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长期主义的阵痛:定价策略如何变成双刃剑

中级4/9/2025, 2:08:14 AM
无论是像 Myshell 这样采纳社区与 VC 混合模型的引领变革的项目,还是像 Kaito 专注于垂直领域的长期价值创造,这些创新都标志着加密行业正逐步迈向可持续发展阶段。

在新代币上线后,中心化交易所(CEX)正经历用户信心的范式转变。虽然偶尔会有个别项目逆势而上,但大多数项目仍难逃单边下行的“引力法则”。若这一趋势逐渐从一个持续 2-3 个月的短期现象,演变为整轮牛熊周期中的集体共识,CEX 的用户留存和增长速度都将遭遇严重冲击。

矛盾的核心在于:用户与项目方对代币定价的预期完全背离。项目方需要通过散户回收早期投入成本,而由于 VC 的大规模锁仓,启动时的高完全稀释估值(FDV)已成常态。这两者叠加,导致 TGE 价格远超散户的心理预期。

在过往周期中,高 FDV/低流通市值(MC)的策略尚可接受,因为“买入并持有”的共识最终会回馈坚定持币者。但自从 BTC ETF 获批之后,这种共识逐渐弱化,并在去年的 Meme 币狂潮中彻底瓦解。BTC 如今作为美元储备资产,已经与美股高度联动,率先脱离了传统的四年周期。与此同时,“动物币+AI 代理币+明星概念币”的三重夹击,将 Meme 币推上神坛后又惨烈崩盘,留下散户完全无法适应 VC 造市节奏的真空期。而 VC 币却依然在惯性驱动的死亡列车上前行,毫无觉察。

这种“死亡螺旋”主要由以下三大因素引发:

  • VC 和项目团队的大量锁仓导致初期流动性极低。极高的 FDV 令已习惯 Meme 币估值模型的散户极度不适。

  • 即便流通供应有限,项目方仍通过模糊不清的空投机制和生态激励回收限制流通。空投回报率低下,加剧了社区上线前的 FUD。

  • 团队持仓锁定,迫使其通过清算少量流通筹码来回本,无视市场情绪也必须拉高开盘价。

本质上,这是一种长期主义共识的瓦解——也就是 Altcoin 世界的“买入并持有”信仰的全面崩塌。一旦价格跌破关键支撑,暴跌将变得可怕。新上线的项目缺乏技术支撑位,心理支撑只能依靠对项目定价和估值的合理预期。但若一个实际价值只有一千万美元的项目,以十亿 FDV 上市,其结果就是一开盘就触发 -2% 的融资利率。除非现实与预期重新匹配,否则价格走势常常会过度调整,甚至低于合理估值。随着这类项目数量的增加,在上线阶段做空 VC 币,胜率甚至可以稳定在 50% 以上——即便偶尔会有反身性行情例外。当长期主义死去,而短期主义又带来监管真空与无序崩塌,泡沫破灭后只剩下空场。

尽管相较传统行业,加密仍属“初生婴儿”,但行业内的悲观情绪已如“诸神黄昏”,仿佛一切正在走向终结、毁灭,因为短期主义在侵蚀信任与价值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活力的枯竭。因此,从现在开始,重建长期主义信仰迫在眉睫。

Myshell:长期定价策略的实践困境

回到开头的观点:当 VC 币崩盘,受冲击最重的是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 正是通过与 Myshell 的实验,尝试自救——无论结果如何,这都说明头部交易所已开始主动接受变革。

该实验在 2 月 27 日 Binance 上线前都维持了市场热度,但之后快速下跌。以下是从 2 月 12 日空投快照到上线后,Myshell 关键时间节点与市场情绪的变化解析:

市场情绪的两次大逆转

Myshell 在上线 Binance 前经历了空投、IDO 与交易所上线三大阶段,每一阶段都伴随着剧烈的散户情绪波动。

  • 空投阶段:快照后,不少用户抱怨空投分配不公(虽然标榜 30% 社区激励,但分发机制极不透明),导致市场情绪转空。

  • IDO 阶段:在 Binance Wallet 用户中以 2,000 万美元 FDV 分配 4% 的代币供认购,超额认购倍率达 100 倍,短暂修复了价格预期矛盾。但由于对空投机制持续不信任,超 50% 的空投地址在 TGE 时选择卖出(可从持币地址数激增看出)。

  • TGE 当天,$SHELL 价格在上线首小时于 BSC DEX 飙至 $1.64(成交量 3.2 亿,MC 达 4.2 亿),随后一小时跌至 $0.9(成交量 1.7 亿,MC 降至 2.4 亿),13 日收盘为 $0.37(MC 约 1 亿)。之后价格在 $0.36~$0.6 之间震荡,期间大户持续加仓,代币集中度上升。

