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寡頭正在剝削用戶:從 Tokenomics 到 Pointomics

進階4/29/2024, 10:39:46 AM
在這個投機時期,Web3 世界也發生了悄然的變化。Web3 項目引以爲傲的似乎正在經歷從 Tokenomics 到 Pointomics 的轉變。

重點內容

  1. 以中心化忠誠度積分取代代幣作爲核心激勵體系,並不是Web3項目成功的充要條件,而是項目團隊在熊市期間的不得已而做出的選擇。
  2. 忠誠度積分的內在價值是項目團隊的信用,因此信任成本較高,更適合壟斷項目。
  3. Web3 寡頭通過忠誠度剝削用戶以獲得主動權,但放棄了網路效應。
  4. 爲Web3項目忠誠度積分賦予流動性至關重要且勢不可擋。

前言

我們剛剛經歷了歷史上最快的加密貨幣週期之一,在不到兩個季度的時間內從熊市轉變爲極端牛市。BTC 的價格從不到 30,000 美元迅速漲至歷史新高。此次飆升主要是由於在聯準會緊縮週期接近尾聲的背景下,大量BTC ETF獲得批準,爲市場注入了大量新資金。在這個投機時期,Web3 世界也發生了悄然的變化。一方面,新的敘事出現,從 Ordinals 到 BTC Layer2,再到 Restake,每一個都創造了新的財富神話。另一方面,Web3項目的典型基因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就是我們今天希望深入探討的話題: Web3 項目引以自豪的神祕飛輪似乎正在經歷從 Tokenomics 到 Pointomics 的轉變。 從我的角度來看,這似乎不太美妙!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話題。代幣經濟是指“代幣”與“經濟”的結合,即以發行基於區塊鏈的代幣爲核心主體,並圍繞其構建經濟模型。通常,這種經濟模型的核心目的包括以下三個目標:

1、通過一定的代幣獎勵激勵有利於項目發展的用戶行爲,促進項目成長。

2、通過代幣發行比例的設計,解決項目團隊的融資需求。

3、賦予代幣一定的治理權,實現用戶和項目之間相對去中心化的共同治理機制。

大多數Web3項目的成敗通常取決於能否實現第一個核心目標。設計良好的代幣經濟通常能夠對核心項目行爲保持相對長期、穩定的激勵效果,且項目團隊的維護成本較低。對於其中最好的,我們通常認爲他們有一個具有正反饋能力的飛輪,不斷汲取發展能量,實現項目的冷啓動。

Pointomics 是我創造的一個術語,被定義爲一種以忠誠度積分爲核心激勵主體的經濟模型,強調對重要用戶行爲的激勵,以促進協議的增長。其設計範式與Tokenomics的用戶激勵部分類似,但激勵機制的主體從基於區塊鏈的代幣改爲存在於項目團隊中心化服務器上的數字積分(俗稱忠誠度積分)。

最近不難發現,大多數Web3明星項目在項目啓動時都選擇了Pointomics而不是Tokenomics,並且這些項目通常表現良好。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項目數據來說明這一趨勢,以我們最熱門的以太坊 Layer2 項目 Blast,以及 Restake 賽道的 EigenLayer 和 EtherFi 爲例。他們都選擇忠誠度積分作爲核心飛輪,其 TVL 總量和增長率遠遠超過其他以 Tokenomics 起步的項目。

Defilama上Blast 的歷史TVL

Defilama 上 EigenLayer 的歷史 TVL

Defilama 上 EtherFi 的歷史 TVL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Web3的新飛輪已經從Tokenomics轉向了Pointomics呢?我認爲現在做出這個判斷還爲時過早。

Pointomics源於熊市期間項目團隊的被迫選擇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我認爲以中心化的忠誠度積分取代代幣作爲核心激勵體系,即所謂的Pointomics,並不是Web3項目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它源於熊市時項目團隊的被迫選擇。

讓我們來看看 Pointomics 和 Tokenomics 之間的區別。盡管兩者的目標相同,但現實卻存在明顯的差異。差異在於:

  1. 股權模糊: 與Tokenomics不同的是,以忠誠度積分爲核心飛輪的項目團隊通常不會做出精確的價值承諾,而是選擇一些模糊的軟承諾,例如潛在的空投或某些助推效應。這在選擇 Tokenomics 作爲核心飛輪的項目中並不常見,因爲獎勵主體從一開始就是公開交易的。一旦價值通過交易被市場定價,其投機利潤就被量化,爲用戶參與提供參考價值。

