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量山寨币社区

进阶4/10/2025, 8:52:53 AM
本报告运用 BARD 框架(信念、行动、韧性、密度)系统分析 2024–2025 年间 18 条主流第一层区块链(L1)的社区健康状况。内容涵盖以太坊、比特币、Solana 等生态,从开发活跃度、文化凝聚力、抗压能力与社区参与等角度出发,呈现各项目真实社群图景。报告指出,早期项目在行动与韧性方面评分偏低属正常现象,而成熟生态则因经历周期考验更具凝聚力。

转发原文标题《社区到底是什么? Pt.2(将 BARD 应用于主要山寨币)》

要点

  • BARD 方法:本报告应用信念、行动、韧性和密度来衡量 2024-2025 年 18 个 L1 的社区健康状况。
  • 初期与成熟对比:新兴公链在行动力和韧性方面得分通常较低,而成熟生态系统则展现出更深的基层认同感与稳定性。
  • 网络重叠:相互关联的平台(例如 Cosmos、Polkadot)形成元社区,项目之间的协同或冲突会影响社区密度和整体韧性。
  • 超越指标:BARD 方法必须涵盖文化与社会层面的细微差异,例如线下聚会、迷因文化、用户自发活动等,避免短期炒作掩盖真正的社区深度。

1. 简介

Belief(信念)、Action(行动)、Resilience(韧性)、Density(密度),简称 BARD,是我在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加密社区?用 BARD 拆解给你看》 中提出的一个去虚实存真的视角,用于评估加密社区的健康状况。在这个往往被炒作淹没真实价值的市场中,BARD 聚焦于真正支撑一个加密生态系统的核心因素:信念(信念和精神)、行动(真正的建设者/用户活动)、韧性(经受住波动和挫折)和密度(网络凝聚力和社交连接)。

我请 ChatGPT 使用 BARD 框架,分析了 2024 至 2025 年间 18 条主流 L1 公链的社区现状,包括:比特币、以太坊、Solana、XRP、Cardano、狗狗币、Movement、波场(Tron)、TON、Aptos、Avalanche、Cosmos、BNB、Berachain、Stacks、波卡(Polkadot)、EOS 和 Hyperliquid。每个项目在四个维度中获得 1–10 分,并附上一句关键词评价和一段诚实的社区分析。

介绍得够了。以下是排行榜。

2. BARD 分数一览

下面是每个区块链 BARD 分数的汇总表。这些分数基于当前(2024-2025)生态系统行为:质押和用户留存率、开发者和治理参与、文化模因、社会参与以及社区如何应对近期市场波动。


(评分为 ChatGPT 根据当前数据与趋势做出的主观估算,图一乐就好,匿名朋友~)

3. 主要 L1 社区详细分析

3.1 以太坊 (36/40) - “无限的路线图,无限的延迟”

以太坊社区独特地将理想主义与不懈的实用主义融为一体。它将建设者、德根人和理想主义者团结在雄心勃勃、多元化的精神下,倡导权力下放、创新和公共产品。尽管最近 EF 内部的治理紧张局势略微模糊了使命的明确性,但以太坊仍然是加密货币领域无与伦比的开发中心,拥有全球最高的开发者活动和深度参与的社会结构。简而言之,以太坊社区提供了意识形态信念、持续行动和经过验证的韧性的罕见组合,是加密领域最具活力的生态引擎。

3.2 比特币(35/40)——“狂热数字黄金信徒,冷静为零”

比特币社区是加密货币不可移动的对象,其动力来自于对去中心化和健全货币的近乎宗教信仰。虽然开发进展缓慢,但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信念与无与伦比的抗压能力:极端比特币信仰者(maxis)能忍受任何风暴,无论是监管打击还是熊市低谷。他们可能不会快速发布功能,但就信念和持久力而言,比特币是社区力量的黄金标准(字面意思)。

3.3 Solana (34/40) - “FTX PTSD 幸存者俱乐部”

Solana 的社区体现了韧性和不懈的行动。在经历了 FTX 的崩溃、网络中断和残酷的市场震荡之后,Solana 的忠实用户在对其技术的原始速度和可扩展性的务实信念的推动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劲地反弹。现在,Solana 再次成为开发热点,在新开发者采用率和交易量激增方面将引领 2024 年。

