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貿易戰與比特幣:新宏觀秩序如何塑造加密貨幣

中級4/14/2025, 5:19:57 AM
本報告深入分析了關稅在多方面如何影響加密貨幣市場,特別關注流動性狀況、礦業經濟、資本流動、貨幣碎片化以及比特幣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不斷演變的角色。

執行摘要

2025年特朗普政府下關稅的重新升級正在改變全球宏觀經濟結構,對數字資產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關稅最初旨在保護國內產業,但它們對金融市場、貨幣政策、全球資本流動和技術供應鏈產生了深遠的第二和第三階效應,而這些領域與加密經濟有着關鍵的交集。本報告深入分析了關稅在多方面如何影響加密貨幣市場,特別關注流動性狀況、礦業經濟、資本流動、貨幣碎片化以及比特幣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不斷演變的角色。

I. 背景:“美國龐氏騙局”和全球資本流動

二戰後,美國設計了一個自我強化的經濟飛輪:外國國家將商品出口到美國,並將其美元盈餘再投資於美國金融資產(如國債、股票、房地產),從而保持收益率抑制並推高資產估值。這個循環推動了信用擴張、消費和資產膨脹,確立了美元作爲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然而,COVID時期的財政過度支出、激進的貨幣寬松和日益上升的主權債務水平破壞了這一體系的結構完整性。特朗普政府重新引入關稅,代表了試圖“強制重置”這一體系的努力——但這樣做有可能破壞支撐“龐氏騙局”的機制。

機制:

  • 關稅減少了外國出口商的美元盈餘。
  • 盈餘減少意味着對美國資產的再投資減少。
  • 美國資產估值,曾由外資流入支撐,現在必須通過基本的盈利和增長指標來證明自身價值。
  • 流動性渠道的中斷波及到所有資產類別,包括加密貨幣。

II. 短期影響:破壞性流動性衝擊與情緒轉變

1. 風險規避流動性流失:

關稅引發全球風險規避情緒,市場下調增長預期。比特幣(BTC)作爲歷史上高貝塔資產,在此類流動性衝擊中通常與股市呈負相關。2025年4月特朗普的關稅方案出臺後,BTC/USD日內下跌約8%,一度觸及81,000美元。

2. 挖礦運營成本增加:

對中國挖礦硬件(ASIC、GPU、半導體)的新關稅提高了挖礦操作的資本支出要求。影響模型:假設能源成本和網絡難度保持不變,ASIC成本增加10%可能會壓縮挖礦盈利空間6-8%。彈性:更高的成本可能迫使邊際礦工退出,進而可能減少哈希率增長,收緊挖礦經濟學。

3.半導體供應鏈壓力:

針對關鍵芯片組件的關稅擾亂了下一代挖礦硬件的生產時間表,帶來延遲,可能影響哈希算力擴展,並加劇挖礦中心的集中風險。

III. 中期影響:貨幣重新調整與加密貨幣貨幣化

1. 聯準會政策作爲比特幣催化劑:

如果關稅大幅減緩GDP增長而不重新引發通貨膨脹(由於消費削減而非供應衝擊),聯準會可能被迫轉向鴿派立場。

機制:降息會增加流動性,降低實際收益率,歷史上這與比特幣價格漲有正相關關系(負實際利率有利於無收益資產)。

觀察:截至3月下旬,現貨比特幣ETF年初至今淨流入約6億美元,表明盡管關稅引發波動,結構性需求依然強勁。

2. 貿易基礎設施的武器化:

貿易制裁和關稅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趨勢。

實證數據點:

  • 中國和俄羅斯使用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結算能源交易。
  • 玻利維亞探索基於加密貨幣的能源進口。
  • 法國EDF考慮將比特幣挖礦作爲出口貨幣化策略。
  • 這些舉措驗證了比特幣作爲一個中立的結算層的理論,抵抗主權控制。

3. 全球資本重新配置:減少的外國資本流入美國改變了全球流動性動態:

隨着外國買家減少美國國債購買,長期資產(股票、債券)面臨阻力。

在這種環境下,比特幣等非主權資產可能吸引尋求替代儲備的邊際流動性。

IV. 長期影響:比特幣作爲貨幣主權的基礎設施

1. 通脹對沖與法幣貶值:

若長期貿易爭端結構性削弱法幣購買力,比特幣作爲通脹對沖工具的實用性將增強。

歷史類比:

  • 阿根廷和土耳其在本幣崩潰期間當地比特幣採用率激增;
  •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黃金的表現。

2. 從風險資產到儲備資產的演變:比特幣的表現具有路徑依賴性:

如果主權貨幣的不穩定成爲常態,比特幣相對於法幣的波動性可能減弱,從而吸引機構配置者採納。

需關注的關鍵轉變指標:

  • 相較於股票的波動壓縮;
  • 比特幣與TIPS相關性增強;
  • 主權財富基金與財政部的試點配置。

3. 多極貨幣體系與BTC結算層:

以美國爲核心的貿易架構逐漸瓦解,推動新型跨境結算層的崛起,而比特幣憑借去中心化與抗審查特性具備獨特優勢。

潛在發展方向:

  • 央行持有比特幣以實現儲備多元化;
  • 能源出口國更傾向於使用比特幣進行結算以規避美元敞口。

V. 投資者需關注的關鍵指標

  • 聯準會利率前景: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曲線的變動。
  • 美元指數(DXY)走勢:美元持續走弱對比特幣利多。
  • 比特幣ETF淨流量:衡量機構興趣的指標。
  • 鏈上數據分析:HODLer行爲、大戶累積、交易所儲備變化。
  • 全球貿易政策升級:關注歐盟、中國等的報復性措施。
  • 主權比特幣結算:國家主體宣布採用比特幣進行交易的消息。

VI. 結語:新的貨幣範式?

雖然關稅的核心目的是調整貿易平衡和保護本國產業,但其連鎖反應波及全球資本市場的各個層面。對加密市場而言,關稅不僅是短期風險事件,更可能催化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結構性重塑。

隨着經濟民族主義、貿易碎片化與去美元化趨勢加速,比特幣作爲“中立貨幣”的加密原生理念,正逐步從理論走向現實。在一個金融分化、權力多極化的世界中,比特幣作爲主權中立的儲備資產和能源結算層的角色,不只是被動存續,更可能蓬勃發展。

投資者、礦工與協議方都應調整策略,以適應一個流動性方向、貨幣公信力與主權信任被根本重構的時代。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Liquid Terminal]。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STMaximalist]。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復制、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關稅、貿易戰與比特幣:新宏觀秩序如何塑造加密貨幣

中級4/14/2025, 5:19:57 AM
本報告深入分析了關稅在多方面如何影響加密貨幣市場,特別關注流動性狀況、礦業經濟、資本流動、貨幣碎片化以及比特幣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不斷演變的角色。

執行摘要

2025年特朗普政府下關稅的重新升級正在改變全球宏觀經濟結構,對數字資產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關稅最初旨在保護國內產業,但它們對金融市場、貨幣政策、全球資本流動和技術供應鏈產生了深遠的第二和第三階效應,而這些領域與加密經濟有着關鍵的交集。本報告深入分析了關稅在多方面如何影響加密貨幣市場,特別關注流動性狀況、礦業經濟、資本流動、貨幣碎片化以及比特幣在全球金融秩序中不斷演變的角色。

I. 背景:“美國龐氏騙局”和全球資本流動

二戰後,美國設計了一個自我強化的經濟飛輪:外國國家將商品出口到美國,並將其美元盈餘再投資於美國金融資產(如國債、股票、房地產),從而保持收益率抑制並推高資產估值。這個循環推動了信用擴張、消費和資產膨脹,確立了美元作爲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然而,COVID時期的財政過度支出、激進的貨幣寬松和日益上升的主權債務水平破壞了這一體系的結構完整性。特朗普政府重新引入關稅,代表了試圖“強制重置”這一體系的努力——但這樣做有可能破壞支撐“龐氏騙局”的機制。

機制:

  • 關稅減少了外國出口商的美元盈餘。
  • 盈餘減少意味着對美國資產的再投資減少。
  • 美國資產估值,曾由外資流入支撐,現在必須通過基本的盈利和增長指標來證明自身價值。
  • 流動性渠道的中斷波及到所有資產類別,包括加密貨幣。

II. 短期影響:破壞性流動性衝擊與情緒轉變

1. 風險規避流動性流失:

關稅引發全球風險規避情緒,市場下調增長預期。比特幣(BTC)作爲歷史上高貝塔資產,在此類流動性衝擊中通常與股市呈負相關。2025年4月特朗普的關稅方案出臺後,BTC/USD日內下跌約8%,一度觸及81,000美元。

