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cor是一個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Bancor的使命是通過提供最簡單、最安全的交易方式在DeFi中賺取被動收入,使DeFi成爲主流。
Bancor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夏天,那時候還沒有DeFi,Bancor率先提出了AMM概念。2017年,Bancor獲得1.53億美元的融資,投資資機構包括KR1、Hyperchain capitai、SNZ hoinding、draper associates等。
同年,Bancor主網上線,BNT爲Bancor協議的原生代幣,作爲Bancor協議的獎勵代幣,同時也是協議的治理代幣,用於對Bancor DAO提出的建議進行投票;
2019年,隨着DeFi的興起,BNT也曾火爆一時,價格最高時達到100 USDT;
2020年,Bancor升級爲V2版本,推出單幣質押提供流動性和無常損失保護功能;
2022年,Bancor正式上線V3版本,稱爲Bancor V3,也是目前的最新版本。V3版本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此外,還修改和增強了V2版本中的單邊質押和無常損失保護功能。
自動做市商(AMM)
Bancor是第一個引用AMM概念的DEX,這一概念後被UniSwap普及,它是通過智能合約和預制算法,讓用戶只需質押一定的代幣即可以源源不斷地爲交易對提供流動性,而且相比傳統中心化平台,在沒有大量交易者和做市商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產生足夠的流動性來支撐交易,這也是Bancor協議的最大創新之一。
更多關於AMM的知識可閱讀以下文章:
單幣質押提供流動性
大部分AMM的流動性提供者(LP)都需要提供交易對的兩種資產(如ETH/USDT)。而Bancor最先提供了單幣質押的解決方案。當用戶往流動性池中添加ETH的時候,協議會自動鑄造等額的、新的BNT,作爲流動池的另一半,當ETH的流動性被取回時,相應的BNT也會被取回後銷毀。
這裏ETH的流動性被聚合在一個池子裏,當用戶想用ETH兌換某一個Token B時,協議以BNT爲橋梁進行兌換。這個規則的背後實際上有兩筆交易,ETH兌換爲BNT,再由BNT兌換爲Token B。
無常損失保護
對於不熟悉無常損失的人,在了解無常損失之前,需要先通過Gate.io了解流動性挖礦,可閱讀以下文章:
簡單地說,用戶通過提供流動性獲得獎勵,本質上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同等價值的代幣存入資金池,當用戶從資金池中撤回資金時,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價格的波動,可能用戶得到的實際收益比持有單一代幣獲得的收益更少,這種相對損失被稱爲“無常損失”。
通常情況下,流動性提供者(簡稱LP)都會面臨無常損失的風險,而Bancor最早提出100%無常損失保護的解決方案,向用戶提供協議擁有的BNT代幣來彌補損失。
從Bancor V2版本開始,在Bancor的流動資金池中,協議鑄造BNT爲LP提供另外一半的流動性,因此獎勵的一半歸協議所有。協議賺取的交易費用會用來補償LP的無常損失。如果無常損失的金額大於協議賺取到的收入,就鑄造新BNT來補償損失。
Bancor的無常保護方案旨在以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友好的方式補償用戶,在Bancor V3版本中規定,LP在取出流動性的時候需要7天的等待期,同時有0.25%的撤出費用。這7天裏賺取的交易費用會分給其餘的LP。
注:Bancor於2022年6月19日宣布,鑑於當前市場狀況,Bancor暫停了其無常損失保護計劃。一旦市場狀況相對穩定和改善,預計將重新啓動。
BNT是Bancor的原生代幣,據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目前BNT流通量爲198,857,636枚。
BNT的供應是彈性的,前面提到LP爲資金池提供流動性時,是由協議鑄造的BNT作爲資金池的另一半流動性,因此,當LP提取流動性時,其流動性中的另一半——BNT也會隨之被銷毀。