它的核心社区充满活力,联系紧密,具有自豪的自我意识,通过共同的奋斗和模因联系在一起。虽然 Solana 的意识形态凝聚力略低于比特币或以太坊,但其坚韧不拔、东山再起的文化使其成为一个充满行动、韧性和新雄心的社区。

3.4 Ripple(33/40)“带有受害者情结的银行币”

XRP 军团是加密世界中最具战斗力与忠诚度的部落之一,坚定地相信 Ripple 将革新全球金融体系。虽然草根开发者活动有限,但他们的优势在于传奇般的抗压能力:多年来面对监管官司、负面舆论与熊市,他们从未动摇信仰。他们发布的代码可能不多,但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抵御逆境的能力,使 XRP 社区在加密圈内始终保持强大而持久的存在。

3.5 Cardano (31/40) - “同行评审过的鬼链”

若论耐心、团结与纯粹的理念信仰,Cardano 社区几乎无出其右。他们深信同行评审的技术路线与循序渐进的开发哲学,$ADA 持币者展现出惊人的忠诚度,总质押比例超过 60%,并挺过多年项目延迟。

虽然开发者生态仍落后于其他更具活力的竞争者,但 Cardano 的社交结构(号称“Cardano 家族”)紧密、积极且有凝聚力。他们坚定的信念与韧性,帮助网络在质疑声中持续发展,使社区文化成为 Cardano 最强的长期优势。

3.6 Polkadot (31/40) - “Gavin 的工程梦想”

Polkadot 的社区以低调而严谨的方式,树立了去中心化治理、社区参与度和长期开发活跃度的高标准。在创始人 Gavin Wood 提出的 Web3 愿景下,DotSama 社区坚定相信多链互通的未来将建立在透明与可组合性之上。

虽然近年来的炒作热度有所下降,但该社区展现出极强的韧性,耐心应对各种延迟,并在重大治理变革中顺利适应。波卡的“元社区文化”连接了不同平行链部落,始终保持高度凝聚与活力。

3.7 Berachain (29/40) “蜂蜜驱动的 Defi Degen 动物园”

Berachain 社区完全颠覆了加密常理:主网尚未上线便已拥有狂热的忠诚度,靠 meme、玩笑和创新 DeFi 机制(如流动性证明)凝聚社群。尽管经历了多次延迟,社区仍然坚守信念,主网上线前仍锁仓高达 31 亿美元的流动性,并在 X 和 Discord 上持续制造热度。

2025 年 2 月主网上线后,社区活动激增,尽管整体仍处于投机与早期阶段。虽然尚未经历真正的“抗压测试”,但这种紧密相连、meme 驱动的文化已创造出少见的社交与经济凝聚力。它虽小却极度统一,证明了有时,仅靠信念也能从零建立一个强大的社区。

3.8 狗狗币 (29/40) “加密货币圈最受欢迎的冷笑话”

狗狗币社区证明了 meme 的力量远胜于代码。它建立在纯粹、轻松的信念与幽默感之上,Doge Army 将一个笑话变成了长青的加密现象。尽管开发活动寥寥、技术创新有限,但持有者展现出非凡的文化韧性,一次次透过病毒传播与名人效应(比如马斯克)点燃热情。

虽然在技术或治理上的联系不深,狗狗币持有者却透过共同的幽默、慷慨精神与“局外人”身份建立紧密的社交联系。它的强大并不在于所开发的功能,而在于其不断循环的正能量、荒诞魅力与顽强的生命力。

3.9 Avalanche(29/40)“寻找叙事的红色三角”

Avalanche 的社区务实且以构建者为中心,通过对其技术的共同信心(快速共识、可定制的子网)而团结在一起。虽然意识形态并不强烈,但它们表现出了一致的开发者行动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参与,推出了众多子网并维持了稳定的交易活动。

尽管缺乏戏剧性的韧性测试,Avalanche 却悄悄地度过了市场低迷时期,没有失去核心贡献者,这表明了其坚定的毅力。 Avalanche 具有社交互联性,但在某种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它保持了开发者和验证者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加强草根参与。总体而言,虽然不太容易吸引眼球,但 Avalanche 社区展现出的是稳定的专业能力与渐进式成长。

3.10 BNB Chain(28/40)“CZ的克隆工厂”

BNB 链的社区结合了对币安(或 CZ)的务实忠诚与大量散户参与,构建了一个庞大但联系松散的生态系统。其信仰主要建立在对币安平台产品的信任,而非某种意识形态。社区活跃度高,但多依赖复制的 dApp 与套利机会。尽管频频遭遇攻击与监管压力,该社区依然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往往通过中心化手段干预)。