  2. 激勵機制不透明: 相當多的項目團隊沒有對忠誠度積分激勵機制做出準確的解釋。由於忠誠度積分存在於中心化服務器上,因此激勵機制對用戶來說是一個黑匣子。用戶只能看到一個數字,而不知道其背後的原因和計算,很難調查其是否公平、準確。在Tokenomics中,激勵機制是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的,保證了用戶具有自查能力,保證了整個獎勵過程的公開透明。

  3. 非交易性利潤: 當用戶獲得忠誠度積分時,它們通常是不可交易的。要實現利潤,他們只能等待項目團隊積極履行軟承諾,但這個過程往往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在Tokenomics中,用戶獎勵以代幣的形式發放,讓用戶擁有用腳投票的能力,讓他們直接通過交易實現利潤。這反過來又對項目團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優化項目以留住用戶。

這看起來不太好,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呢?我認爲這源於熊市期間項目團隊被迫選擇降低運營成本。回顧一年前,Blur 和 Friend.tech 都是當時現象級的項目。Blur 是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Friend.tech 是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平台。與當時大多數項目不同的是,兩者都選擇以中心化積分爲主體來激勵用戶使用自己的產品,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相信他們基本上塑造了當前 Pointomics 的基本範式。

他們成功部分歸因於項目運營和設計的成功,我認爲主要是因爲當時加密市場還處於熊市後期。市場流動性和用戶購買意願均較低。倉促選擇發放代幣作爲激勵將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且維持項目激勵盈利的成本也較高。選擇Pointomics有效降低了這一成本,因爲在冷啓動階段,項目團隊沒有管理市場價值的壓力,只有成功啓動後才需要實現利潤。

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項目組前期的運營成本,但代價是損害了用戶利潤,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戶的參與意願。當市場迅速進入新的牛市週期時,用戶參與項目和購買代幣的意願恢復。此時,由於市場慣性,用戶對Pointomics有一定的容忍度,這也使得其近期表現表面上看起來不錯。然而,將Pointomics視爲Web3項目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並盲目採用似乎有些粗糙。當市場上充斥着大量未兌換的、隱藏的中心化積分時,疲憊不堪的用戶就會反噬加密世界。

忠誠度積分的內在價值是項目團隊的信用

接下來,我們需要討論Pointomics設計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或者忠誠度積分的內在價值是什麼。我相信答案是項目組的功勞。根據上面的分享我們知道,選擇Pointomics的項目通常不會給自己的忠誠度積分分配明確的權利,而只是使用一些模糊的描述來度過難關。這無疑給項目團隊帶來了更多的主動權,可以根據項目的運營狀況動態調整最終的股權轉換方式,從而保持成本與效果之間更合適的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對虛幻的忠誠度積分保持熱情的動機在於相信項目組未來會爲積分分配適當的獎勵,而這種信任的強度決定了項目的Pointomics是否成功激發了用戶參與熱情。然而,這通常與項目的背景密切相關。一個獲得過豪華VC投資、強大的生態系統支持或擁有強大背景的團隊,與那些在項目啓動時通常很難擁有的墮落者、社區驅動的項目相比,會有更強的信任感。這就解釋了爲什麼選擇Pointomics並取得成功的項目通常都是一些大型的Web3寡頭。您可以輕鬆找到此類示例,尤其是在重質押軌道中。

因此,我認爲相比直接使用代幣作爲激勵主體,選擇Pointomics的信任成本更高,更適合壟斷項目。不過,這也爲這些寡頭利用規模優勢剝削用戶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和條件。

Web3 寡頭通過忠誠度積分來剝削用戶以換取主動權,但放棄了網路效應

那麼,這種對 Web3 用戶的利用是如何體現的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時間成本高: 由於Web3寡頭狡猾地將實際獎勵推遲到未知的未來,而對於大多數Web3項目來說,TVL是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激勵資本參與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對於用戶來說,他們需要用自己的資產以某種方式參與到項目中來賺取潛在的利潤,這增加了他們的時間成本。因爲在寡頭們真正公開承諾實現利潤之前,你就得持續期待他們,而越來越高的時間成本讓用戶更難退出。

