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生態三國殺:Nubit、Babylon 與 Bitlayer 究竟誰更“正義”?

中級4/24/2025, 5:08:43 AM
站在比特幣技術演進的十字路口,我們看到了三條截然不同的路徑:Nubit 代表着原生擴容與比特幣價值觀的堅守;Babylon 體現了跨鏈融合與資本效率的追求;Bitlayer 則展示了照搬成功模式的務實選擇。

比特幣需要生態嗎?我的回答是需要。

但坦率地講,在比特幣社區的優先級排序共識中,與比特幣ETF、比特幣戰略儲備相比,比特幣生態的構建在這個周期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但對開發者和VC來說,比特幣生態的構建在這個周期則屬於重要且緊急的事務,他們迫切需要利用BitVM、ZK等新技術原語和推動比特幣主網OP-Cat操作碼重新激活解決以下兩個“聖杯級”現實問題:

–-在“中本聰願景”被“數字黃金”定位規訓之後,比特幣如何重新奪回加密敘事主權;

–-在比特幣區塊獎勵再次減半之後如何維持比特幣共識預算水平;

在比特幣生態項目對以上兩個“聖杯級”現實問題解決方案展開的激烈角逐中,Nubit、Babylon、Bitlayer等三大主力項目湧現出來,並各自宣稱其能爲比特幣帶來救贖。

Nubit與中本聰時代礦工、比特幣巨鯨、BRC20 Domo聯合發起通過軟分叉形式解決比特幣擴展問題;Babylon則打着比特幣ReStaking的旗號轉售比特幣的經濟安全性;Bitlayer則熱衷於將EVM的繁榮引入比特幣生態。

表面上看,這三個項目都是爲了解決比特幣擴容和可編程性的問題,但深入剖析後會發現,它們的技術路徑、安全機制和對比特幣原教旨主義的態度截然不同。這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比特幣哲學之爭。

原生vs借力:三種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

Nubit選擇的是純粹的比特幣原生路線,其與OG礦工、比特幣巨鯨、BRC20 Domo聯合發起的-Bitcoin Thunderbolt(比特幣雷電網絡)於4月15日正式上線。Bitcoin Thunderbolt 被匯豐銀行在官方新聞中評價爲”十年來比特幣最具裏程碑意義的技術升級”。Bitcoin Thunderbolt 通過軟分叉方式引入OP_CAT操作碼並實現UTXO Bundling,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情況下提升了比特幣主鏈吞吐能力。

相比之下,Babylon和Bitlayer選擇了”曲線救國”的方式。Babylon依托Cosmos生態,構建了一個跨鏈質押系統,讓BTC持有者可以將其資產鎖定後參與PoS共識。而Bitlayer則幹脆選擇了移植以太坊的EVM,專注於爲比特幣生態提供熟悉的Solidity開發環境。

這三種路徑背後反映了不同的哲學觀:Nubit堅持”比特幣最大主義”,認爲一切擴容都應該發生在比特幣主鏈之上;Babylon採取折中路線,試圖將比特幣與Cosmos生態融合;Bitlayer則完全擁抱以太坊範式,希望復制以太坊的成功經驗。

安全性與去中心化:誰更接近中本聰願景?

從安全性角度看,Nubit依托比特幣主網的PoW共識,交易在鏈上驗證,無需依賴外部可信第三方,這使其繼承了比特幣的安全特性。Nubit團隊已在S&P、Crypto、USENIX等頂級學術會議發表了5篇關於OP_CAT和UTXO Bundling的論文,Nubit擴展方案的安全性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可。

Babylon採用了混合PoS+BTC時間戳的安全模型,由於引入BTC Staking和Restaking機制增強經濟安全性和BTC時間戳防範長程攻擊、使得Babylon Genesis主網在誕生伊始就獲得遠超出其他PoS鏈的安全性。但由於缺乏可以量化的標準去衡量經濟安全性對區塊鏈網絡的增量價值,在Solana治理爭議中,加密社區部分人提出“經濟安全性是一個meme”的觀點得到許多支持。事實上,在EigenLayer的實踐中,AVS轉售的經濟安全性僅用於預言機網絡、(數據可用性)DA、跨鏈橋Relayer等應用場景中,並不用於保障大宗鏈上資產安全。大概率,Babylon的BNS會復刻EigenLayer AVS的發展路徑。