然而,大量用户的加入也带来了较浅的社交联系,大多数凝聚力来自于币安的公司背景,而非社区自身文化。BNB 链通过规模与便利性取得成功,尽管其社区缺乏更深层次的理念统一或基层密度。

3.11 Cosmos (28/40) 《IBC:跨链冲突》

Cosmos 被称为“区块链的互联网”,其社区围绕主权与互操作性的强烈理念而建立。“Cosmonauts”(宇航员)社区拥有大量活跃的应用链开发者和专注的建设者。尽管 Cosmos 展现了不俗的韧性,成功应对了如 Terra 崩盘、激烈的代币经济争议,以及 Jae Kwon 发起的 AtomOne 分叉等重大挑战,但目前社区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内部分裂。团队与验证者已分化为多个对立阵营,特别是在 Cosmos Hub 周围,社交结构受到严重拉扯,凝聚力减弱。Cosmos 的核心优势仍然在于其去中心化的开发者文化,但当前的裂痕预示着未来在社区协作与统一方面将面临严峻考验。

3.12 TON(27/40)“Telegram 的僵尸链逆袭”

TON 社区从 Telegram 废弃区块链的废墟中恢复过来,并由忠实的早期支持者保持活力。随着 Telegram 重新拥抱 TON 并对其进行深度整合,社区对通过 Telegram 的 9.5 亿用户大规模采用加密货币的使命的信念不断高涨。尽管最近的黑客马拉松和基金会驱动的举措促进了开发者的活动,但草根行动仍然增长缓慢。

TON 在法律逆境中的韧性令人称赞,但整体社区密度仍属中等,仅在与 Telegram 深度关联的核心群体中连接紧密,缺乏更广泛、去中心化的参与。

3.13 Tron(26/40)“孙宇晨的稳定币赌场”

Tron 社区庞大但实用主义色彩浓厚,核心围绕网络的实际功能展开:快速、低费交易,以及稳定币转账和博彩 dApp 等实际应用,而非某种深层理念信仰。尽管孙宇晨备受争议,该社区依旧展现出稳定的增长与惊人的日常使用量。

开发者创造力有限,大多由 Tron 基金会主导,生态中充斥简单的 DeFi 克隆项目。社交方面,Tron 的用户群庞大却分散,社区成员间缺乏紧密联系,使其更像是一个低调却高效的实用型区块链,而非文化驱动型社群。

3.14 Stacks (25/40) “比特币被忽视的弟弟”

Stacks 社区独特地将比特币的极端主义与智能合约创新联系在一起,始终相信比特币可以超越“数字黄金”的角色。尽管该社区规模较小,且与比特币主流社群相对孤立,但其使命驱动的开发活动始终坚定,例如持续推进的 Clarity 智能合约开发、社区参与的 Stacking(质押机制)以及在 Ordinals NFT 热潮期间展现出的战略适应性,皆体现了其“静默韧性”。然而,由于缺乏爆炸式增长或广泛加密圈关注,Stacks 的社区虽然紧密却仍属小众。

3.15 Hyperliquid (24/40) “Jeff 的链上赌场信仰团体”

Hyperliquid 是本榜单中最年轻的项目,其社区围绕“链上版币安”的理念形成,以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为核心使命,聚集了一批小众但热情高涨的交易者。得益于用户为中心的代币经济模型(70% 代币分配给用户、收入再分配机制),早期用户展现出强烈、几近宗教式的信仰。

不过,社区活跃度目前仍局限于交易领域,缺乏广泛的开发或治理参与。其韧性虽有潜力,但尚未经历真正的危机考验。社区内部凝聚力强,但局限于交易者圈层。整体而言,Hyperliquid 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小众强势社群,尚处于早期,但志向坚定。

3.16 Aptos (23/40) “一首流行歌曲并不能创造一条繁荣的公链”

Aptos 曾凭借巨大的炒作和风险投资支持高调登场,但光环已逐渐褪去。早期的社区信念更多是投机与空投驱动,而非真正的理念共识。到了 2025 年,社区逐渐变得务实,开始出现真正的开发者、活跃的地区社群,以及在 DeFi、NFT 和 RWA 等生态中的增长。然而,联合创始人 Mo Shaikh 与生态负责人 Neil 的相继退出暴露了项目基础的不稳,令信心受损。开发商增长强劲,但许多活动仍然是自上而下的。韧性已经通过了市场低迷和内部转变的考验,但没有发生重大内爆。 Aptos 拥有基础设施、吸引力和全球影响力,但仍然缺乏文化“粘合剂”。它既不是 meme 驱动的社群,也尚未形成草根运动。至少现在还没有。