  1. 機會成本:牛市階段流動性資金的重要性衆所周知,因爲市場從來不缺乏熱點,相對容易獲得Alpha回報。然而,爲獲取潛在利潤而鎖定的資金給用戶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成本。想象一下,您可以使用 10 ETH 參與項目 A,並立即獲得 15% 的年化收益。相反,你選擇參加B項目來賺取積分並希望獲得潛在的回報,結果當未來公布回報時卻發現回報只有1%。最近,另一個明星項目EtherFi的社區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2. 高風險,低潛在回報: 項目在開始時通常很脆弱,尤其是在 Web3 領域。我們看到太多明星項目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高TVL,卻因智能合約漏洞或操作失誤而損失資金,最終由早期參與者付出代價。因此,這些用戶通常比參與成熟項目面臨更高的風險。然而,由於Pointomics給項目團隊帶來的主動性,一旦項目成功啓動並順利運行,他們很容易拋棄早期的參與者,因爲他們已經失去了價值,成爲了負擔。相反,如果項目未能成功啓動,項目可能會選擇盡量減少實際回報以節省成本。因此,這個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是一場高風險、低回報的博弈。

這種剝削對於該項目來說是否足夠滿意?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因爲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忽略了網路效應。我們知道,Web3時代的核心價值觀是去中心化、共治、開放。通過從封閉的數據庫切換到開放透明的區塊鏈平台,並利用公平的激勵機制(通常是代幣),充分發揮社區的力量,共同建設,創造了許多奇跡。這裏的重要是網路效應。然而,選擇中心化的忠誠度積分會封閉整個激勵系統,這是對網路效應的倒退和忽視。我斷言,使用Pointomics的項目如果不能成功過渡到Tokenomics,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就不會擁有充滿活力的社區和充滿希望的生態系統,這是更大的損失。

爲 Web3 項目的忠誠度積分提供流動性至關重要且勢不可擋

那麼,是不是有什麼變化呢?我相信加密社區已經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採取了行動。原因在於忠誠度積分的中心化性質,這剝奪了忠誠度積分的流動性和透明度,導致用戶被動。因此,以某種方式爲忠誠度積分提供流動性是值得注意的。與大多數Web2項目的忠誠度積分計劃不同,由於Web3項目中大多數重要用戶行爲都在鏈上,並且這些數據公開透明,因此可以通過一些鏈上代理將鏈下積分代幣化,這在 Web2 世界中是很難實現的。

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項目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例如WhaleMarketsMichi ProtocolDepoint SubDAO。在WhaleMarkets的積分市場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圍繞積分收益帳戶的交易,Michi Protocol甚至在ETH丹佛黑客馬拉松上獲獎,表明該痛點是有效的,並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總結起來,這些項目大體分爲兩個核心理念:

  1. 通過創建一個鏈上代理或錢包,並對這個鏈上代理錢包進行 NFT 化,將帳戶所有收益的權利封裝在鏈上。 通過購買某個鏈上代理的所有權,用戶可以獲得該帳戶的所有未來權益,而賣家則可以提前貼現未來收益,鎖定利潤,從而降低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這樣的項目有 WhaleMarkets 和 Michi Protocol。但這種方式也有局限性,因爲NFT作爲載體的流動性較差,無法形成有效的二級市場。而且,圍繞NFT的金融創新還沒有成功的案例,網路效應的潛力還相對較低。

WhalesMarket操作界面

Michi協議操作界面

2.與第一個想法類似,但通過直接將鏈下忠誠度積分代幣化,發行相應的鏈上ERC-20代幣來映射忠誠度積分的數量,並設計將代幣的價值與忠誠度積分的價值綁定的機制,用戶獲得代幣就相當於獲得了實現相應積分未來收益的能力。Depoint SubDAO 就是這樣做的項目。與第一種思路相比,這種方式爲二級市場提供了更好的流動性,也爲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強的潛力。然而,解決忠誠度積分和代幣之間的價值映射關係十分重要。由於Web3項目中Pointomics激勵的大部分重要用戶行爲都在鏈上,因此很多鏈下操作,例如關注X或加入社區,都對價值映射的覆蓋範圍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Depoint SubDAO操作接口

總之,我認爲 Web3 墮落者是時候關注這種剝削方式了。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重新奪回了網路的所有權,避免了 Web2 寡頭的無情監控和利用。我們不要失去 Web3 引以自豪的基本面。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Coinmonks】。原文標題爲“Web3 oligarchs are exploiting users: From Tokenomics to Pointomics”。所有版權歸原作者【Web3Mario】所有。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復制、分發或抄襲本譯文。

