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城:區塊鏈生態創新的逆向設計 重塑用戶價值與可持續發展

robot
摘要生成中

區塊鏈生態的新探索:第五城的創新之路

在區塊鏈技術從概念走向現實的過程中,我們見證了無數項目的興衰。當技術理想遇到現實挑戰,當生態願景面臨執行瓶頸,不同的項目選擇了不同的應對之道。有的選擇等待,有的選擇創新,還有的以開放姿態擁抱多元可能。

第五城(Vcity)的發展歷程正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近期,第五城向社區發布了一封公開信,回顧了從創立至今的探索歷程,並詳細闡述了其發展方向與未來願景。第五城正致力於構建一個可自我循環的生態系統,在推動底層技術優化的同時,以"用戶價值優先"爲核心理念,探索如何在區塊鏈生態建設中打破傳統框架,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和用戶權益的最大化。

從困境中突圍

第五城源於某生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1月3日,該項目由謝章發起,總部位於溫哥華。項目初期投入大量資源,包括十幾臺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服務器,但由於主網遲遲未上線而陷入困境。當時,成百上千的相關生態項目因無以爲繼而選擇關閉,僅有少數幾個堅持下來的生態也舉步維艱。面對這種情況,謝章沒有選擇放棄或等待,而是在困境中尋找出路,最終於2023年8月25日推出了第五城,作爲原項目的升級與轉型產物。

盡管原項目的服務器仍在運行,第五城已發展成爲一個獨立平台,並在技術架構與生態設計上實現突破。2025年2月20日,第五城投入重金推出了一個制作精美、氣勢恢宏的元宇宙城市,以此向原生態致敬,同時展示其技術實力與創新能力。這座城市被視爲對過往感恩的象徵,也標志着第五城在探索中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用戶價值優先的逆向設計思維

第五城分析了公鏈建設的行業痛點:公鏈的價值不僅在於主網上線的"儀式",更在於主網能否承載生態的真實運轉,能否讓生態發展、節點激勵、市場流通達成最終的平衡,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可能。真正的公鏈生態,不應止步於"挖礦"的符號化敘事,而應構建可落地的應用場景、可驗證的經濟模型,以及可持續的社區治理機制。

基於這種認識,第五城採用了"逆向設計思維"——先構建自循環生態場景,再優化底層技術,解決可持續性與用戶價值歸屬兩大核心問題。其生態矩陣由12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由多個獨立生態構成,又通過同一套算力體系相互聯繫,形成互爲助力、相輔相成的協同架構。

創新機制與生態構建

  1. 創新的"注意力挖礦":用戶在社交、創作、消費等場景中貢獻的每一次注意力,都將通過信用值體系及積分系統量化,並通過區塊鏈確權成爲真正的數字資產。

  2. 主網即承諾,但非終點:第五城主網自上線起,全面開放錢包接口與智能合約功能,確保生態開發者與用戶的無縫接入。項目方持有的代幣將嚴格按用戶釋放比例同步解鎖,拒絕"預挖"與"隱性收割"。

  3. 獨有的雙資產模式:dB作爲內循環體系,將第五城的內循環全線打通;Vcity作爲外循環體系,在交易及跨鏈的流動性中產生價值。內外聯動讓彼此相互促進,使代幣的增值有了更多可能。

  4. 強大的生態矩陣:12大板塊每一個都能自成一個單獨的經濟閉環,相互獨立又相互賦能。"用戶價值優先"、"用戶主權"的核心理念,形成"技術-場景-用戶"的三維增長飛輪,推動強大閉環經濟體系的形成及穩固發展。

倡導非零和博弈,共生共建

第五城倡導"非零和博弈"思維,建議用戶通過多元化布局分散風險。其並未試圖取代任何項目,而是爲用戶提供一個更具確定性的可能性與維度。第五城承諾不放棄原有項目,與之形成共生關係,並邀請用戶參與生態共建,分享增長紅利。

自2023年誕生以來,第五城的技術迭代與場景落地從未停滯,已贏得160萬用戶的信任。其表示,唯有真誠與實力、共識與價值的高效流轉,才能贏得長久信任。因爲,區塊鏈的本質,本就是一場關於"信任"與"價值"的邂逅。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GasOptimizervip
· 16小時前
套利率不到2.3%的项目都别找我聊
回復0
AirDropMissedvip
· 16小時前
又见面了项目
回復0
老韭当家vip
· 17小時前
还是那句老话 割完就寄
回復0
破产_倒计时vip
· 17小時前
又见人喊人干币圈
回復0
Ponzi Detectorvip
· 17小時前
又一个讲故事的韭菜收割机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