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黄金时代已逝 迷因融资崛起重塑加密市场格局

robot
摘要生成中

VC的黄金时代已逝:香港共识大会见闻与思考

近期参加香港共识大会后,我深感风投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其他领域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风投界可谓哀鸿遍野。一些机构无法筹集新一轮资金,一些大幅裁员,还有些转向战略投资而放弃独立投资业务。甚至有风投考虑发行迷因币来募资,这无疑反映了行业的困境。

面对这种局面,许多同行选择了转行。有人加入项目方,有人转型成为意见领袖,似乎这些都是更有前景的选择。在这场变革中,每个人都在探索新的生存之道。这不禁让人思考:风投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又该如何突破当前困境?

香港共识大会有感:VC币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风投作为一种投资资产类别,其最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以某知名风投机构为例,其2012年投资的基金实现了3.7倍的已分配回报率,投资了多个成功项目。然而,自2014年以来,甚至实现本金回收都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国的风投行业也经历了类似的轨迹。依托人口红利,移动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增长催生了多家千亿级企业。2015年可能是最后的辉煌时刻,此后由于监管趋严、流动性收紧、行业红利衰退、产业周期变化面临增长瓶颈以及IPO退出通道受限等因素,风投机构的回报率大幅下降,导致大量从业人员离开这个行业。

加密货币领域的风投也不例外。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市场结构的演进以及资本回报的下降,风投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一切都关乎成本与流动性

在过去,风投投资的价值链非常清晰:项目方提出创新想法,风投提供战略支持和资源,意见领袖在关键时刻放大市场声音,最后在交易所完成价值发现。各方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价值,承担不同风险,获得与之匹配的回报,形成了一条相对公平的价值链。

作为风投,我们提供的价值远不止早期投资这么简单。我们帮助项目方快速对接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资源推动业务发展,在市场风向突变时提供及时建议,帮助项目方调整策略,甚至协助搭建核心团队。为了与项目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我们通常面临一年的锁定期和2-3年的归属期,我们的目标是与项目方一起参与一个共赢的游戏。

然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核心矛盾在于流动性极度匮乏,市场博弈加剧,风投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资本流动的变局:风投的困境源自何处?

本轮牛市的主要驱动力是美国比特币现货ETF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强势入场。然而,资金的传导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

  1. 机构资金主要流向比特币、比特币ETF甚至指数,但很少扩散至其他加密货币市场;
  2. 缺乏真正的技术或产品创新支撑,其他加密货币难以维持高估值。

这直接导致风投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备受质疑。散户投资者认为风投享有不公平的优势,能够以更低成本获取筹码,并掌握市场关键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信任感崩溃,流动性进一步枯竭。在竞争环境下,散户要求"绝对公平"。相比之下,二级市场基金的策略就不会与市场情绪产生强烈的对立,因为散户也可以在相同条件下进入市场。

当前对风投的批评实际上是在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绝对公平"对"相对公平"的一次反击。

香港共识大会有感:VC币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

迷因融资模式的兴起

如果说之前我们将迷因视为一种文化现象,那么现在,我们更需要将其视作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的核心价值在于:

  • 公平参与机制:散户可以通过链上数据追踪信息,并在相对公平的定价机制下获得早期筹码;
  • 更低的进入门槛:在去中心化金融盛行时期,我们曾支持众多独立开发者,他们依靠产品创新来推动价值捕获。而现在,迷因模式让门槛进一步降低,允许开发者"先有资产,再有产品"。

这一逻辑本身并无问题。回顾历史,许多公链在没有成熟生态或主网的情况下便进行代币生成事件,为何迷因不能用同样方式,先吸引足够注意力,再推进产品开发?

本质上,"先资产后产品"的这种路径演变是民粹资本主义浪潮对整个金融生态的席卷。注意力经济盛行、迎合大众对快速致富的渴望、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降低资金门槛、信息公开透明,这些都是新时代不可阻挡的趋势。从散户与华尔街的对抗,到ICO、NFT再到迷因的融资方式演变,这都是时代浪潮下的金融版演绎。

因此,加密货币领域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风投在新模式中的角色

没有任何一种融资模式是完美无缺的。迷因这种融资模式最大的问题是信噪比极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挑战:

  • 信噪比极低:公平发行让资产发行的成本极低,大量低质量项目会充斥其中。
  • 信息透明度不足:对于高流动性迷因项目而言,市场上所有人都能在早期进入,这意味着项目是否长期建设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博弈中获利。
  • 信任成本飙升:高流动性意味着高度博弈。第一天就开始流通意味着我们与创始人没有任何机制进行利益捆绑来实现长期共赢,参与者随时都可能成为对手方,成为彼此的退出流动性,这种信任结构既危险又不可持续。

不同参与者对思维模式的差异也值得关注:

  • 参与迷因项目的人认为:叙事 > 筹码结构 ≈ 社区或情绪 > 产品技术;
  • 一级市场参与者认为:叙事 > 产品技术 ≈ 筹码结构 > 社区或情绪;

迷因模式本质上是一个比风投模式更不透明的链上世界。由于缺乏产品和技术支撑,"绝对公平"往往只是一个幌子。观察某些项目就会发现,市场背后的核心团队每一次精心策划的公开利好,最终都让普通投资者成为被精准收割的对象。他们总是能预判大众的预判,在高度博弈化的环境中,真正的长期建设者反而变得难以辨别。

我不认为风投会消失,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与信任不对称。例如,某些合作资源绝不是普通开发者可以轻易获得的。

但面对这样一个民粹资本主义浪潮,风投还幻想像过去一样简单地利用信息不对称躺着赚钱是不现实的。适应变化从来都不容易,尤其是当市场范式被彻底重构,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被快速淘汰。迷因融资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更深层次的流动性变革和信任机制重塑的结果。

当迷因的高度流动性与短期博弈思维,碰上风投的长期支持与价值赋能,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风投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方面,灵活的机构很庆幸自己有这个自由度与灵活度来应对市场的转变,但认清结构性变化并转变自己的投资策略也绝非易事。

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有一点始终不变——真正决定长期价值的,是那些具备远见、拥有超强执行力、并愿意持续构建的优秀创始人。

VC-0.09%
BTC0.6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GateUser-3824aa38vip
· 7小时前
玩归玩闹归闹 散不得
回复0
GateUser-ccc36bc5vip
· 7小时前
跪着挣钱站着花
回复0
Ponzi Detectorvip
· 7小时前
割完韭菜跑路了嗷
回复0
去中心化老干部vip
· 7小时前
花式死亡的不只是风投啊
回复0
AirdropHunter9000vip
· 7小时前
风投早该凉凉了
回复0
BrokenYieldvip
· 7小时前
告诉你风险投资泡沫会破裂。聪明钱自第一季度以来就一直在关注这个流动性危机。
查看原文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