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Kaito 深度分析:業務模式、盈利能力、競爭與風險
撰文:財解 Web3
Introduction: 一場偉大的試驗
Kaito 本質上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項目,而是一個試圖在 Web3- 內容創作這個細分行業中,建立全新的利益分配機制的項目。它其實是在進行一場偉大的試驗,試驗成功後,有可能突破 Web3 的範圍,應用於其他信息行業。
既然不是純粹的去中心化項目,所以我們不能以它去中心化程度的高低來判斷這個項目的好壞。
本文試圖結合項目的基本信息做一個簡單分析:
項目使命:解決內容賽道目前面臨兩大問題
這兩大問題是:低效、不公平。
三大核心假設:
Kaito 在設計商業模式時,基於以下 3 個假設。
原則:做出人們願意使用的東西
商業模式:用 Web3 的方式重塑注意力經濟
盈利能力:仍在嬰兒期,尚待觀察
收入
作爲一個以去中心化方式運作的信息平台,與傳統中心化信息平台的收入來源的區別體現在:
兩者都將免費用戶排除在價值分配體系之外,Kaito 將利益導向有較高參與度和高質量產出的用戶。
從收入的來源來看,Kaito 比傳統 Web2 的平台少了很大一塊收入:廣告收入。而且,Kaito 目前只覆蓋 Crypto 行業,信息受衆的數量遠小於傳統 Web2 平台;其中,Kaito Pro 的付費客戶除了項目方,還包括投資機構和研究者,算是有一定基礎;Yapper Launchpad 的付費用戶大部分是項目方,數量就更少了。這就意味着,願意加入 Kaito 生態的項目方的數量,成爲影響 Kaito 收入的主要因素。從 Kaito 官方的 Dune 頁面的數據披露方式可以大致推測付費客戶數量目前還不是很多,因爲主要公布了一些生態指標,收入是年化後的數據,且只有月度活躍的內容創作者的數量,沒有實際付費的客戶數量。我們有理由推測,Kaito 的收入模式(訂閱 + 代幣經濟)仍處於早期階段,訂閱收入即使穩定但也規模有限,代幣經濟依賴 $KAITO 代幣的價值和市場接受度。
成本
Kaito 的成本結構與傳統 Web2 中心化信息平台的區別體現在:
傳統中心化信息平台因其巨大的用戶數量,享受着巨大的規模效應,上方表格中提到的基礎設施成本和技術開發維護成本,在分攤後,單位成本非常小。
對於上方表格中提到的獲客成本,我們在官方 Dune 頁面上可以看到,Total Value Distributed 已超過 7200 萬美元(遠大於融資規模 1080 萬美元),這可以理解爲 Kaito 爲了維護整個生態的發展而付出的成本。Dune 只公布了 Yappers 的數量爲 21 萬。 我們可以用 TVD/No. of Yappers 來大概估算一下 Kaito 的獲客成本約 335 美元,這明顯高於 Web2 中心化平台的平均獲客成本(據 Userpilot 報告,電子商務(Ecommerce)行業的平均獲客成本約爲 70 美元)。即使將 Kaito 未公布的付費客戶數納入計算,獲客成本可能仍然較高。當然,隨着 Kaito 生態的越來越繁榮,很多付費用戶會被主動吸引而來,邊際獲客成本甚至可以降到 0,但這仍需要以大額且持續的生態維護成本爲基礎。
Kaito 的成本優勢,暫時只體現在人力成本更小。
將收入與成本結合起來看,Kaito 的盈利模式還處於探索階段,有收入證明產品能被客戶接受,但是否實現盈利,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產品分析:有護城河的產品矩陣
截至目前,Kaito 已經打造出一個較完善的產品矩陣,基本形成了護城河,樹立了在 InfoFi 賽道的龍頭地位。我們來逐個看一下每個產品的特點,並了解產品的設計邏輯、客戶羣體、競爭力。
Kaito Pro:基礎產品
雖然名字裏含有 Pro,其實在 Kaito 的產品矩陣裏,屬於基礎產品。
目的是信息的提取、語義理解並做一些基本的可視化呈現,相當於在加密領域的一個智能搜索引擎。
客戶羣體爲投資機構、項目方、研究者。官方宣布已開始盈利。
解決的痛點需求是:聚合加密信息,直觀呈現。
**護城河:**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競爭對手:
Kaito Yaps:核心創新點