3.17 Movement(16/40)“无人移动的移动(Move)链”

Movement 是一个雄心勃勃但新生的 La​​yer-1 生态系统,旨在构建一个锚定于以太坊的模块化、Move 语言的 Rollup 网络。其早期社区主要是由好奇心和投机兴趣驱动的,尚未巩固深刻的意识形态信仰或广泛的信念。

目前的社区行动十分有限,主要集中于开发者测试和少量质押活动,生态系统尚未实现真正牵引。虽然团队在早期流动性危机中的迅速透明应对展现出潜在的韧性,但更大的考验尚未到来。社区密度较低,缺乏鲜明文化或强烈的人际联系,整体来说,Movement 社区仍是一个等待通过实际应用和持续发展来验证的概念。

3.18 EOS (8/40) “自我 rug 的 40 亿鬼链”

EOS 于 2018 年募资 41 亿美元,承诺改变世界,结果却事与愿违。宣传过度、交付不足,导致开发者流失、用户减少,最终被市场遗忘。原有社区解体,对平台的信仰也随之消散。如今只剩一小批忠诚者运营 EOS 网络基金会(ENF),试图通过升级与重塑品牌拯救项目。他们的坚持值得敬佩,但这是一场在废墟上重建的努力。开发者活跃度极低,用户稀少,甚至连 Tether 都停止在 EOS 上发行 USDT,这几乎成为其终结的象征。

EOS 虽未彻底死亡,但无疑已处于重症状态。这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如果没有持续的信念、行动与文化韧性,再多的资金也买不来一个持久的社区。

4. 结论和发现

这项实验的一个明显结论是,早期阶段的社区在 BARD 上的得分往往较低,尤其是在“行动”和“韧性”方面。这是很自然的:新项目通常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构建,自下而上的贡献者较少,并且尚未面临严重的逆境。因此,仅仅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或战斗)来证明自己,就否定他们的潜力可能还为时过早。

与此同时,一旦社区经历了真正的压力测试或多个市场周期,信念和密度往往会加深。草根运动、迷因文化和强大的社交网络很少能在一夜之间出现。考虑到这一点,BARD 可以通过采用“阶段意识”方法来发展,为新推出的链赋予某些支柱(如韧性)不同的权重,并区分自上而下的建设和真正自下而上的行动分数参与。

另一个维度是跨项目协同。在 Cosmos 或 Polkadot 等生态系统中,社区跨越多个互连网络;这可以显着影响密度(有时还影响韧性),从而创建一种元社区,如果我们单独对待每个链,这种元社区可能会被忽视。最后,BARD 可能会纳入更多定性衡量标准,例如开发人员工具、线下聚会或用户驱动计划的整体深度,以确保炒作驱动的噪音不会夸大分数。

总而言之,BARD 的真正价值在于提出更深层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社区的长久生命力?**即使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炒作频发、竞争激烈的加密市场中,仍有一些生态展现出持久的信念、真实的草根建设,以及强大的社交结构。识别并衡量这些稀有特质,也许正是守住最初“加密精神”与社区灵魂的最佳方式。

评分方法注意事项:

本报告基于 BARD 框架(信念、行动、韧性、密度),评分范围为 0(最差)到 10(最好)。 0 分代表一个完全投机的、不参与的群体,缺乏连贯的信念、零意义的贡献或参与、在任何市场挑战时立即放弃、没有人际关系。相反,10 分意味着一个理想的社区,具有深厚的意识形态、积极主动的参与、经过实战考验且紧密联系。这一明确的基线有助于将分数置于情境中,并为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开辟有趣的途径(例如,将 BARD 分数与市值相关联以探索相对的社区估值)。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4pillars]。原文标题《社区到底是什么? Pt.2(将 BARD 应用于主要山寨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 [Ponyo] 所有。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如何评量山寨币社区