此外,協議使用交易收入作爲無常損失保護的資金來源,如果進行補償後有所剩餘,多餘的BNT會被銷毀。而如果交易費用不足以進行全額無常損失保護時,則持續鑄造新的BNT以補償用戶的損失,因此BNT的供應不是恆定的,它是隨流動池的情況而發生變化的。
BNT用以太幣做爲儲備金,通過把ETH發送到Bancor持有儲備金的智能合約中來發行BNT,這些發送過去的ETH也就成爲Bancor的儲備金,使BNT擁有價值,而其他的代幣則使用BNT做爲儲備金,連接到Bancor系統中。Bancor的恆定準備金率(CRR)設置並維持在20%。
如果以太幣價格上升,則BNT價格會漲,其他代幣價格也跟着漲。由此BNT建立的網路中,能讓其他網路代幣對於BNT的需求增加,並以此計算出代幣價格,減少波動性,且交易不須經過交易所,無須第二方參與交易,都能夠換回儲備代幣。
Bancor協議採用定價策略的前置條件,可以大概理解爲下圖:
其中,Price爲新代幣的價格、Balance爲當前準備金代幣餘額、Supply爲新代幣當前供應量、CRR爲恆定準備金率。
這種定價策略確保了“準備金代幣餘額”和“新代幣的市值”之間是恆定的比例(即恆定準備金率,CRR)。所有用戶的每一次交易都可以影響Balance和Supply的值,進而保證新代幣的恆定準備金率不變,這也是Bancor的亮點之一。
創建代幣
用戶使用Bancor協議,可在上面建立自己的數字貨幣網路,同時由Bancor的儲備金制度綁定代幣價格,讓代幣交易不需要達到雙重吻合,不需要有第二方來交易,可直接在平台上交換其他代幣。
貨幣互換
當用戶將“恆定準備金率”設定爲100%(意味着“儲備金餘額”等於“代幣流通量”),並在儲備金中放入兩種不同的加密貨幣,該用戶就具備了將這兩種加密貨幣進行兌換的能力。
去中心化一籃子貨幣
類似“貨幣互換”,當用戶將“恆定準備金率”設定爲100%,並在儲備金中放入多種數字貨幣時,就可以實現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或者指數基金(Index Fund)的類似功能。
Bancor協議能爲新的或者小量的加密貨幣有效解決流動性問題,讓其在無需交易所的情況下在代幣之間直接進行互換,而無需第三方來撮合交易,降低了加密貨幣進入市場的門檻。除此之外,其獨特的一藍子貨幣應用也讓Bancor在DEX佔據一席之地。
雖然Bancor十分亮眼,但是其原生代幣BNT價格卻一直走低,投資者應充分判斷其未來發展趨勢和進場的時間節點,謹慎投資。
Bancor是一個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Bancor的使命是通過提供最簡單、最安全的交易方式在DeFi中賺取被動收入,使DeFi成爲主流。
Bancor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夏天,那時候還沒有DeFi,Bancor率先提出了AMM概念。2017年,Bancor獲得1.53億美元的融資,投資資機構包括KR1、Hyperchain capitai、SNZ hoinding、draper associates等。
同年,Bancor主網上線,BNT爲Bancor協議的原生代幣,作爲Bancor協議的獎勵代幣,同時也是協議的治理代幣,用於對Bancor DAO提出的建議進行投票;
2019年,隨着DeFi的興起,BNT也曾火爆一時,價格最高時達到100 USDT;
2020年,Bancor升級爲V2版本,推出單幣質押提供流動性和無常損失保護功能;
2022年,Bancor正式上線V3版本,稱爲Bancor V3,也是目前的最新版本。V3版本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此外,還修改和增強了V2版本中的單邊質押和無常損失保護功能。
自動做市商(AMM)
Bancor是第一個引用AMM概念的DEX,這一概念後被UniSwap普及,它是通過智能合約和預制算法,讓用戶只需質押一定的代幣即可以源源不斷地爲交易對提供流動性,而且相比傳統中心化平台,在沒有大量交易者和做市商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產生足夠的流動性來支撐交易,這也是Bancor協議的最大創新之一。
更多關於AMM的知識可閱讀以下文章:
單幣質押提供流動性
大部分AMM的流動性提供者(LP)都需要提供交易對的兩種資產(如ETH/USDT)。而Bancor最先提供了單幣質押的解決方案。當用戶往流動性池中添加ETH的時候,協議會自動鑄造等額的、新的BNT,作爲流動池的另一半,當ETH的流動性被取回時,相應的BNT也會被取回後銷毀。
