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贸易战与比特币:新宏观秩序如何塑造加密货币

中级4/14/2025, 5:22:10 AM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关税在多方面如何影响加密货币市场,特别关注流动性状况、矿业经济、资本流动、货币碎片化以及比特币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不断演变的角色。

执行摘要

2025年特朗普政府下关税的重新升级正在改变全球宏观经济结构,对数字资产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关税最初旨在保护国内产业,但它们对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第二和第三阶效应,而这些领域与加密经济有着关键的交集。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关税在多方面如何影响加密货币市场,特别关注流动性状况、矿业经济、资本流动、货币碎片化以及比特币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不断演变的角色。

I. 背景:“美国庞氏骗局”和全球资本流动

二战后,美国设计了一个自我强化的经济飞轮:外国国家将商品出口到美国,并将其美元盈余再投资于美国金融资产(如国债、股票、房地产),从而保持收益率抑制并推高资产估值。这个循环推动了信用扩张、消费和资产膨胀,确立了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然而,COVID时期的财政过度支出、激进的货币宽松和日益上升的主权债务水平破坏了这一体系的结构完整性。特朗普政府重新引入关税,代表了试图“强制重置”这一体系的努力——但这样做有可能破坏支撑“庞氏骗局”的机制。

机制:

  • 关税减少了外国出口商的美元盈余。
  • 盈余减少意味着对美国资产的再投资减少。
  • 美国资产估值,曾由外资流入支撑,现在必须通过基本的盈利和增长指标来证明自身价值。
  • 流动性渠道的中断波及到所有资产类别,包括加密货币。

II. 短期影响:破坏性流动性冲击与情绪转变

1. 风险规避流动性流失:

关税引发全球风险规避情绪,市场下调增长预期。比特币(BTC)作为历史上高贝塔资产,在此类流动性冲击中通常与股市呈负相关。2025年4月特朗普的关税方案出台后,BTC/USD日内下跌约8%,一度触及81,000美元。

2. 挖矿运营成本增加:

对中国挖矿硬件(ASIC、GPU、半导体)的新关税提高了挖矿操作的资本支出要求。影响模型:假设能源成本和网络难度保持不变,ASIC成本增加10%可能会压缩挖矿盈利空间6-8%。弹性:更高的成本可能迫使边际矿工退出,进而可能减少哈希率增长,收紧挖矿经济学。

3.半导体供应链压力:

针对关键芯片组件的关税扰乱了下一代挖矿硬件的生产时间表,带来延迟,可能影响哈希算力扩展,并加剧挖矿中心的集中风险。

III. 中期影响:货币重新调整与加密货币货币化

1. 美联储政策作为比特币催化剂:

如果关税大幅减缓GDP增长而不重新引发通货膨胀(由于消费削减而非供应冲击),美联储可能被迫转向鸽派立场。

机制:降息会增加流动性,降低实际收益率,历史上这与比特币价格上涨有正相关关系(负实际利率有利于无收益资产)。

观察:截至3月下旬,现货比特币ETF年初至今净流入约6亿美元,表明尽管关税引发波动,结构性需求依然强劲。

2. 贸易基础设施的武器化:

贸易制裁和关税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趋势。

实证数据点:

  • 中国和俄罗斯使用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结算能源交易。
  • 玻利维亚探索基于加密货币的能源进口。
  • 法国EDF考虑将比特币挖矿作为出口货币化策略。
  • 这些举措验证了比特币作为一个中立的结算层的理论,抵抗主权控制。

3. 全球资本重新配置:减少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改变了全球流动性动态:

随着外国买家减少美国国债购买,长期资产(股票、债券)面临阻力。

在这种环境下,比特币等非主权资产可能吸引寻求替代储备的边际流动性。

IV. 长期影响:比特币作为货币主权的基础设施

1. 通胀对冲与法币贬值:

若长期贸易争端结构性削弱法币购买力,比特币作为通胀对冲工具的实用性将增强。

历史类比:

  • 阿根廷和土耳其在本币崩溃期间当地比特币采用率激增;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黄金的表现。

2. 从风险资产到储备资产的演变:比特币的表现具有路径依赖性:

如果主权货币的不稳定成为常态,比特币相对于法币的波动性可能减弱,从而吸引机构配置者采纳。

需关注的关键转变指标:

  • 相较于股票的波动压缩;
  • 比特币与TIPS相关性增强;
  • 主权财富基金与财政部的试点配置。

3. 多极货币体系与BTC结算层:

以美国为核心的贸易架构逐渐瓦解,推动新型跨境结算层的崛起,而比特币凭借去中心化与抗审查特性具备独特优势。

潜在发展方向:

  • 央行持有比特币以实现储备多元化;
  • 能源出口国更倾向于使用比特币进行结算以规避美元敞口。

V. 投资者需关注的关键指标

  • 美联储利率前景: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曲线的变动。
  • 美元指数(DXY)走势:美元持续走弱对比特币利多。
  • 比特币ETF净流量:衡量机构兴趣的指标。
  • 链上数据分析:HODLer行为、大户累积、交易所储备变化。
  • 全球贸易政策升级:关注欧盟、中国等的报复性措施。
  • 主权比特币结算:国家主体宣布采用比特币进行交易的消息。

VI. 结语:新的货币范式?

虽然关税的核心目的是调整贸易平衡和保护本国产业,但其连锁反应波及全球资本市场的各个层面。对加密市场而言,关税不仅是短期风险事件,更可能催化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结构性重塑。

随着经济民族主义、贸易碎片化与去美元化趋势加速,比特币作为“中立货币”的加密原生理念,正逐步从理论走向现实。在一个金融分化、权力多极化的世界中,比特币作为主权中立的储备资产和能源结算层的角色,不只是被动存续,更可能蓬勃发展。

投资者、矿工与协议方都应调整策略,以适应一个流动性方向、货币公信力与主权信任被根本重构的时代。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Liquid Terminal]。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STMaximalist]。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关税、贸易战与比特币:新宏观秩序如何塑造加密货币

中级4/14/2025, 5:22:10 AM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关税在多方面如何影响加密货币市场,特别关注流动性状况、矿业经济、资本流动、货币碎片化以及比特币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不断演变的角色。

执行摘要

2025年特朗普政府下关税的重新升级正在改变全球宏观经济结构,对数字资产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关税最初旨在保护国内产业,但它们对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供应链产生了深远的第二和第三阶效应,而这些领域与加密经济有着关键的交集。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关税在多方面如何影响加密货币市场,特别关注流动性状况、矿业经济、资本流动、货币碎片化以及比特币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不断演变的角色。

I. 背景:“美国庞氏骗局”和全球资本流动

二战后,美国设计了一个自我强化的经济飞轮:外国国家将商品出口到美国,并将其美元盈余再投资于美国金融资产(如国债、股票、房地产),从而保持收益率抑制并推高资产估值。这个循环推动了信用扩张、消费和资产膨胀,确立了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然而,COVID时期的财政过度支出、激进的货币宽松和日益上升的主权债务水平破坏了这一体系的结构完整性。特朗普政府重新引入关税,代表了试图“强制重置”这一体系的努力——但这样做有可能破坏支撑“庞氏骗局”的机制。

机制:

  • 关税减少了外国出口商的美元盈余。
  • 盈余减少意味着对美国资产的再投资减少。
  • 美国资产估值,曾由外资流入支撑,现在必须通过基本的盈利和增长指标来证明自身价值。
  • 流动性渠道的中断波及到所有资产类别,包括加密货币。

II. 短期影响:破坏性流动性冲击与情绪转变

1. 风险规避流动性流失:

关税引发全球风险规避情绪,市场下调增长预期。比特币(BTC)作为历史上高贝塔资产,在此类流动性冲击中通常与股市呈负相关。2025年4月特朗普的关税方案出台后,BTC/USD日内下跌约8%,一度触及81,000美元。

2. 挖矿运营成本增加:

对中国挖矿硬件(ASIC、GPU、半导体)的新关税提高了挖矿操作的资本支出要求。影响模型:假设能源成本和网络难度保持不变,ASIC成本增加10%可能会压缩挖矿盈利空间6-8%。弹性:更高的成本可能迫使边际矿工退出,进而可能减少哈希率增长,收紧挖矿经济学。

3.半导体供应链压力:

针对关键芯片组件的关税扰乱了下一代挖矿硬件的生产时间表,带来延迟,可能影响哈希算力扩展,并加剧挖矿中心的集中风险。

III. 中期影响:货币重新调整与加密货币货币化

1. 美联储政策作为比特币催化剂:

如果关税大幅减缓GDP增长而不重新引发通货膨胀(由于消费削减而非供应冲击),美联储可能被迫转向鸽派立场。

机制:降息会增加流动性,降低实际收益率,历史上这与比特币价格上涨有正相关关系(负实际利率有利于无收益资产)。

观察:截至3月下旬,现货比特币ETF年初至今净流入约6亿美元,表明尽管关税引发波动,结构性需求依然强劲。

2. 贸易基础设施的武器化:

贸易制裁和关税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趋势。

实证数据点:

  • 中国和俄罗斯使用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资产结算能源交易。
  • 玻利维亚探索基于加密货币的能源进口。
  • 法国EDF考虑将比特币挖矿作为出口货币化策略。
  • 这些举措验证了比特币作为一个中立的结算层的理论,抵抗主权控制。

3. 全球资本重新配置:减少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改变了全球流动性动态:

随着外国买家减少美国国债购买,长期资产(股票、债券)面临阻力。

在这种环境下,比特币等非主权资产可能吸引寻求替代储备的边际流动性。

IV. 长期影响:比特币作为货币主权的基础设施

1. 通胀对冲与法币贬值:

若长期贸易争端结构性削弱法币购买力,比特币作为通胀对冲工具的实用性将增强。

历史类比:

  • 阿根廷和土耳其在本币崩溃期间当地比特币采用率激增;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黄金的表现。

2. 从风险资产到储备资产的演变:比特币的表现具有路径依赖性:

如果主权货币的不稳定成为常态,比特币相对于法币的波动性可能减弱,从而吸引机构配置者采纳。

需关注的关键转变指标:

  • 相较于股票的波动压缩;
  • 比特币与TIPS相关性增强;
  • 主权财富基金与财政部的试点配置。

3. 多极货币体系与BTC结算层:

以美国为核心的贸易架构逐渐瓦解,推动新型跨境结算层的崛起,而比特币凭借去中心化与抗审查特性具备独特优势。

潜在发展方向:

  • 央行持有比特币以实现储备多元化;
  • 能源出口国更倾向于使用比特币进行结算以规避美元敞口。

V. 投资者需关注的关键指标

  • 美联储利率前景: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曲线的变动。
  • 美元指数(DXY)走势:美元持续走弱对比特币利多。
  • 比特币ETF净流量:衡量机构兴趣的指标。
  • 链上数据分析:HODLer行为、大户累积、交易所储备变化。
  • 全球贸易政策升级:关注欧盟、中国等的报复性措施。
  • 主权比特币结算:国家主体宣布采用比特币进行交易的消息。

VI. 结语:新的货币范式?

虽然关税的核心目的是调整贸易平衡和保护本国产业,但其连锁反应波及全球资本市场的各个层面。对加密市场而言,关税不仅是短期风险事件,更可能催化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结构性重塑。

随着经济民族主义、贸易碎片化与去美元化趋势加速,比特币作为“中立货币”的加密原生理念,正逐步从理论走向现实。在一个金融分化、权力多极化的世界中,比特币作为主权中立的储备资产和能源结算层的角色,不只是被动存续,更可能蓬勃发展。

投资者、矿工与协议方都应调整策略,以适应一个流动性方向、货币公信力与主权信任被根本重构的时代。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Liquid Terminal]。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LSTMaximalist]。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