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演進:從風險提示到全面發展
近年來,虛擬資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對傳統金融體系和監管框架提出了挑戰。虛擬資產具有價格波動大、交易槓杆高等特點,給監管帶來了諸多難題,如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客戶身分識別、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等。這些問題都表明,虛擬資產監管需要多方協作共同應對。
香港作爲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其虛擬資產監管政策具有特殊意義。香港不僅在全球金融體系中佔據關鍵地位,還肩負着"一國兩制"下的特殊使命。它既要促進全球虛擬資產市場發展,又要滿足內地對金融穩定的要求,在連接國際資本市場與內地金融安全間尋求平衡。同時,香港也是中國探索新興金融市場的重要窗口。因此,香港的虛擬資產監管路徑必然復雜,是全球化與本土化、創新與穩健不斷調和的過程。
2017年-2021年:從風險提示到制度雛形
這一階段是香港虛擬資產監管的起步期,以風險提示爲主,逐步引入試點監管。監管態度由審慎觀望向有序規範過渡:
2017年9月,香港證監會發布聲明,指出部分ICO可能構成證券,需納入監管。
2017年12月,證監會要求金融機構提供加密貨幣相關產品須遵守現有法規。
2018年11月,證監會提出將符合標準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納入監管沙盒。
2019年3月,證監會對STO進行定義,規定中介人責任。
2019年11月,證監會提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制度。
2020年11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就將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納入發牌制度展開諮詢。
2021年5月,財庫局確認引入VASP發牌制度。
這一時期,香港逐步從提示風險轉向具體行爲規範,開始界定市場參與者責任。監管機構認識到虛擬資產將成爲金融市場重要組成,態度趨向正向管理。但對生態參與方仍以"自願參與"爲原則,引入牌照機制雛形。
值得關注的是"監管沙盒"機制的引入。沙盒允許新興金融科技在特定環境下測試創新,無需完全滿足現有監管要求。這種機制有助於應對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挑戰,爲創新項目提供成長空間。
2022年:政策轉型的關鍵節點
2022年成爲香港虛擬資產監管政策的分水嶺。2022年10月,財庫局發布首份《有關虛擬資產在港發展的政策宣言》,明確表示將"積極推動"虛擬資產生態發展。這標志着監管思路由"風險導向"轉向"機遇導向",爲後續制度改革確立戰略方向。
這一轉變背後有兩大動因:一是國際競爭加劇,香港需要維護金融中心地位;二是虛擬資產發展催生了多重需求,香港恰好承擔關鍵連接點作用。這不僅關乎創新金融市場,更是香港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維護金融中心地位的主動戰略選擇。
2023年-至今:監管政策迅速迭代、深化與轉型
自2023年起,香港虛擬資產監管進入"實操落地"階段,政策從"聲明"演變爲"執行":
2023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發行首只代幣化綠色債券。
2023年6月,證監會實施《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指引》,啓動VASP發牌制度。
同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生效,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必須持牌經營。
2023年8月,首家向散戶開放的持牌交易所上線。
2023年11月,證監會發布代幣化證券相關活動通函。
2023年12月,金管局與證監會聯合發布更新版《中介人虛擬資產相關活動通函》。
2024年1月,首單適用香港法律的代幣化證券發行。
2024年3月,金管局啓動"Ensemble項目",探索代幣化資產與wCBDC整合。
2024年7月,金管局啓動穩定幣監管沙盒計劃。
2025年2月,財政司司長宣布將發布第二份《虛擬資產政策宣言》。
2025年2月,首支面向零售投資者的代幣化基金獲批。
2025年3月,持牌交易所增至10家,證監會發布"A-S-P-I-Re"監管路線圖。
香港監管體系的分析
香港對虛擬資產採取基於現有法律架構的"加蓋式監管"策略,通過指引或通函對數字資產進行"打補丁"式監管。這反映出港府認爲虛擬資產本質上與傳統金融資產相似,可納入現行金融監管體系管理。
作爲資源稀缺但制度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高度依賴金融業。虛擬資產的興起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打補丁"式監管是這一領域效率最高、適應性最強的方式。這不僅降低了監管協調成本,也爲金融機構與新興技術企業搭建了橋梁,有利於制度轉型與產業發展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