這裏ETH的流動性被聚合在一個池子裏,當用戶想用ETH兌換某一個Token B時,協議以BNT爲橋梁進行兌換。這個規則的背後實際上有兩筆交易,ETH兌換爲BNT,再由BNT兌換爲Token B。
無常損失保護
對於不熟悉無常損失的人,在了解無常損失之前,需要先通過Gate.io了解流動性挖礦,可閱讀以下文章:
簡單地說,用戶通過提供流動性獲得獎勵,本質上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同等價值的代幣存入資金池,當用戶從資金池中撤回資金時,隨着時間的推移和價格的波動,可能用戶得到的實際收益比持有單一代幣獲得的收益更少,這種相對損失被稱爲“無常損失”。
通常情況下,流動性提供者(簡稱LP)都會面臨無常損失的風險,而Bancor最早提出100%無常損失保護的解決方案,向用戶提供協議擁有的BNT代幣來彌補損失。
從Bancor V2版本開始,在Bancor的流動資金池中,協議鑄造BNT爲LP提供另外一半的流動性,因此獎勵的一半歸協議所有。協議賺取的交易費用會用來補償LP的無常損失。如果無常損失的金額大於協議賺取到的收入,就鑄造新BNT來補償損失。
Bancor的無常保護方案旨在以更具成本效益和更友好的方式補償用戶,在Bancor V3版本中規定,LP在取出流動性的時候需要7天的等待期,同時有0.25%的撤出費用。這7天裏賺取的交易費用會分給其餘的LP。
注:Bancor於2022年6月19日宣布,鑑於當前市場狀況,Bancor暫停了其無常損失保護計劃。一旦市場狀況相對穩定和改善,預計將重新啓動。
BNT是Bancor的原生代幣,據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目前BNT流通量爲198,857,636枚。
BNT的供應是彈性的,前面提到LP爲資金池提供流動性時,是由協議鑄造的BNT作爲資金池的另一半流動性,因此,當LP提取流動性時,其流動性中的另一半——BNT也會隨之被銷毀。
此外,協議使用交易收入作爲無常損失保護的資金來源,如果進行補償後有所剩餘,多餘的BNT會被銷毀。而如果交易費用不足以進行全額無常損失保護時,則持續鑄造新的BNT以補償用戶的損失,因此BNT的供應不是恆定的,它是隨流動池的情況而發生變化的。
BNT用以太幣做爲儲備金,通過把ETH發送到Bancor持有儲備金的智能合約中來發行BNT,這些發送過去的ETH也就成爲Bancor的儲備金,使BNT擁有價值,而其他的代幣則使用BNT做爲儲備金,連接到Bancor系統中。Bancor的恆定準備金率(CRR)設置並維持在20%。
如果以太幣價格上升,則BNT價格會漲,其他代幣價格也跟着漲。由此BNT建立的網路中,能讓其他網路代幣對於BNT的需求增加,並以此計算出代幣價格,減少波動性,且交易不須經過交易所,無須第二方參與交易,都能夠換回儲備代幣。
Bancor協議採用定價策略的前置條件,可以大概理解爲下圖:
其中,Price爲新代幣的價格、Balance爲當前準備金代幣餘額、Supply爲新代幣當前供應量、CRR爲恆定準備金率。
這種定價策略確保了“準備金代幣餘額”和“新代幣的市值”之間是恆定的比例(即恆定準備金率,CRR)。所有用戶的每一次交易都可以影響Balance和Supply的值,進而保證新代幣的恆定準備金率不變,這也是Bancor的亮點之一。
創建代幣
用戶使用Bancor協議,可在上面建立自己的數字貨幣網路,同時由Bancor的儲備金制度綁定代幣價格,讓代幣交易不需要達到雙重吻合,不需要有第二方來交易,可直接在平台上交換其他代幣。
貨幣互換
當用戶將“恆定準備金率”設定爲100%(意味着“儲備金餘額”等於“代幣流通量”),並在儲備金中放入兩種不同的加密貨幣,該用戶就具備了將這兩種加密貨幣進行兌換的能力。
去中心化一籃子貨幣
類似“貨幣互換”,當用戶將“恆定準備金率”設定爲100%,並在儲備金中放入多種數字貨幣時,就可以實現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或者指數基金(Index Fund)的類似功能。
Bancor協議能爲新的或者小量的加密貨幣有效解決流動性問題,讓其在無需交易所的情況下在代幣之間直接進行互換,而無需第三方來撮合交易,降低了加密貨幣進入市場的門檻。除此之外,其獨特的一藍子貨幣應用也讓Bancor在DEX佔據一席之地。
雖然Bancor十分亮眼,但是其原生代幣BNT價格卻一直走低,投資者應充分判斷其未來發展趨勢和進場的時間節點,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