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MBG任务挑战# 发帖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想要瓜分1,000枚MBG?现在就来参与,展示你的洞察与实操,成为MBG推广达人!
💰️ 本期将评选出20位优质发帖用户,每人可轻松获得50枚MBG!
如何参与:
1️⃣ 调研MBG项目
对MBG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MBG相关活动(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现货交易),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现货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MBG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下列活动链接):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质押ETH、MBG即可免费瓜分112,500 MBG,每小时领取奖励!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过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请好友注册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加密代币金字塔:传销模式的区块链版本
加密货币与多级传销的平行世界
加密货币市场似乎正在重演传销最糟糕的一面,只不过这次是互联网原生版本,行销效率更高、透明度却更低。大多数代币已经演变成一种精致的金字塔游戏:顶层参与者获取最大收益,而普通投资者最终只剩下一堆几乎毫无价值的资产。
这并非偶然,而是结构性的问题。
在传统的多级营销模式中,产品往往价格虚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核心区别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销售方式:通过个人代理人先行购买,再自行寻找客户。
结果很快就从"卖产品"转变为"拉人头"。每个人购买产品的动机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以后能高价转售。最终,当市场上只剩下投机者,没有真正的用户时,整个体系就难以为继。顶层参与者获得了大部分非对称收益,而底层参与者只能面对无人问津的库存。
代币金字塔
加密代币的运作逻辑与多级营销如出一辙。代币本身就是"产品"——一个价格虚高、实用性有限的数字资产。持币者购买代币并非为了使用,而是希望能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这种金字塔结构与传统多级营销类似,但加密货币有其独特的参与者生态。代币是更理想的载体:它们能更高效地利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更容易交易和获取,传播更快,扩散更广。
在这个体系中,如果你发展了下线,当他们交易或继续购入时,你就能从中获利。代币的玩法也是如此:你让他人接手你的筹码,并吸引更多新人加入。这对你和你之上的人都有利,因为新人提供了"退出流动性",推高了价格。同时,新加入者因为持有代币,也会开始主动推广,而早期持币者则可以高位套现。这套机制与多级营销极为相似,只是影响力更为深远。
你在金字塔的位置越高,就越有动力不断发行新币、继续推动这一套玩法。
交易所的主导地位
在加密金字塔的顶端是交易所。几乎所有"成功"的代币背后,都离不开交易所及其关联做市商的深度参与。它们掌控着代币的分发和流动性,项目方若想接入平台、获得分发资源,往往必须提供一定比例的代币。
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则,代币可能无法上线,或者只能在流动性极差的环境中挣扎。交易所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随时调整合作条件。这种主导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但也只能被默默接受——因为这是换取"流动性"与"分发"的必要代价。
对创业者而言,交易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能否上线头部交易所,往往取决于"关系网"而非项目本身的质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许多项目都出现了"隐形联合创始人"或"前交易所员工"的身影,他们负责搭建桥梁、打通渠道。没有相关经验或人脉,要完成上币流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做市商的角色
做市商理论上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角色,实际上却常常协助项目方进行场外交易,同时利用信息优势反向交易。他们通常持有相当比例的代币总量,并借此影响交易,获取套利机会。对于流通量小的代币,这种影响会被极度放大。
单纯提供流动性的收益有限,但通过对不知情用户的反向交易,却可以获得可观利润。做市商对代币的流通情况了解最为透彻,掌握着最全面的市场信息。
对项目方来说,做市服务的定价难以评估。不像其他服务有明确价格,做市服务的费用因项目而异。作为初创项目,很难判断哪些条款合理、哪些价格过高,这也导致了"做市顾问"等中间角色的出现。
风投与项目方的主导地位
在交易所之下是项目方和风险投资机构,他们在早期阶段就获得了大部分价值。在公众知晓某个项目之前,他们就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代币,随后通过营销创造出售机会。
加密领域的风投模式已经发生扭曲。相比传统风险投资,加密行业更容易实现快速退出,因此他们并不真正鼓励长期发展。实际上,只要对自己有利,一些风投可能会默许有争议的代币经济模型。许多风投不再假装支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是系统性地参与各种投机行为。
代币也催生出一种特殊的激励机制:风投为了提高管理费,有动机人为抬高投资组合的估值。这在流通量低的代币上尤其常见——他们可以利用完全稀释估值来标记账面市值,从而虚增项目估值。这种做法存在道德风险,因为一旦代币全部解锁,实际价值可能大幅下降。
KOL的影响力
再往下一级是意见领袖(KOL),他们通常在项目上线时免费获得代币,以换取宣传。"KOL融资轮"已成为行业常态——KOL参与投资,并在代币生成后获得全额返还。他们利用自己的传播渠道换取免费筹码,然后向粉丝推广,而这些粉丝最终成为他们的"退出渠道"。
社区成员与空投参与者
"社区"和空投参与者构成了金字塔的基础劳动力。他们承担最基本的任务:测试产品、产出内容、制造活跃度,以换取代币分发。但这些活动也已被"工业化":奖励越来越少,要求却越来越高。
大多数社区成员往往在为项目无偿贡献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只是项目方的营销外包——而等到代币生成后,项目就开始抛售了。这种认知会引发社区的不满,对真正想做产品的项目造成负面影响。
散户投资者
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普通散户投资者——上层参与者的"退出通道"。他们接受各种叙事和故事,赋予某个资产溢价,吸引更多人买入,让上层参与者顺利退出。
然而,近期市场中散户参与度降低。当前的散户更为谨慎、怀疑,这导致社区成员手持大量价值有限的空投代币,而内部人士早已通过场外交易套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对代币暴跌或空投价值低的抱怨:因为这轮市场中,散户参与度不高,但项目方依然获利。
后果与反思
当前的加密行业,核心不在于开发产品,而在于构建叙事——讲述一个高预期收益的故事,吸引他人购买代币。专注于产品开发反而成了不受鼓励的行为(尽管这一趋势正在缓慢改变)。
整个代币估值体系已经失真,不再基于基本面,而是依靠"市值对标"进行横向比较。项目的核心问题从"这个代币解决了什么问题?"变成了"它最多能涨到多少倍?"在这种环境下,项目几乎无法被合理定价或评估。投资加密货币时必须认清,你买入的更像是一张彩票,而非一个正在发展的公司。
尽管如此,加密行业仍是少数几个能为普通人带来显著收益机会的领域之一,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投机是加密的核心产品契合点,也是最初吸引市场参与者关注这个领域的"钩子"。正因如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构整个市场结构,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