进阶4/10/2025, 8:52:53 AM
本报告运用 BARD 框架(信念、行动、韧性、密度)系统分析 2024–2025 年间 18 条主流第一层区块链(L1)的社区健康状况。内容涵盖以太坊、比特币、Solana 等生态,从开发活跃度、文化凝聚力、抗压能力与社区参与等角度出发,呈现各项目真实社群图景。报告指出,早期项目在行动与韧性方面评分偏低属正常现象,而成熟生态则因经历周期考验更具凝聚力。

转发原文标题《社区到底是什么? Pt.2(将 BARD 应用于主要山寨币)》

要点

  • BARD 方法:本报告应用信念、行动、韧性和密度来衡量 2024-2025 年 18 个 L1 的社区健康状况。
  • 初期与成熟对比:新兴公链在行动力和韧性方面得分通常较低,而成熟生态系统则展现出更深的基层认同感与稳定性。
  • 网络重叠:相互关联的平台(例如 Cosmos、Polkadot)形成元社区,项目之间的协同或冲突会影响社区密度和整体韧性。
  • 超越指标:BARD 方法必须涵盖文化与社会层面的细微差异,例如线下聚会、迷因文化、用户自发活动等,避免短期炒作掩盖真正的社区深度。

1. 简介

Belief(信念)、Action(行动)、Resilience(韧性)、Density(密度),简称 BARD,是我在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加密社区?用 BARD 拆解给你看》 中提出的一个去虚实存真的视角,用于评估加密社区的健康状况。在这个往往被炒作淹没真实价值的市场中,BARD 聚焦于真正支撑一个加密生态系统的核心因素:信念(信念和精神)、行动(真正的建设者/用户活动)、韧性(经受住波动和挫折)和密度(网络凝聚力和社交连接)。

我请 ChatGPT 使用 BARD 框架,分析了 2024 至 2025 年间 18 条主流 L1 公链的社区现状,包括:比特币、以太坊、Solana、XRP、Cardano、狗狗币、Movement、波场(Tron)、TON、Aptos、Avalanche、Cosmos、BNB、Berachain、Stacks、波卡(Polkadot)、EOS 和 Hyperliquid。每个项目在四个维度中获得 1–10 分,并附上一句关键词评价和一段诚实的社区分析。

介绍得够了。以下是排行榜。

2. BARD 分数一览

下面是每个区块链 BARD 分数的汇总表。这些分数基于当前(2024-2025)生态系统行为:质押和用户留存率、开发者和治理参与、文化模因、社会参与以及社区如何应对近期市场波动。


(评分为 ChatGPT 根据当前数据与趋势做出的主观估算,图一乐就好,匿名朋友~)

3. 主要 L1 社区详细分析

3.1 以太坊 (36/40) - “无限的路线图,无限的延迟”

以太坊社区独特地将理想主义与不懈的实用主义融为一体。它将建设者、德根人和理想主义者团结在雄心勃勃、多元化的精神下,倡导权力下放、创新和公共产品。尽管最近 EF 内部的治理紧张局势略微模糊了使命的明确性,但以太坊仍然是加密货币领域无与伦比的开发中心,拥有全球最高的开发者活动和深度参与的社会结构。简而言之,以太坊社区提供了意识形态信念、持续行动和经过验证的韧性的罕见组合,是加密领域最具活力的生态引擎。

3.2 比特币(35/40)——“狂热数字黄金信徒,冷静为零”

比特币社区是加密货币不可移动的对象,其动力来自于对去中心化和健全货币的近乎宗教信仰。虽然开发进展缓慢,但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信念与无与伦比的抗压能力:极端比特币信仰者(maxis)能忍受任何风暴,无论是监管打击还是熊市低谷。他们可能不会快速发布功能,但就信念和持久力而言,比特币是社区力量的黄金标准(字面意思)。

3.3 Solana (34/40) - “FTX PTSD 幸存者俱乐部”

Solana 的社区体现了韧性和不懈的行动。在经历了 FTX 的崩溃、网络中断和残酷的市场震荡之后,Solana 的忠实用户在对其技术的原始速度和可扩展性的务实信念的推动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劲地反弹。现在,Solana 再次成为开发热点,在新开发者采用率和交易量激增方面将引领 2024 年。

它的核心社区充满活力,联系紧密,具有自豪的自我意识,通过共同的奋斗和模因联系在一起。虽然 Solana 的意识形态凝聚力略低于比特币或以太坊,但其坚韧不拔、东山再起的文化使其成为一个充满行动、韧性和新雄心的社区。

