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S 是個笑話:加密世界爲何癡迷“僞問題”?

中級4/18/2025, 9:11:49 AM
專案方常常爲了吸引融資和關注,誇大實驗室數據,卻犧牲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實用性,文中呼籲專注於真正有意義的區塊鏈應用,按實際用例規模建設,而不是追逐華而不實的數字。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 L1 或 L2 項目跳出來喊口號:“我們每秒能處理 10 萬筆交易!”

有時候是 5 萬,有時候是 100 萬。

具體數字不重要,因爲這些吹出來的 TPS 幾乎都不靠譜。

交易速度炫耀大賽

可擴展性大戰,早就變成了一場誰更能吹的 TPS 比拼。每一個新項目都在堆更高的數字,不管這些速度:

  • 在 AWS 的測試環境之外能不能實現(答案:幾乎不能)
  • 有沒有真實的應用場景需要用到
  • 對普通用戶是否真的有意義

說白了,這種“吞吐量執念”就像你天天開蘭博堵在上班高峯期。車很牛,但場景不對,根本不解決問題。

來談談真實數字

全球支付巨頭 Visa,服務幾十億用戶,平均每秒只處理 1,700 筆交易。雖然它的理論上限是 24,000 TPS,但幾十年來從來都用不上。

反觀現在的大多數區塊鏈項目,日活連 100 人都不到。

如果你鏈上的交易還不如你 Discord 表情包的數量多,那你恐怕壓根就不是在解決真實問題。

“TPS至上”狂熱背後的隱藏成本

執着於虛高的吞吐量指標,其實正在給用戶帶來真實的傷害。

首先是僞裝的中心化:爲了吹出好看的 TPS,項目方往往犧牲去中心化,只是爲了好看一點的市場宣傳數字。

其次是“僞安全”:爲了趕進度衝性能,安全測試被草率處理,埋下未來被黑客利用的隱患。

再者是人才浪費:一批本該做出有用產品的工程師,反而被綁在優化假數據的跑分任務上。

最後是徹頭徹尾的“數字欺詐”:很多鏈宣傳實驗室TPS多高,一上線就崩。

你可能不想面對的真相是——

大家爲什麼那麼熱衷講“極致擴容”?原因其實只有兩個:

  • 要吹出技術夢,才能自圓其說1 億美金的融資估值;
  • 在市場上五千多條鏈裏混戰,總得找個理由顯得不一樣。

用戶的真實需求?基本被放在最後。真正的核心,是讓散戶相信你就是“最後贏家”,而你的“TPS神話”,就是由最會喊單的 VC 當作 KOL 來背書。

做點真正有價值的事吧

如果你是真的在區塊鏈行業裏「建設」,那給你幾點現實建議:

  • 去構建那些離開區塊鏈就不成立的東西
  • 設計一個不靠源源不斷新韭菜續命的模型
  • 做出讓普通人也能輕鬆用的界面
  • 根據你的應用實際需求來定規模,不是爲了融資講故事

擴容神話該清醒一下了

下次看到有人吹自己能跑 50 萬 TPS,問他三句話:這些交易在幹嘛?誰在發?有什麼實際用途?

當他們開始支支吾吾扯什麼“Web3社交”“未來大規模採用”的時候,你就知道答案了。

真正的創新不是爲了炫指標,而是爲了滿足真實需求,在剛剛好的規模上,做出有用的東西。

其他那些堆 TPS 的,只不過是披着科技外衣的昂貴行爲藝術罷了。

P.S.:今天周日有點無聊,就想整點猛料出來,來個沒人點的“真相暴擊”;)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X],著作權歸原作者 [@therosieum] 所有。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團隊將盡快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文的其他語言翻譯由 Gate Learn 團隊完成。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復制、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TPS 是個笑話:加密世界爲何癡迷“僞問題”?

中級4/18/2025, 9:11:49 AM
專案方常常爲了吸引融資和關注,誇大實驗室數據,卻犧牲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實用性,文中呼籲專注於真正有意義的區塊鏈應用,按實際用例規模建設,而不是追逐華而不實的數字。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 L1 或 L2 項目跳出來喊口號:“我們每秒能處理 10 萬筆交易!”

有時候是 5 萬,有時候是 100 萬。

具體數字不重要,因爲這些吹出來的 TPS 幾乎都不靠譜。

交易速度炫耀大賽

可擴展性大戰,早就變成了一場誰更能吹的 TPS 比拼。每一個新項目都在堆更高的數字,不管這些速度:

  • 在 AWS 的測試環境之外能不能實現(答案:幾乎不能)
  • 有沒有真實的應用場景需要用到
  • 對普通用戶是否真的有意義

說白了,這種“吞吐量執念”就像你天天開蘭博堵在上班高峯期。車很牛,但場景不對,根本不解決問題。

來談談真實數字

全球支付巨頭 Visa,服務幾十億用戶,平均每秒只處理 1,700 筆交易。雖然它的理論上限是 24,000 TPS,但幾十年來從來都用不上。

反觀現在的大多數區塊鏈項目,日活連 100 人都不到。

如果你鏈上的交易還不如你 Discord 表情包的數量多,那你恐怕壓根就不是在解決真實問題。

“TPS至上”狂熱背後的隱藏成本

執着於虛高的吞吐量指標,其實正在給用戶帶來真實的傷害。

首先是僞裝的中心化:爲了吹出好看的 TPS,項目方往往犧牲去中心化,只是爲了好看一點的市場宣傳數字。

其次是“僞安全”:爲了趕進度衝性能,安全測試被草率處理,埋下未來被黑客利用的隱患。

再者是人才浪費:一批本該做出有用產品的工程師,反而被綁在優化假數據的跑分任務上。

最後是徹頭徹尾的“數字欺詐”:很多鏈宣傳實驗室TPS多高,一上線就崩。

你可能不想面對的真相是——

大家爲什麼那麼熱衷講“極致擴容”?原因其實只有兩個:

  • 要吹出技術夢,才能自圓其說1 億美金的融資估值;
  • 在市場上五千多條鏈裏混戰,總得找個理由顯得不一樣。

用戶的真實需求?基本被放在最後。真正的核心,是讓散戶相信你就是“最後贏家”,而你的“TPS神話”,就是由最會喊單的 VC 當作 KOL 來背書。

做點真正有價值的事吧

如果你是真的在區塊鏈行業裏「建設」,那給你幾點現實建議:

  • 去構建那些離開區塊鏈就不成立的東西
  • 設計一個不靠源源不斷新韭菜續命的模型
  • 做出讓普通人也能輕鬆用的界面
  • 根據你的應用實際需求來定規模,不是爲了融資講故事

擴容神話該清醒一下了

下次看到有人吹自己能跑 50 萬 TPS,問他三句話:這些交易在幹嘛?誰在發?有什麼實際用途?

當他們開始支支吾吾扯什麼“Web3社交”“未來大規模採用”的時候,你就知道答案了。

真正的創新不是爲了炫指標,而是爲了滿足真實需求,在剛剛好的規模上,做出有用的東西。

其他那些堆 TPS 的,只不過是披着科技外衣的昂貴行爲藝術罷了。

P.S.:今天周日有點無聊,就想整點猛料出來,來個沒人點的“真相暴擊”;)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X],著作權歸原作者 [@therosieum] 所有。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團隊將盡快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本文的其他語言翻譯由 Gate Learn 團隊完成。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復制、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Empieza ahora
¡Registrarse y recibe un bono de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