Web3 寡頭正在剝削用戶:從 Tokenomics 到 Pointomics

進階4/29/2024, 10:39:46 AM
在這個投機時期,Web3 世界也發生了悄然的變化。Web3 項目引以爲傲的似乎正在經歷從 Tokenomics 到 Pointomics 的轉變。

重點內容

  1. 以中心化忠誠度積分取代代幣作爲核心激勵體系,並不是Web3項目成功的充要條件,而是項目團隊在熊市期間的不得已而做出的選擇。
  2. 忠誠度積分的內在價值是項目團隊的信用,因此信任成本較高,更適合壟斷項目。
  3. Web3 寡頭通過忠誠度剝削用戶以獲得主動權,但放棄了網路效應。
  4. 爲Web3項目忠誠度積分賦予流動性至關重要且勢不可擋。

前言

我們剛剛經歷了歷史上最快的加密貨幣週期之一,在不到兩個季度的時間內從熊市轉變爲極端牛市。BTC 的價格從不到 30,000 美元迅速漲至歷史新高。此次飆升主要是由於在聯準會緊縮週期接近尾聲的背景下,大量BTC ETF獲得批準,爲市場注入了大量新資金。在這個投機時期,Web3 世界也發生了悄然的變化。一方面,新的敘事出現,從 Ordinals 到 BTC Layer2,再到 Restake,每一個都創造了新的財富神話。另一方面,Web3項目的典型基因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就是我們今天希望深入探討的話題: Web3 項目引以自豪的神祕飛輪似乎正在經歷從 Tokenomics 到 Pointomics 的轉變。 從我的角度來看,這似乎不太美妙!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話題。代幣經濟是指“代幣”與“經濟”的結合,即以發行基於區塊鏈的代幣爲核心主體,並圍繞其構建經濟模型。通常,這種經濟模型的核心目的包括以下三個目標:

1、通過一定的代幣獎勵激勵有利於項目發展的用戶行爲,促進項目成長。

2、通過代幣發行比例的設計,解決項目團隊的融資需求。

3、賦予代幣一定的治理權,實現用戶和項目之間相對去中心化的共同治理機制。

大多數Web3項目的成敗通常取決於能否實現第一個核心目標。設計良好的代幣經濟通常能夠對核心項目行爲保持相對長期、穩定的激勵效果,且項目團隊的維護成本較低。對於其中最好的,我們通常認爲他們有一個具有正反饋能力的飛輪,不斷汲取發展能量,實現項目的冷啓動。

Pointomics 是我創造的一個術語,被定義爲一種以忠誠度積分爲核心激勵主體的經濟模型,強調對重要用戶行爲的激勵,以促進協議的增長。其設計範式與Tokenomics的用戶激勵部分類似,但激勵機制的主體從基於區塊鏈的代幣改爲存在於項目團隊中心化服務器上的數字積分(俗稱忠誠度積分)。

最近不難發現,大多數Web3明星項目在項目啓動時都選擇了Pointomics而不是Tokenomics,並且這些項目通常表現良好。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項目數據來說明這一趨勢,以我們最熱門的以太坊 Layer2 項目 Blast,以及 Restake 賽道的 EigenLayer 和 EtherFi 爲例。他們都選擇忠誠度積分作爲核心飛輪,其 TVL 總量和增長率遠遠超過其他以 Tokenomics 起步的項目。

Defilama上Blast 的歷史TVL

Defilama 上 EigenLayer 的歷史 TVL

Defilama 上 EtherFi 的歷史 TVL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Web3的新飛輪已經從Tokenomics轉向了Pointomics呢?我認爲現在做出這個判斷還爲時過早。

Pointomics源於熊市期間項目團隊的被迫選擇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我認爲以中心化的忠誠度積分取代代幣作爲核心激勵體系,即所謂的Pointomics,並不是Web3項目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它源於熊市時項目團隊的被迫選擇。

讓我們來看看 Pointomics 和 Tokenomics 之間的區別。盡管兩者的目標相同,但現實卻存在明顯的差異。差異在於:

  1. 股權模糊: 與Tokenomics不同的是,以忠誠度積分爲核心飛輪的項目團隊通常不會做出精確的價值承諾,而是選擇一些模糊的軟承諾,例如潛在的空投或某些助推效應。這在選擇 Tokenomics 作爲核心飛輪的項目中並不常見,因爲獎勵主體從一開始就是公開交易的。一旦價值通過交易被市場定價,其投機利潤就被量化,爲用戶參與提供參考價值。