Kaito 借助 AI 算法將影響力 (influence) 代幣化,進而作爲其他應用場景的基礎,包括用於獎勵分配等。因其只是一個機制,所以無收入來源。
**客戶羣體:**內容創作者、項目方、中心化平台用戶(如 X 平台用戶)。
解決的痛點需求是:創作者需要將內容變現,項目方需要提高項目知名度和參與度,用戶在投入精力和時間後希望得到回報。
**護城河:**一套注意力證明機制 POA(Proof-of-Attention)。包括三個方面,本質是一套綜合性的算法:
競爭對手:
Kaito Connect:
在 Kaito 的產品矩陣裏,屬於進階產品。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將創作者、用戶、項目方綁定爲利益共同體的設計,目的是進一步結構化梳理 Kaito Pro 所獲取的信息,確保注意力和資本流向往最有價值的環節。Kaito Connect 有三大支柱:
客戶羣體與 Kaito Yaps 相同,但更側重於項目方,因爲這個產品所輸出主要結果,是一個項目排名榜單 (Yapper Launchpad),與項目方的利益最相關。
解決的痛點需求是:1)項目方不再需要與傳統的中心化平台搞好關係,以獲得市場關注度;2)項目方想要通過更長期可持續、更精準的方案來向社區發放獎勵。
競爭者:
風險分析
前文已提到,Kaito 現有的競爭者都各有特長,這些競爭者並非完全替代品,而是從不同角度切入 InfoFi 市場。Kaito 的差異化在於 AI 與去中心化的結合,但其長期競爭力仍需驗證生態獎勵的可持續性和用戶粘性。
潛在的競爭者是誰?Elon Musk,或其他中心化平台。這些中心化平台的核心優勢是擁有大量數據和強大的技術力量,如果願意讓渡一些利益走上去中心化的道路,就可能會對 Kaito 這樣的項目帶來巨大壓力。
信息斷供風險:目前 Kaito 的運行主要是基於各中心化信息平台(如 X)的信息開放性 + 用戶的許可,如果 X 關閉或禁止用 AI 掃描抓取信息,則不可持續。
市場週期風險:用戶活躍度受市場的整體風險偏好影響。如果進入熊市,加密市場的整體關注度下降,Kaito 項目方的收入可能會大幅減少,所以,需要項目方爲熊市做好準備,對自己的現金流進行 2 年無收入情況下的壓力測試,確保項目團隊能安全度過熊市。如果測試效果不理想,可以考慮跳出加密貨幣行業,進入其他行業提供資訊整合和分流的服務,以提高生存機率。另外,也可以將某些成本轉移,減輕現金流壓力。比如,與想要上榜的項目方約定,由項目方自己承擔 Gas 費用。
規則不透明。雖然官方網站上的說明文檔已有很多規則的說明,但核心的規則並未公開,如 Yaps 積分的詳細計算規則等。建議透明公開,以體現 Web3 行業的基本精神,但項目方可以仍然保留對規則的控制權。目前來看,這個規則帶有較強的中心化特質,運行狀況還不錯,但如果未來的某項規則調整打破了各方的利益平衡,則有可能帶來不良後果,需要特別小心。
總結:讓我們共同期待
在建設去中心化烏托邦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在各個領域進行去中心化的轉化,而信息金融(InfoFi)是其中不能回避的領域。現階段,「內容創作去中心化」確實必須依賴於 Web2 平台,也必須先建立中心化規則,否則就成了「無米之炊」。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去中心化內容創作是僞命題,而是一個需要技術、生態和社區共同努力的長期目標。Kaito 肩負着推動 InfoFi 領域去中心化的偉大使命,通過 AI 和代幣激勵爲內容價值分配提供了創新的方案,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從更廣義的視角看,去中心化內容創作的實現需要突破現有基礎設施的限制,結合去中心化存儲、社交協議和治理機制,逐步擺脫對 Web2 平台的依賴。Kaito 的實踐是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一步,但要真正實現去中心化,還需在技術透明性、社區治理和生態協同上持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