Bitlayer的安全模型則更爲中心化,依賴聯盟多籤+PoS機制,尚未真正接入BTC主網安全。更值得警惕的是,其97%的BTC形態爲中心化的WBTC,嚴重依賴第三方托管機構,這與比特幣”去信任、自我主權”的核心理念相去甚遠。

資產形態與生態兼容性:誰能真正服務比特幣用戶?

在資產兼容性方面,三個項目也展現出明顯差異。Nubit支持BRC20銘文、符文等原生比特幣資產直接交易,無需跨鏈或封裝。這意味着持有這些資產的用戶可以無縫參與Nubit生態,而不必承擔跨鏈風險。

相比之下,Babylon和Bitlayer都不支持比特幣網絡原生資產。使用這兩個平台時,用戶必須先將BTC橋接或封裝後才能使用,這不僅增加了操作復雜度,也引入了額外的跨鏈風險。

舉個例子,如果你持有BRC20代幣或符文資產,在Nubit上你可以直接使用它們;而在Babylon或Bitlayer上,你可能完全無法使用這些資產,或者需要經過復雜的橋接程序——這就像你有支付寶和微信,但去了一家只接受Visa卡、八達通支付的香港本地人經營的餐館。

社區治理與透明度:去中心化還是資本掌控?

社區治理模式也反映了項目的核心價值觀。Nubit採用開源透明的方式,協議演進由多方推動,非單一主體所有。其Boosting Code公平分發機制,準入門檻公開透明,所有參與者一視同仁。已有多家生態項目和礦池(如Mining Squared Pool)接入測試,共建屬性明確。

而Babylon的治理權重相對集中,資本佔優勢。封閉的開發路徑和不透明的鏈下邏輯,加上較高的社區進場門檻,使其更像是一個VC主導的項目,而非真正由社區驅動的協議。

至於Bitlayer,其聯盟治理結構和有限的社區參與,以及未公開的多籤橋和不透明的資產流動,都使人對其去中心化程度產生質疑。項目似乎更專注於復制EVM生態,而非真正服務於比特幣用戶羣體。

發展軌跡與未來展望

從目前的發展軌跡看,Nubit與OG礦工、比特幣巨鯨、Domo聯合推動支持的Bitcoin Thunderbolt,其強調在比特幣主鏈上原生解決擴容問題的方法,與中本聰的願景高度一致。

Babylon則更多是VC主導的項目,社區中出現了對其逐利導向的質疑,特別是在Idle TVL和空投後大規模撤資等問題上。雖然其跨鏈質押模型創新,但與比特幣的原生融合程度有限。

Bitlayer更像是試圖借着BTC熱度做EVM項目,其社區主要由”擼毛黨”組成,距離比特幣原教旨敘事較遠。雖然其EVM兼容性可能吸引以太坊開發者,但這種方法對比特幣生態的實際貢獻仍有待證明。

結語:比特幣技術演進的十字路口

站在比特幣技術演進的十字路口,我們看到了三條截然不同的路徑:Nubit代表着原生擴容與比特幣價值觀的堅守;Babylon體現了跨鏈融合與資本效率的追求;Bitlayer則展示了照搬成功模式的務實選擇。

對於專業加密投資者而言,這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價值觀的抉擇。你是相信比特幣應該堅守其原教旨主義,還是認爲跨鏈融合才是未來?是追求原生安全性,還是願意接受折中路線以換取更多功能?

聖人重因,凡人重果。不同的選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必須慎之又慎,確保站在具備加密歷史正義性的一邊。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NingNing],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NingNing],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比特幣生態三國殺:Nubit、Babylon 與 Bitlayer 究竟誰更“正義”?