过度预期酿成“前置出货”

Myshell 在上线 Binance 前被誉为“BSC 上的 AI 旗舰”,叠加 Binance 参投与二级市场预期,造就了极度积极的市场氛围。但由于上线价格过低,反而为预先建仓者制造了前置套利空间。“鼠仓”+市商配合”操盘”,最终将 Myshell 带入单边下行,彻底消解了 IDO 的让利诚意。

这一案例正说明:VC 币在转向“产品驱动的长期价值”过程中,必然经历剧烈的成长阵痛。加密货币行业固有的前置出货问题,在短期主义的推动下,如今愈加猖獗。强烈预期的项目在实现预期时不可避免地会崩盘——无论是高价上市还是低价上市。

平衡路线图与预期:Myshell 当前的最大挑战

低开盘价格+社区友好策略本身是正确的,但需要项目方精准把控预期与交付之间的平衡。项目方应将代币价格引导在“合理最高估值”与“产品最小内在价值”之间。

真正的长期主义不仅仅是让利 IDO,还要解决项目与 VC 之间的信息透明冲突。基于链上的代币解锁机制将成为关键工具,它有助于提升透明度、消除历史矛盾。而传统 CEX 的问题——上线即破发、交易量断崖式下滑——在链上数据支持下也更容易得到准确评估。

未来链上项目需对 CEX 上线节奏做足准备,避免像 Myshell 这样被提前套利。只有在链上赢得用户信任,才能启动正向价格循环。

Kaito 的中庸之道架起了行业过渡的桥梁

Kaito 的空投遵循了 VC 币的“最佳实践”:通过长尾分发减少巨鲸影响力,扩展空投覆盖面。尽管 9,600 万 $KAITO 被分给了生态合作方与 Yapper,分配比例未披露,但整体策略有效减缓了抛压,并通过 FDV 定价在心理关键点($1B)实现平稳启动。

“分拆份额”机制打造飞轮模型

Kaito 构建了一个结合 NFT、Yap 内容互动、sKAITO 质押的早期飞轮结构。其“Split-Share”机制可在必要时抑制代币价格波动。快照前,Kaito 的NFT最高炒至 11 ETH(约 $3 万),TGE 时跌至 0.58 ETH(约 $5,800),后又回升至 2.5 ETH。每枚 NFT 空投 2,620 枚 $KAITO ,TGE 时价值约 $4,700(以 $1.8 计算)。

sKAITO 的质押奖励与质押数量/时间、投票活跃度挂钩。其投票权重反向关联 Yapper 与 NFT 持有者的影响力。

目前权重结构如下:

  • 1 枚 Genesis NFT ≈ 45,980 票
  • 1 枚 sKAITO ≈ 11.79 票
  • NFT ≈ 3,935 $KAITO 的等效权重
  • 动态投票权根据 NFT/sKAITO 市值主导地位变化。

计算结果显示,NFT 提供了更便宜的投票权。NFT、Yap 和 sKAITO 之间的套利空间通过调整 NFT 市值实现了价格调节。

选择适合自身赛道的增长路径

Kaito 的定价策略是审慎的中庸之道。长期主义的回归意味着必须通过产品价值逐步实现 MC 与业务的对齐。

在 Meme 币泡沫破裂后,Kaito 有望通过 Mindshare 占领成为注意力流量新枢纽,而 Yap 激励机制的设计可让 KOL 直接“变现”其影响力,形成网络效应。

虽然目前想要衡量 Mindshare 采用很难,但 Kaito 打造了 Yapper Launchpad,兼具消费者入口与 B 端评估工具功能。NFT 估值与 sKAITO 质押率的上涨,说明 Mindshare 正在渗透,吸引更多 KOL 进入,进一步壮大生态。

结语

无论是 Myshell 试图变革、社区 + VC 的混合路径,还是 Kaito 聚焦垂直领域价值建设,这些策略都说明加密行业正朝着更成熟、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

回归长期主义的过程,宛如在一个无监管行业中实施财政紧缩——难上加难。加密曾屡次让人失望:DeFi 虽有前景,NFT/GameFi/元宇宙却大多交付拉胯。眼前是短期主义的陷阱,身后是长期主义的历史失败,加密的唯一出路,仍然是痛苦但必要的长期信仰重建——尽管它违反人性。对于那些不再相信任何叙事或技术的人来说,这里不再适合发展。

我们需要等待加密行业的质变时刻——或许是通过 AI 代理、或许是其他领域实现的。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忍住对旧创伤的清创之痛,坚定走向长期主义的未来。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BlockBooster]。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BlazingKevin_]。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重回长期主义的阵痛:定价策略如何变成双刃剑