2. 挖礦運營成本增加:

對中國挖礦硬件(ASIC、GPU、半導體)的新關稅提高了挖礦操作的資本支出要求。影響模型:假設能源成本和網絡難度保持不變,ASIC成本增加10%可能會壓縮挖礦盈利空間6-8%。彈性:更高的成本可能迫使邊際礦工退出,進而可能減少哈希率增長,收緊挖礦經濟學。

3.半導體供應鏈壓力:

針對關鍵芯片組件的關稅擾亂了下一代挖礦硬件的生產時間表,帶來延遲,可能影響哈希算力擴展,並加劇挖礦中心的集中風險。

III. 中期影響:貨幣重新調整與加密貨幣貨幣化

1. 聯準會政策作爲比特幣催化劑:

如果關稅大幅減緩GDP增長而不重新引發通貨膨脹(由於消費削減而非供應衝擊),聯準會可能被迫轉向鴿派立場。

機制:降息會增加流動性,降低實際收益率,歷史上這與比特幣價格漲有正相關關系(負實際利率有利於無收益資產)。

觀察:截至3月下旬,現貨比特幣ETF年初至今淨流入約6億美元,表明盡管關稅引發波動,結構性需求依然強勁。

2. 貿易基礎設施的武器化:

貿易制裁和關稅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趨勢。

實證數據點:

  • 中國和俄羅斯使用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結算能源交易。
  • 玻利維亞探索基於加密貨幣的能源進口。
  • 法國EDF考慮將比特幣挖礦作爲出口貨幣化策略。
  • 這些舉措驗證了比特幣作爲一個中立的結算層的理論,抵抗主權控制。

3. 全球資本重新配置:減少的外國資本流入美國改變了全球流動性動態:

隨着外國買家減少美國國債購買,長期資產(股票、債券)面臨阻力。

在這種環境下,比特幣等非主權資產可能吸引尋求替代儲備的邊際流動性。

IV. 長期影響:比特幣作爲貨幣主權的基礎設施

1. 通脹對沖與法幣貶值:

若長期貿易爭端結構性削弱法幣購買力,比特幣作爲通脹對沖工具的實用性將增強。

歷史類比:

  • 阿根廷和土耳其在本幣崩潰期間當地比特幣採用率激增;
  •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黃金的表現。

2. 從風險資產到儲備資產的演變:比特幣的表現具有路徑依賴性:

如果主權貨幣的不穩定成爲常態,比特幣相對於法幣的波動性可能減弱,從而吸引機構配置者採納。

需關注的關鍵轉變指標:

  • 相較於股票的波動壓縮;
  • 比特幣與TIPS相關性增強;
  • 主權財富基金與財政部的試點配置。

3. 多極貨幣體系與BTC結算層:

以美國爲核心的貿易架構逐漸瓦解,推動新型跨境結算層的崛起,而比特幣憑借去中心化與抗審查特性具備獨特優勢。

潛在發展方向:

  • 央行持有比特幣以實現儲備多元化;
  • 能源出口國更傾向於使用比特幣進行結算以規避美元敞口。

V. 投資者需關注的關鍵指標

  • 聯準會利率前景: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曲線的變動。
  • 美元指數(DXY)走勢:美元持續走弱對比特幣利多。
  • 比特幣ETF淨流量:衡量機構興趣的指標。
  • 鏈上數據分析:HODLer行爲、大戶累積、交易所儲備變化。
  • 全球貿易政策升級:關注歐盟、中國等的報復性措施。
  • 主權比特幣結算:國家主體宣布採用比特幣進行交易的消息。

VI. 結語:新的貨幣範式?

雖然關稅的核心目的是調整貿易平衡和保護本國產業,但其連鎖反應波及全球資本市場的各個層面。對加密市場而言,關稅不僅是短期風險事件,更可能催化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結構性重塑。

隨着經濟民族主義、貿易碎片化與去美元化趨勢加速,比特幣作爲“中立貨幣”的加密原生理念,正逐步從理論走向現實。在一個金融分化、權力多極化的世界中,比特幣作爲主權中立的儲備資產和能源結算層的角色,不只是被動存續,更可能蓬勃發展。

投資者、礦工與協議方都應調整策略,以適應一個流動性方向、貨幣公信力與主權信任被根本重構的時代。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Liquid Terminal]。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STMaximalist]。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復制、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เริ่มตอนนี้
สมัครและรับรางวัล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