代币并未真正流通。按20亿美元市值计算,至少14亿美元的TAO处于非流通状态,实际市值可能仅有6亿美元左右。dTAO升级引入了新的代币经济模型,但可能主要为早期参与者提供退出机会。新模型对子网项目方缺乏吸引力,可能损害生态发展的基础。数据显示,自dTAO上线以来,约30万枚TAO(价值7000万美元)已从根网络流出,可能已在交易所被清算。这表明大户可能正在逐步退出。总的来说,Bittensor项目在治理结构、代币分配、流通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其经济模型的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Bittensor治理结构与代币分配存争议 TAO实际流通量或仅30%
Bittensor项目分析:存在争议的治理结构与代币分配
Bittensor项目虽然宣称是一个"公平挖矿"的系统,但其底层Subtensor实际上并非常见的PoW或PoS公链,而是由其基金会控制的单机链,机制不够透明。
其治理结构由三名基金会员工和排名前12的验证节点组成,存在利益相关方把控的风险。
从2021年1月网络激活到2023年10月子网上线期间,Bittensor已挖出538万枚TAO代币。但这部分代币的分配规则和最终流向并不明确,有理由怀疑可能被内部人员和投资方瓜分。按目前发行量计算,至少62.5%的TAO可能由内部掌控。
TAO代币的质押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最高时接近90%。这意味着大量代币并未真正流通。按20亿美元市值计算,至少14亿美元的TAO处于非流通状态,实际市值可能仅有6亿美元左右。
dTAO升级引入了新的代币经济模型,但可能主要为早期参与者提供退出机会。新模型对子网项目方缺乏吸引力,可能损害生态发展的基础。
数据显示,自dTAO上线以来,约30万枚TAO(价值7000万美元)已从根网络流出,可能已在交易所被清算。这表明大户可能正在逐步退出。
总的来说,Bittensor项目在治理结构、代币分配、流通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其经济模型的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