3.4 Ripple(33/40)“带有受害者情结的银行币”

XRP 军团是加密世界中最具战斗力与忠诚度的部落之一,坚定地相信 Ripple 将革新全球金融体系。虽然草根开发者活动有限,但他们的优势在于传奇般的抗压能力:多年来面对监管官司、负面舆论与熊市,他们从未动摇信仰。他们发布的代码可能不多,但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抵御逆境的能力,使 XRP 社区在加密圈内始终保持强大而持久的存在。

3.5 Cardano (31/40) - “同行评审过的鬼链”

若论耐心、团结与纯粹的理念信仰,Cardano 社区几乎无出其右。他们深信同行评审的技术路线与循序渐进的开发哲学,$ADA 持币者展现出惊人的忠诚度,总质押比例超过 60%,并挺过多年项目延迟。

虽然开发者生态仍落后于其他更具活力的竞争者,但 Cardano 的社交结构(号称“Cardano 家族”)紧密、积极且有凝聚力。他们坚定的信念与韧性,帮助网络在质疑声中持续发展,使社区文化成为 Cardano 最强的长期优势。

3.6 Polkadot (31/40) - “Gavin 的工程梦想”

Polkadot 的社区以低调而严谨的方式,树立了去中心化治理、社区参与度和长期开发活跃度的高标准。在创始人 Gavin Wood 提出的 Web3 愿景下,DotSama 社区坚定相信多链互通的未来将建立在透明与可组合性之上。

虽然近年来的炒作热度有所下降,但该社区展现出极强的韧性,耐心应对各种延迟,并在重大治理变革中顺利适应。波卡的“元社区文化”连接了不同平行链部落,始终保持高度凝聚与活力。

3.7 Berachain (29/40) “蜂蜜驱动的 Defi Degen 动物园”

Berachain 社区完全颠覆了加密常理:主网尚未上线便已拥有狂热的忠诚度,靠 meme、玩笑和创新 DeFi 机制(如流动性证明)凝聚社群。尽管经历了多次延迟,社区仍然坚守信念,主网上线前仍锁仓高达 31 亿美元的流动性,并在 X 和 Discord 上持续制造热度。

2025 年 2 月主网上线后,社区活动激增,尽管整体仍处于投机与早期阶段。虽然尚未经历真正的“抗压测试”,但这种紧密相连、meme 驱动的文化已创造出少见的社交与经济凝聚力。它虽小却极度统一,证明了有时,仅靠信念也能从零建立一个强大的社区。

3.8 狗狗币 (29/40) “加密货币圈最受欢迎的冷笑话”

狗狗币社区证明了 meme 的力量远胜于代码。它建立在纯粹、轻松的信念与幽默感之上,Doge Army 将一个笑话变成了长青的加密现象。尽管开发活动寥寥、技术创新有限,但持有者展现出非凡的文化韧性,一次次透过病毒传播与名人效应(比如马斯克)点燃热情。

虽然在技术或治理上的联系不深,狗狗币持有者却透过共同的幽默、慷慨精神与“局外人”身份建立紧密的社交联系。它的强大并不在于所开发的功能,而在于其不断循环的正能量、荒诞魅力与顽强的生命力。

3.9 Avalanche(29/40)“寻找叙事的红色三角”

Avalanche 的社区务实且以构建者为中心,通过对其技术的共同信心(快速共识、可定制的子网)而团结在一起。虽然意识形态并不强烈,但它们表现出了一致的开发者行动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参与,推出了众多子网并维持了稳定的交易活动。

尽管缺乏戏剧性的韧性测试,Avalanche 却悄悄地度过了市场低迷时期,没有失去核心贡献者,这表明了其坚定的毅力。 Avalanche 具有社交互联性,但在某种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它保持了开发者和验证者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加强草根参与。总体而言,虽然不太容易吸引眼球,但 Avalanche 社区展现出的是稳定的专业能力与渐进式成长。

3.10 BNB Chain(28/40)“CZ的克隆工厂”

BNB 链的社区结合了对币安(或 CZ)的务实忠诚与大量散户参与,构建了一个庞大但联系松散的生态系统。其信仰主要建立在对币安平台产品的信任,而非某种意识形态。社区活跃度高,但多依赖复制的 dApp 与套利机会。尽管频频遭遇攻击与监管压力,该社区依然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韧性(往往通过中心化手段干预)。