  2. 激勵機制不透明: 相當多的項目團隊沒有對忠誠度積分激勵機制做出準確的解釋。由於忠誠度積分存在於中心化服務器上,因此激勵機制對用戶來說是一個黑匣子。用戶只能看到一個數字,而不知道其背後的原因和計算,很難調查其是否公平、準確。在Tokenomics中,激勵機制是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的,保證了用戶具有自查能力,保證了整個獎勵過程的公開透明。

  3. 非交易性利潤: 當用戶獲得忠誠度積分時,它們通常是不可交易的。要實現利潤,他們只能等待項目團隊積極履行軟承諾,但這個過程往往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在Tokenomics中,用戶獎勵以代幣的形式發放,讓用戶擁有用腳投票的能力,讓他們直接通過交易實現利潤。這反過來又對項目團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優化項目以留住用戶。

這看起來不太好,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呢?我認爲這源於熊市期間項目團隊被迫選擇降低運營成本。回顧一年前,Blur 和 Friend.tech 都是當時現象級的項目。Blur 是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Friend.tech 是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平台。與當時大多數項目不同的是,兩者都選擇以中心化積分爲主體來激勵用戶使用自己的產品,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相信他們基本上塑造了當前 Pointomics 的基本範式。

他們成功部分歸因於項目運營和設計的成功,我認爲主要是因爲當時加密市場還處於熊市後期。市場流動性和用戶購買意願均較低。倉促選擇發放代幣作爲激勵將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且維持項目激勵盈利的成本也較高。選擇Pointomics有效降低了這一成本,因爲在冷啓動階段,項目團隊沒有管理市場價值的壓力,只有成功啓動後才需要實現利潤。

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項目組前期的運營成本,但代價是損害了用戶利潤,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用戶的參與意願。當市場迅速進入新的牛市週期時,用戶參與項目和購買代幣的意願恢復。此時,由於市場慣性,用戶對Pointomics有一定的容忍度,這也使得其近期表現表面上看起來不錯。然而,將Pointomics視爲Web3項目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並盲目採用似乎有些粗糙。當市場上充斥着大量未兌換的、隱藏的中心化積分時,疲憊不堪的用戶就會反噬加密世界。

忠誠度積分的內在價值是項目團隊的信用

接下來,我們需要討論Pointomics設計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或者忠誠度積分的內在價值是什麼。我相信答案是項目組的功勞。根據上面的分享我們知道,選擇Pointomics的項目通常不會給自己的忠誠度積分分配明確的權利,而只是使用一些模糊的描述來度過難關。這無疑給項目團隊帶來了更多的主動權,可以根據項目的運營狀況動態調整最終的股權轉換方式,從而保持成本與效果之間更合適的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對虛幻的忠誠度積分保持熱情的動機在於相信項目組未來會爲積分分配適當的獎勵,而這種信任的強度決定了項目的Pointomics是否成功激發了用戶參與熱情。然而,這通常與項目的背景密切相關。一個獲得過豪華VC投資、強大的生態系統支持或擁有強大背景的團隊,與那些在項目啓動時通常很難擁有的墮落者、社區驅動的項目相比,會有更強的信任感。這就解釋了爲什麼選擇Pointomics並取得成功的項目通常都是一些大型的Web3寡頭。您可以輕鬆找到此類示例,尤其是在重質押軌道中。

因此,我認爲相比直接使用代幣作爲激勵主體,選擇Pointomics的信任成本更高,更適合壟斷項目。不過,這也爲這些寡頭利用規模優勢剝削用戶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和條件。

Web3 寡頭通過忠誠度積分來剝削用戶以換取主動權,但放棄了網路效應

那麼,這種對 Web3 用戶的利用是如何體現的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時間成本高: 由於Web3寡頭狡猾地將實際獎勵推遲到未知的未來,而對於大多數Web3項目來說,TVL是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激勵資本參與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對於用戶來說,他們需要用自己的資產以某種方式參與到項目中來賺取潛在的利潤,這增加了他們的時間成本。因爲在寡頭們真正公開承諾實現利潤之前,你就得持續期待他們,而越來越高的時間成本讓用戶更難退出。

