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川普乱世与 AI 浪潮:三位专家教你如何重整投资与退休策略

在关税政策再度成为焦点、狂人川普强势回归、人工智慧迅速颠覆产业的情况下,不少人开始怀疑:「我该改变投资组合吗?甚至是我的职涯与退休计划也该调整?彭博社对此访问了三位财经专家,针对不同年龄层与资产规划阶段,给出最务实的建议。

采访对象

Kyla Scanlon:《在这种经济中?》作者,专注年轻族群的财经教育,经营个人电子报。

Christine Benz:晨星公司 (Morningstar Inc.) 个人理财与退休规划总监,着有《如何退休:幸福、成功与富裕的 20 堂课》。

William Bernstein:神经科医生暨投资顾问,着有《投资四支柱》及《贸易如何塑造世界》。

投资焦虑下的年轻人:从多元技能到理性分散风险

Kyla Scanlon 指出,这一代年轻人对于经济的信心较低。从疫情冲击到高通膨,再到房价高涨及职涯不稳,她建议年轻投资人应避免单一的职涯发展路径、强化并多元化自己的技能,尤其是 AI 与经济分析能力,为未来局势变化做好准备。

她也透露,Z 世代的投资行为经常处在「安全追求者」到「数位赌徒」之间,有人过度冒险投入迷因股票 (GameStop) 或加密货币,也有人干脆完全避市。对此她强调:「Z 世代应在开始投资前确保财务稳定。」

分散资产是风险管理的根本,包括配置在公用事业或具成长性的科技股等,并重视「复利」的力量。

中年与退休族的资产配置:审慎全球分散、重视通膨防御

Christine Benz 建议,30 至 40 岁的中年人应区分短长期目标、善用长时间投资期、并「拥抱市场波动」带来的入场机会;而 50 岁以上的将退休族群,则应建立 7 到 10 年的低风险资产池,降低高波动部位曝险,并持有足够的现金或债券以应对市场波动。

她特别强调当前全球「去全球化」趋势与贸易壁垒,让全球市场表现出现更多差异,投资人应加重「非美国市场配置」。面对通膨风险,她也推荐纳入抗通膨债券 (如 TIPS 或 I 型储蓄债券) 与债券梯 (Bond Ladder),以守住购买力。

(懂得避险才是真稳健!揭穿指数投资稳赚不赔神话,投资人如何应对台海危机?)

投资别追政治风向:专注现金流与耐心是王道

William Bernstein 则提醒,不要根据政策或政治新闻来决定投资行为,因为市场反应与预期几乎可以说是毫无规律。他以川普首度当选当晚为例,市场先大跌后反弹,证明政策变数无法预测市场短期动向。

他建议人们衡量自身「现金消耗率 (burn rate)」,即每年从投资组合提领的资金比例:

对于烧钱率低 (例如 2%) 的投资者,财务风险较低;但若烧钱率高达 4%,则需谨慎配置,避免过度依赖股市。

同时,即便他将年轻人的人力资本视为一种稳定性资产,适合采取较积极的投资策略;但仍悲观看待后市,认为投资人应建立紧急基金,并做好往后 6 至 8 个月可能面临失业的心理准备。

(摩根大通 Dimon:中美应成熟对话取代关税恶斗,AI 泡沫促使革命性技术诞生)

关税与 AI:长期经济重构的两大力量

三位专家皆指出,川普拟推出的关税政策可能推高通膨、扰乱全球供应链,长远而言对经济不利,Bernstein 甚至警告:「历史上 1930 年的关税政策虽未直接引发大萧条,但间接促成了二战。」

另一方面,三位也一致认同 AI 是近年投资与职涯的亮点产业,尤其在初期成长期投资报酬潜力高。但 Bernstein 认为这并不会摧毁就业市场:

回顾历史,过去对技术失业的恐惧 (银行柜员或接线生) 虽然确实导致了直接性的就业损失,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新机会,年轻人应保持学习力与弹性,不必恐慌 AI 会取代人类工作的未来。

(Sam Altman 三大观察:成本每年降 10 倍、AI 代理成新工作标准、无法被 AI 取代资产将升值)

专家共识:稳健与弹性是穿越风暴的关键

面对关税、AI 与地缘政治的多重挑战,三位专家一致强调:「年轻人应聚焦于技能提升与长期投资;中壮年则须兼顾风险控管与全球资产配置;退休族群则应聚焦现金流与避险。」

众所皆知,分散投资、多元技能与抗通膨资产,是跨越关税、科技与政策巨浪的不败法则。这场经济转型浪潮,不一定是风险,也可能是机会,只要你做好准备。

这篇文章 关税风暴、川普乱世与 AI 浪潮:三位专家教你如何重整投资与退休策略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