然而,大量用户的加入也带来了较浅的社交联系,大多数凝聚力来自于币安的公司背景,而非社区自身文化。BNB 链通过规模与便利性取得成功,尽管其社区缺乏更深层次的理念统一或基层密度。

3.11 Cosmos (28/40) 《IBC:跨链冲突》

Cosmos 被称为“区块链的互联网”,其社区围绕主权与互操作性的强烈理念而建立。“Cosmonauts”(宇航员)社区拥有大量活跃的应用链开发者和专注的建设者。尽管 Cosmos 展现了不俗的韧性,成功应对了如 Terra 崩盘、激烈的代币经济争议,以及 Jae Kwon 发起的 AtomOne 分叉等重大挑战,但目前社区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内部分裂。团队与验证者已分化为多个对立阵营,特别是在 Cosmos Hub 周围,社交结构受到严重拉扯,凝聚力减弱。Cosmos 的核心优势仍然在于其去中心化的开发者文化,但当前的裂痕预示着未来在社区协作与统一方面将面临严峻考验。

3.12 TON(27/40)“Telegram 的僵尸链逆袭”

TON 社区从 Telegram 废弃区块链的废墟中恢复过来,并由忠实的早期支持者保持活力。随着 Telegram 重新拥抱 TON 并对其进行深度整合,社区对通过 Telegram 的 9.5 亿用户大规模采用加密货币的使命的信念不断高涨。尽管最近的黑客马拉松和基金会驱动的举措促进了开发者的活动,但草根行动仍然增长缓慢。

TON 在法律逆境中的韧性令人称赞,但整体社区密度仍属中等,仅在与 Telegram 深度关联的核心群体中连接紧密,缺乏更广泛、去中心化的参与。

3.13 Tron(26/40)“孙宇晨的稳定币赌场”

Tron 社区庞大但实用主义色彩浓厚,核心围绕网络的实际功能展开:快速、低费交易,以及稳定币转账和博彩 dApp 等实际应用,而非某种深层理念信仰。尽管孙宇晨备受争议,该社区依旧展现出稳定的增长与惊人的日常使用量。

开发者创造力有限,大多由 Tron 基金会主导,生态中充斥简单的 DeFi 克隆项目。社交方面,Tron 的用户群庞大却分散,社区成员间缺乏紧密联系,使其更像是一个低调却高效的实用型区块链,而非文化驱动型社群。

3.14 Stacks (25/40) “比特币被忽视的弟弟”

Stacks 社区独特地将比特币的极端主义与智能合约创新联系在一起,始终相信比特币可以超越“数字黄金”的角色。尽管该社区规模较小,且与比特币主流社群相对孤立,但其使命驱动的开发活动始终坚定,例如持续推进的 Clarity 智能合约开发、社区参与的 Stacking(质押机制)以及在 Ordinals NFT 热潮期间展现出的战略适应性,皆体现了其“静默韧性”。然而,由于缺乏爆炸式增长或广泛加密圈关注,Stacks 的社区虽然紧密却仍属小众。

3.15 Hyperliquid (24/40) “Jeff 的链上赌场信仰团体”

Hyperliquid 是本榜单中最年轻的项目,其社区围绕“链上版币安”的理念形成,以高性能去中心化交易为核心使命,聚集了一批小众但热情高涨的交易者。得益于用户为中心的代币经济模型(70% 代币分配给用户、收入再分配机制),早期用户展现出强烈、几近宗教式的信仰。

不过,社区活跃度目前仍局限于交易领域,缺乏广泛的开发或治理参与。其韧性虽有潜力,但尚未经历真正的危机考验。社区内部凝聚力强,但局限于交易者圈层。整体而言,Hyperliquid 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小众强势社群,尚处于早期,但志向坚定。

3.16 Aptos (23/40) “一首流行歌曲并不能创造一条繁荣的公链”

Aptos 曾凭借巨大的炒作和风险投资支持高调登场,但光环已逐渐褪去。早期的社区信念更多是投机与空投驱动,而非真正的理念共识。到了 2025 年,社区逐渐变得务实,开始出现真正的开发者、活跃的地区社群,以及在 DeFi、NFT 和 RWA 等生态中的增长。然而,联合创始人 Mo Shaikh 与生态负责人 Neil 的相继退出暴露了项目基础的不稳,令信心受损。开发商增长强劲,但许多活动仍然是自上而下的。韧性已经通过了市场低迷和内部转变的考验,但没有发生重大内爆。 Aptos 拥有基础设施、吸引力和全球影响力,但仍然缺乏文化“粘合剂”。它既不是 meme 驱动的社群,也尚未形成草根运动。至少现在还没有。