中級4/24/2025, 5:08:43 AM
站在比特幣技術演進的十字路口,我們看到了三條截然不同的路徑:Nubit 代表着原生擴容與比特幣價值觀的堅守;Babylon 體現了跨鏈融合與資本效率的追求;Bitlayer 則展示了照搬成功模式的務實選擇。

比特幣需要生態嗎?我的回答是需要。

但坦率地講,在比特幣社區的優先級排序共識中,與比特幣ETF、比特幣戰略儲備相比,比特幣生態的構建在這個周期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但對開發者和VC來說,比特幣生態的構建在這個周期則屬於重要且緊急的事務,他們迫切需要利用BitVM、ZK等新技術原語和推動比特幣主網OP-Cat操作碼重新激活解決以下兩個“聖杯級”現實問題:

–-在“中本聰願景”被“數字黃金”定位規訓之後,比特幣如何重新奪回加密敘事主權;

–-在比特幣區塊獎勵再次減半之後如何維持比特幣共識預算水平;

在比特幣生態項目對以上兩個“聖杯級”現實問題解決方案展開的激烈角逐中,Nubit、Babylon、Bitlayer等三大主力項目湧現出來,並各自宣稱其能爲比特幣帶來救贖。

Nubit與中本聰時代礦工、比特幣巨鯨、BRC20 Domo聯合發起通過軟分叉形式解決比特幣擴展問題;Babylon則打着比特幣ReStaking的旗號轉售比特幣的經濟安全性;Bitlayer則熱衷於將EVM的繁榮引入比特幣生態。

表面上看,這三個項目都是爲了解決比特幣擴容和可編程性的問題,但深入剖析後會發現,它們的技術路徑、安全機制和對比特幣原教旨主義的態度截然不同。這不僅是技術之爭,更是比特幣哲學之爭。

原生vs借力:三種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

Nubit選擇的是純粹的比特幣原生路線,其與OG礦工、比特幣巨鯨、BRC20 Domo聯合發起的-Bitcoin Thunderbolt(比特幣雷電網絡)於4月15日正式上線。Bitcoin Thunderbolt 被匯豐銀行在官方新聞中評價爲”十年來比特幣最具裏程碑意義的技術升級”。Bitcoin Thunderbolt 通過軟分叉方式引入OP_CAT操作碼並實現UTXO Bundling,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情況下提升了比特幣主鏈吞吐能力。

相比之下,Babylon和Bitlayer選擇了”曲線救國”的方式。Babylon依托Cosmos生態,構建了一個跨鏈質押系統,讓BTC持有者可以將其資產鎖定後參與PoS共識。而Bitlayer則幹脆選擇了移植以太坊的EVM,專注於爲比特幣生態提供熟悉的Solidity開發環境。

這三種路徑背後反映了不同的哲學觀:Nubit堅持”比特幣最大主義”,認爲一切擴容都應該發生在比特幣主鏈之上;Babylon採取折中路線,試圖將比特幣與Cosmos生態融合;Bitlayer則完全擁抱以太坊範式,希望復制以太坊的成功經驗。

安全性與去中心化:誰更接近中本聰願景?

從安全性角度看,Nubit依托比特幣主網的PoW共識,交易在鏈上驗證,無需依賴外部可信第三方,這使其繼承了比特幣的安全特性。Nubit團隊已在S&P、Crypto、USENIX等頂級學術會議發表了5篇關於OP_CAT和UTXO Bundling的論文,Nubit擴展方案的安全性獲得了學術界的認可。

Babylon採用了混合PoS+BTC時間戳的安全模型,由於引入BTC Staking和Restaking機制增強經濟安全性和BTC時間戳防範長程攻擊、使得Babylon Genesis主網在誕生伊始就獲得遠超出其他PoS鏈的安全性。但由於缺乏可以量化的標準去衡量經濟安全性對區塊鏈網絡的增量價值,在Solana治理爭議中,加密社區部分人提出“經濟安全性是一個meme”的觀點得到許多支持。事實上,在EigenLayer的實踐中,AVS轉售的經濟安全性僅用於預言機網絡、(數據可用性)DA、跨鏈橋Relayer等應用場景中,並不用於保障大宗鏈上資產安全。大概率,Babylon的BNS會復刻EigenLayer AVS的發展路徑。