  1. 機會成本:牛市階段流動性資金的重要性衆所周知,因爲市場從來不缺乏熱點,相對容易獲得Alpha回報。然而,爲獲取潛在利潤而鎖定的資金給用戶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成本。想象一下,您可以使用 10 ETH 參與項目 A,並立即獲得 15% 的年化收益。相反,你選擇參加B項目來賺取積分並希望獲得潛在的回報,結果當未來公布回報時卻發現回報只有1%。最近,另一個明星項目EtherFi的社區就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2. 高風險,低潛在回報: 項目在開始時通常很脆弱,尤其是在 Web3 領域。我們看到太多明星項目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高TVL,卻因智能合約漏洞或操作失誤而損失資金,最終由早期參與者付出代價。因此,這些用戶通常比參與成熟項目面臨更高的風險。然而,由於Pointomics給項目團隊帶來的主動性,一旦項目成功啓動並順利運行,他們很容易拋棄早期的參與者,因爲他們已經失去了價值,成爲了負擔。相反,如果項目未能成功啓動,項目可能會選擇盡量減少實際回報以節省成本。因此,這個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是一場高風險、低回報的博弈。

這種剝削對於該項目來說是否足夠滿意?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因爲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忽略了網路效應。我們知道,Web3時代的核心價值觀是去中心化、共治、開放。通過從封閉的數據庫切換到開放透明的區塊鏈平台,並利用公平的激勵機制(通常是代幣),充分發揮社區的力量,共同建設,創造了許多奇跡。這裏的重要是網路效應。然而,選擇中心化的忠誠度積分會封閉整個激勵系統,這是對網路效應的倒退和忽視。我斷言,使用Pointomics的項目如果不能成功過渡到Tokenomics,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就不會擁有充滿活力的社區和充滿希望的生態系統,這是更大的損失。

爲 Web3 項目的忠誠度積分提供流動性至關重要且勢不可擋

那麼,是不是有什麼變化呢?我相信加密社區已經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採取了行動。原因在於忠誠度積分的中心化性質,這剝奪了忠誠度積分的流動性和透明度,導致用戶被動。因此,以某種方式爲忠誠度積分提供流動性是值得注意的。與大多數Web2項目的忠誠度積分計劃不同,由於Web3項目中大多數重要用戶行爲都在鏈上,並且這些數據公開透明,因此可以通過一些鏈上代理將鏈下積分代幣化,這在 Web2 世界中是很難實現的。

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項目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例如WhaleMarketsMichi ProtocolDepoint SubDAO。在WhaleMarkets的積分市場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圍繞積分收益帳戶的交易,Michi Protocol甚至在ETH丹佛黑客馬拉松上獲獎,表明該痛點是有效的,並且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總結起來,這些項目大體分爲兩個核心理念:

  1. 通過創建一個鏈上代理或錢包,並對這個鏈上代理錢包進行 NFT 化,將帳戶所有收益的權利封裝在鏈上。 通過購買某個鏈上代理的所有權,用戶可以獲得該帳戶的所有未來權益,而賣家則可以提前貼現未來收益,鎖定利潤,從而降低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這樣的項目有 WhaleMarkets 和 Michi Protocol。但這種方式也有局限性,因爲NFT作爲載體的流動性較差,無法形成有效的二級市場。而且,圍繞NFT的金融創新還沒有成功的案例,網路效應的潛力還相對較低。

WhalesMarket操作界面

Michi協議操作界面

2.與第一個想法類似,但通過直接將鏈下忠誠度積分代幣化,發行相應的鏈上ERC-20代幣來映射忠誠度積分的數量,並設計將代幣的價值與忠誠度積分的價值綁定的機制,用戶獲得代幣就相當於獲得了實現相應積分未來收益的能力。Depoint SubDAO 就是這樣做的項目。與第一種思路相比,這種方式爲二級市場提供了更好的流動性,也爲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強的潛力。然而,解決忠誠度積分和代幣之間的價值映射關係十分重要。由於Web3項目中Pointomics激勵的大部分重要用戶行爲都在鏈上,因此很多鏈下操作,例如關注X或加入社區,都對價值映射的覆蓋範圍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Depoint SubDAO操作接口

總之,我認爲 Web3 墮落者是時候關注這種剝削方式了。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們重新奪回了網路的所有權,避免了 Web2 寡頭的無情監控和利用。我們不要失去 Web3 引以自豪的基本面。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Coinmonks】。原文標題爲“Web3 oligarchs are exploiting users: From Tokenomics to Pointomics”。所有版權歸原作者【Web3Mario】所有。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復制、分發或抄襲本譯文。
Bắt đầu giao dịch
Đăng ký và giao dịch để nhận phần thưởng USDTEST trị giá
$100
$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