3.17 Movement(16/40)“无人移动的移动(Move)链”

Movement 是一个雄心勃勃但新生的 La​​yer-1 生态系统,旨在构建一个锚定于以太坊的模块化、Move 语言的 Rollup 网络。其早期社区主要是由好奇心和投机兴趣驱动的,尚未巩固深刻的意识形态信仰或广泛的信念。

目前的社区行动十分有限,主要集中于开发者测试和少量质押活动,生态系统尚未实现真正牵引。虽然团队在早期流动性危机中的迅速透明应对展现出潜在的韧性,但更大的考验尚未到来。社区密度较低,缺乏鲜明文化或强烈的人际联系,整体来说,Movement 社区仍是一个等待通过实际应用和持续发展来验证的概念。

3.18 EOS (8/40) “自我 rug 的 40 亿鬼链”

EOS 于 2018 年募资 41 亿美元,承诺改变世界,结果却事与愿违。宣传过度、交付不足,导致开发者流失、用户减少,最终被市场遗忘。原有社区解体,对平台的信仰也随之消散。如今只剩一小批忠诚者运营 EOS 网络基金会(ENF),试图通过升级与重塑品牌拯救项目。他们的坚持值得敬佩,但这是一场在废墟上重建的努力。开发者活跃度极低,用户稀少,甚至连 Tether 都停止在 EOS 上发行 USDT,这几乎成为其终结的象征。

EOS 虽未彻底死亡,但无疑已处于重症状态。这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如果没有持续的信念、行动与文化韧性,再多的资金也买不来一个持久的社区。

4. 结论和发现

这项实验的一个明显结论是,早期阶段的社区在 BARD 上的得分往往较低,尤其是在“行动”和“韧性”方面。这是很自然的:新项目通常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构建,自下而上的贡献者较少,并且尚未面临严重的逆境。因此,仅仅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或战斗)来证明自己,就否定他们的潜力可能还为时过早。

与此同时,一旦社区经历了真正的压力测试或多个市场周期,信念和密度往往会加深。草根运动、迷因文化和强大的社交网络很少能在一夜之间出现。考虑到这一点,BARD 可以通过采用“阶段意识”方法来发展,为新推出的链赋予某些支柱(如韧性)不同的权重,并区分自上而下的建设和真正自下而上的行动分数参与。

另一个维度是跨项目协同。在 Cosmos 或 Polkadot 等生态系统中,社区跨越多个互连网络;这可以显着影响密度(有时还影响韧性),从而创建一种元社区,如果我们单独对待每个链,这种元社区可能会被忽视。最后,BARD 可能会纳入更多定性衡量标准,例如开发人员工具、线下聚会或用户驱动计划的整体深度,以确保炒作驱动的噪音不会夸大分数。

总而言之,BARD 的真正价值在于提出更深层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社区的长久生命力?**即使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炒作频发、竞争激烈的加密市场中,仍有一些生态展现出持久的信念、真实的草根建设,以及强大的社交结构。识别并衡量这些稀有特质,也许正是守住最初“加密精神”与社区灵魂的最佳方式。

评分方法注意事项:

本报告基于 BARD 框架(信念、行动、韧性、密度),评分范围为 0(最差)到 10(最好)。 0 分代表一个完全投机的、不参与的群体,缺乏连贯的信念、零意义的贡献或参与、在任何市场挑战时立即放弃、没有人际关系。相反,10 分意味着一个理想的社区,具有深厚的意识形态、积极主动的参与、经过实战考验且紧密联系。这一明确的基线有助于将分数置于情境中,并为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开辟有趣的途径(例如,将 BARD 分数与市值相关联以探索相对的社区估值)。

声明:

  1. 本文转载自 [4pillars]。原文标题《社区到底是什么? Pt.2(将 BARD 应用于主要山寨币)》。所有版权归原作者 [Ponyo] 所有。若对本次转载有异议,请联系 Gate Learn 团队,他们会及时处理。
  2. 免责声明: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Gate Learn 团队将文章翻译成其他语言。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禁止复制、分发或抄袭翻译文章。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