Bitlayer的安全模型則更爲中心化,依賴聯盟多籤+PoS機制,尚未真正接入BTC主網安全。更值得警惕的是,其97%的BTC形態爲中心化的WBTC,嚴重依賴第三方托管機構,這與比特幣”去信任、自我主權”的核心理念相去甚遠。

資產形態與生態兼容性:誰能真正服務比特幣用戶?

在資產兼容性方面,三個項目也展現出明顯差異。Nubit支持BRC20銘文、符文等原生比特幣資產直接交易,無需跨鏈或封裝。這意味着持有這些資產的用戶可以無縫參與Nubit生態,而不必承擔跨鏈風險。

相比之下,Babylon和Bitlayer都不支持比特幣網絡原生資產。使用這兩個平台時,用戶必須先將BTC橋接或封裝後才能使用,這不僅增加了操作復雜度,也引入了額外的跨鏈風險。

舉個例子,如果你持有BRC20代幣或符文資產,在Nubit上你可以直接使用它們;而在Babylon或Bitlayer上,你可能完全無法使用這些資產,或者需要經過復雜的橋接程序——這就像你有支付寶和微信,但去了一家只接受Visa卡、八達通支付的香港本地人經營的餐館。

社區治理與透明度:去中心化還是資本掌控?

社區治理模式也反映了項目的核心價值觀。Nubit採用開源透明的方式,協議演進由多方推動,非單一主體所有。其Boosting Code公平分發機制,準入門檻公開透明,所有參與者一視同仁。已有多家生態項目和礦池(如Mining Squared Pool)接入測試,共建屬性明確。

而Babylon的治理權重相對集中,資本佔優勢。封閉的開發路徑和不透明的鏈下邏輯,加上較高的社區進場門檻,使其更像是一個VC主導的項目,而非真正由社區驅動的協議。

至於Bitlayer,其聯盟治理結構和有限的社區參與,以及未公開的多籤橋和不透明的資產流動,都使人對其去中心化程度產生質疑。項目似乎更專注於復制EVM生態,而非真正服務於比特幣用戶羣體。

發展軌跡與未來展望

從目前的發展軌跡看,Nubit與OG礦工、比特幣巨鯨、Domo聯合推動支持的Bitcoin Thunderbolt,其強調在比特幣主鏈上原生解決擴容問題的方法,與中本聰的願景高度一致。

Babylon則更多是VC主導的項目,社區中出現了對其逐利導向的質疑,特別是在Idle TVL和空投後大規模撤資等問題上。雖然其跨鏈質押模型創新,但與比特幣的原生融合程度有限。

Bitlayer更像是試圖借着BTC熱度做EVM項目,其社區主要由”擼毛黨”組成,距離比特幣原教旨敘事較遠。雖然其EVM兼容性可能吸引以太坊開發者,但這種方法對比特幣生態的實際貢獻仍有待證明。

結語:比特幣技術演進的十字路口

站在比特幣技術演進的十字路口,我們看到了三條截然不同的路徑:Nubit代表着原生擴容與比特幣價值觀的堅守;Babylon體現了跨鏈融合與資本效率的追求;Bitlayer則展示了照搬成功模式的務實選擇。

對於專業加密投資者而言,這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價值觀的抉擇。你是相信比特幣應該堅守其原教旨主義,還是認爲跨鏈融合才是未來?是追求原生安全性,還是願意接受折中路線以換取更多功能?

聖人重因,凡人重果。不同的選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必須慎之又慎,確保站在具備加密歷史正義性的一邊。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NingNing],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NingNing],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 Gate Learn 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 Gate Learn 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 Gate.io 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Empieza ahora
¡Registrarse y recibe un bono de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