中级4/9/2025, 2:08:14 AM
无论是像 Myshell 这样采纳社区与 VC 混合模型的引领变革的项目,还是像 Kaito 专注于垂直领域的长期价值创造,这些创新都标志着加密行业正逐步迈向可持续发展阶段。

在新代币上线后,中心化交易所(CEX)正经历用户信心的范式转变。虽然偶尔会有个别项目逆势而上,但大多数项目仍难逃单边下行的“引力法则”。若这一趋势逐渐从一个持续 2-3 个月的短期现象,演变为整轮牛熊周期中的集体共识,CEX 的用户留存和增长速度都将遭遇严重冲击。

矛盾的核心在于:用户与项目方对代币定价的预期完全背离。项目方需要通过散户回收早期投入成本,而由于 VC 的大规模锁仓,启动时的高完全稀释估值(FDV)已成常态。这两者叠加,导致 TGE 价格远超散户的心理预期。

在过往周期中,高 FDV/低流通市值(MC)的策略尚可接受,因为“买入并持有”的共识最终会回馈坚定持币者。但自从 BTC ETF 获批之后,这种共识逐渐弱化,并在去年的 Meme 币狂潮中彻底瓦解。BTC 如今作为美元储备资产,已经与美股高度联动,率先脱离了传统的四年周期。与此同时,“动物币+AI 代理币+明星概念币”的三重夹击,将 Meme 币推上神坛后又惨烈崩盘,留下散户完全无法适应 VC 造市节奏的真空期。而 VC 币却依然在惯性驱动的死亡列车上前行,毫无觉察。

这种“死亡螺旋”主要由以下三大因素引发:

  • VC 和项目团队的大量锁仓导致初期流动性极低。极高的 FDV 令已习惯 Meme 币估值模型的散户极度不适。

  • 即便流通供应有限,项目方仍通过模糊不清的空投机制和生态激励回收限制流通。空投回报率低下,加剧了社区上线前的 FUD。

  • 团队持仓锁定,迫使其通过清算少量流通筹码来回本,无视市场情绪也必须拉高开盘价。

本质上,这是一种长期主义共识的瓦解——也就是 Altcoin 世界的“买入并持有”信仰的全面崩塌。一旦价格跌破关键支撑,暴跌将变得可怕。新上线的项目缺乏技术支撑位,心理支撑只能依靠对项目定价和估值的合理预期。但若一个实际价值只有一千万美元的项目,以十亿 FDV 上市,其结果就是一开盘就触发 -2% 的融资利率。除非现实与预期重新匹配,否则价格走势常常会过度调整,甚至低于合理估值。随着这类项目数量的增加,在上线阶段做空 VC 币,胜率甚至可以稳定在 50% 以上——即便偶尔会有反身性行情例外。当长期主义死去,而短期主义又带来监管真空与无序崩塌,泡沫破灭后只剩下空场。

尽管相较传统行业,加密仍属“初生婴儿”,但行业内的悲观情绪已如“诸神黄昏”,仿佛一切正在走向终结、毁灭,因为短期主义在侵蚀信任与价值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活力的枯竭。因此,从现在开始,重建长期主义信仰迫在眉睫。

Myshell:长期定价策略的实践困境

回到开头的观点:当 VC 币崩盘,受冲击最重的是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 正是通过与 Myshell 的实验,尝试自救——无论结果如何,这都说明头部交易所已开始主动接受变革。

该实验在 2 月 27 日 Binance 上线前都维持了市场热度,但之后快速下跌。以下是从 2 月 12 日空投快照到上线后,Myshell 关键时间节点与市场情绪的变化解析:

市场情绪的两次大逆转

Myshell 在上线 Binance 前经历了空投、IDO 与交易所上线三大阶段,每一阶段都伴随着剧烈的散户情绪波动。

  • 空投阶段:快照后,不少用户抱怨空投分配不公(虽然标榜 30% 社区激励,但分发机制极不透明),导致市场情绪转空。

  • IDO 阶段:在 Binance Wallet 用户中以 2,000 万美元 FDV 分配 4% 的代币供认购,超额认购倍率达 100 倍,短暂修复了价格预期矛盾。但由于对空投机制持续不信任,超 50% 的空投地址在 TGE 时选择卖出(可从持币地址数激增看出)。

  • TGE 当天,$SHELL 价格在上线首小时于 BSC DEX 飙至 $1.64(成交量 3.2 亿,MC 达 4.2 亿),随后一小时跌至 $0.9(成交量 1.7 亿,MC 降至 2.4 亿),13 日收盘为 $0.37(MC 约 1 亿)。之后价格在 $0.36~$0.6 之间震荡,期间大户持续加仓,代币集中度上升。

