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启动!
分享你对 $ERA 项目的独特观点,推广ERA上线活动, 700 $ERA 等你来赢!
💰 奖励:
一等奖(1名): 100枚 $ERA
二等奖(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奖(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参与方式:
1.在 Gate广场发布你对 ERA 项目的独到见解贴文
2.在贴文中添加标签: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贴文字数不低于300字
3.将你的文章或观点同步到X,加上标签:Gate Square 和 ERA
4.征文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创作方向:
ERA 项目亮点:作为区块链基础设施公司,ERA 拥有哪些核心优势?
ERA 代币经济模型:如何保障代币的长期价值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与并推广 Gate x Caldera (ERA) 生态周活动。点击查看活动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欢迎围绕上述主题,或从其他独特视角提出您的见解与建议。
⚠️ 活动要求:
原创内容,至少 300 字, 重复或抄袭内容将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标签。
每篇文章必须获得 至少3个互动,否则无法获得奖励
鼓励图文并茂、深度分析,观点独到。
⏰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0日 17
Labubu潮玩走红 重现NFT炒作轨迹 未来能否避免价格崩塌
Labubu,这个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在2015年创作的虚构角色,属于"THE MONSTERS"系列。其设计融合了北欧神话中暗黑精灵的元素和东方审美,形成了独特的"丑萌"风格,颠覆了传统玩具的甜美形象。
最初作为绘本角色小范围传播,2019年推出盲盒后,Labubu迅速从艺术圈跃升为全球瞩目的潮玩IP。
2024年4月,某知名女团成员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Labubu玩偶,称其为"我的宝贝",由此在东南亚引发了抢购热潮,泰国市场的价格甚至被炒高到原价的7倍。
随后,多位国际明星将Labubu挂在高端奢侈品包上,推动其从普通玩具升格为"奢侈品配饰",开启了新一轮的市场炒作,引发全球追捧,导致其市场价格被大幅抬高。
6月10日,一只独一无二的初代薄荷色Labubu在某拍卖会上以108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一消息推动了其母公司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使公司股价在一年内涨幅接近10倍,公司创始人也因此成为河南首富。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年前同样风靡全球的NFT。两者都经历了名人效应的推动、拍卖会上的天价成交,以及全民热炒的阶段。虽然一个是实物资产,一个是虚拟资产,但它们的精神内核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都通过制造稀缺性来激发消费者的"害怕错过"(FOMO)心理。同时,它们都依赖社交媒体传播:Labubu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展示隐藏款式,NFT玩家将收藏品设为社交媒体头像,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交属性。
那么,Labubu是否会重蹈NFT的覆辙?从经历火爆的市场炒作,最终回归平静,甚至迎来泡沫破裂后的惨淡收场。毕竟,曾经价值上百万的NFT头像,如今已跌去90%的价值。
回顾该公司其他经典IP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MOLLY作为公司的首个爆款IP(2006年诞生),通过与奢侈品和潮牌跨界合作制造稀缺性,部分联名款单价超过万元,二手市场溢价300%。然而,新系列的热度周期却缩短至6-12个月,部分款式价格较巅峰期腰斩。
另一款名为SKULLPANDA的IP,由于供应量激增,转售价在半年内下跌40%。
虽然我们无法全面比较该公司所有IP的价格波动情况,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IP在经历市场炒作后普遍回归理性,价格也出现了显著回落,这一点与NFT市场的表现极为相似。
目前在二手市场上,原价599元的LABUBU已被炒至近1.5万元。这不禁让人想起十多年前风靡一时的另一款潮玩积木熊。当时,某奢侈品牌的联名款曾拍出22万元的高价,但现在大多数型号的价格仅为原价的30%-50%。那么,Labubu能否避免这样的命运呢?
历史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再华丽的故事终将迎来落幕之日,目前似乎只有比特币尚未打破这一规律。
更何况,Labubu的稀缺性仅仅是通过官方描述来塑造的。相比之下,NFT天生就具备绝对的稀缺性,且在技术上无法被破坏或人为干预。从这个角度来看,NFT与Labubu的结合或许更值得关注,但这又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