过度预期酿成“前置出货”

Myshell 在上线 Binance 前被誉为“BSC 上的 AI 旗舰”,叠加 Binance 参投与二级市场预期,造就了极度积极的市场氛围。但由于上线价格过低,反而为预先建仓者制造了前置套利空间。“鼠仓”+市商配合”操盘”,最终将 Myshell 带入单边下行,彻底消解了 IDO 的让利诚意。

这一案例正说明:VC 币在转向“产品驱动的长期价值”过程中,必然经历剧烈的成长阵痛。加密货币行业固有的前置出货问题,在短期主义的推动下,如今愈加猖獗。强烈预期的项目在实现预期时不可避免地会崩盘——无论是高价上市还是低价上市。

平衡路线图与预期:Myshell 当前的最大挑战

低开盘价格+社区友好策略本身是正确的,但需要项目方精准把控预期与交付之间的平衡。项目方应将代币价格引导在“合理最高估值”与“产品最小内在价值”之间。

真正的长期主义不仅仅是让利 IDO,还要解决项目与 VC 之间的信息透明冲突。基于链上的代币解锁机制将成为关键工具,它有助于提升透明度、消除历史矛盾。而传统 CEX 的问题——上线即破发、交易量断崖式下滑——在链上数据支持下也更容易得到准确评估。

未来链上项目需对 CEX 上线节奏做足准备,避免像 Myshell 这样被提前套利。只有在链上赢得用户信任,才能启动正向价格循环。

Kaito 的中庸之道架起了行业过渡的桥梁

Kaito 的空投遵循了 VC 币的“最佳实践”:通过长尾分发减少巨鲸影响力,扩展空投覆盖面。尽管 9,600 万 $KAITO 被分给了生态合作方与 Yapper,分配比例未披露,但整体策略有效减缓了抛压,并通过 FDV 定价在心理关键点($1B)实现平稳启动。

“分拆份额”机制打造飞轮模型

Kaito 构建了一个结合 NFT、Yap 内容互动、sKAITO 质押的早期飞轮结构。其“Split-Share”机制可在必要时抑制代币价格波动。快照前,Kaito 的NFT最高炒至 11 ETH(约 $3 万),TGE 时跌至 0.58 ETH(约 $5,800),后又回升至 2.5 ETH。每枚 NFT 空投 2,620 枚 $KAITO ,TGE 时价值约 $4,700(以 $1.8 计算)。

sKAITO 的质押奖励与质押数量/时间、投票活跃度挂钩。其投票权重反向关联 Yapper 与 NFT 持有者的影响力。

目前权重结构如下:

  • 1 枚 Genesis NFT ≈ 45,980 票
  • 1 枚 sKAITO ≈ 11.79 票
  • NFT ≈ 3,935 $KAITO 的等效权重
  • 动态投票权根据 NFT/sKAITO 市值主导地位变化。

计算结果显示,NFT 提供了更便宜的投票权。NFT、Yap 和 sKAITO 之间的套利空间通过调整 NFT 市值实现了价格调节。

选择适合自身赛道的增长路径

Kaito 的定价策略是审慎的中庸之道。长期主义的回归意味着必须通过产品价值逐步实现 MC 与业务的对齐。

在 Meme 币泡沫破裂后,Kaito 有望通过 Mindshare 占领成为注意力流量新枢纽,而 Yap 激励机制的设计可让 KOL 直接“变现”其影响力,形成网络效应。

虽然目前想要衡量 Mindshare 采用很难,但 Kaito 打造了 Yapper Launchpad,兼具消费者入口与 B 端评估工具功能。NFT 估值与 sKAITO 质押率的上涨,说明 Mindshare 正在渗透,吸引更多 KOL 进入,进一步壮大生态。

结语

无论是 Myshell 试图变革、社区 + VC 的混合路径,还是 Kaito 聚焦垂直领域价值建设,这些策略都说明加密行业正朝着更成熟、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

回归长期主义的过程,宛如在一个无监管行业中实施财政紧缩——难上加难。加密曾屡次让人失望:DeFi 虽有前景,NFT/GameFi/元宇宙却大多交付拉胯。眼前是短期主义的陷阱,身后是长期主义的历史失败,加密的唯一出路,仍然是痛苦但必要的长期信仰重建——尽管它违反人性。对于那些不再相信任何叙事或技术的人来说,这里不再适合发展。

我们需要等待加密行业的质变时刻——或许是通过 AI 代理、或许是其他领域实现的。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忍住对旧创伤的清创之痛,坚定走向长期主义的未来。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BlockBooster]。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BlazingKevin_]。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