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的全面分析

新手4/14/2025, 1:41:13 AM
加拿大採取的應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自身利益。貿易反制措施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衝擊,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其關稅政策;尋求新貿易夥伴和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降低了加拿大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爲加拿大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政治外交回應方面,加拿大通過明確的官方表態和積極的外交斡旋,在國際上爭取到了一定的支持,增強了自身在貿易談判中的話語權。

一、引言

1.1 背景與意義

在全球化經濟緊密交織的格局下,國際貿易政策的每一次變動都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引發層層漣漪,對各國乃至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特朗普執政時期,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舉措,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打破了美加之間長期以來相對穩定的貿易關系,在經濟、政治和外交等多個維度掀起了波瀾。

美加兩國,作爲地理位置相鄰的重要經濟體,在貿易往來上一直保持着緊密的聯系。長期以來,雙方在能源、汽車、農產品等多個領域形成了深度的產業融合和互補。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夥伴,加拿大的許多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反之,加拿大的資源和產品也在美國經濟中佔據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特朗普政府出於多種復雜的考量,決定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決策背後,既有美國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就業崗位保護等經濟層面的訴求,也不乏政治選舉、地緣政治戰略等政治因素的推動。從經濟層面來看,美國部分傳統產業面臨着來自全球的激烈競爭,加徵關稅被視爲一種保護本國產業、促進就業回流的手段;在政治層面,迎合國內特定利益集團、塑造強硬的政治形象等因素也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一關稅政策的實施,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對美加兩國的經濟造成了直接且顯著的衝擊。在經濟領域,加拿大的出口產業遭受重創,衆多企業面臨訂單減少、產能過剩、利潤下滑的困境,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也隨之受到威脅;美國消費者則不得不承受因關稅導致的物價漲壓力,國內相關產業雖在短期內可能獲得一定的保護,但從長期來看,卻可能因缺乏外部競爭而喪失創新動力和效率提升的機會。從政治角度而言,美加之間長期建立的盟友信任關系出現了裂痕,雙方在外交場合的博弈和摩擦增多,加拿大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有所抬頭,對美國的依賴和信任程度降低。此外,這一事件還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連鎖反應,影響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引發了其他國家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擔憂和警惕。

因此,深入剖析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事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研究,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洞察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本質和影響機制,爲各國制定合理的貿易政策提供借鑑和參考;同時,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國家間貿易關系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協商和合作來維護和促進全球貿易的穩定與繁榮。

二、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概述

2.1 加徵關稅政策的主要內容

特朗普執政期間,對加拿大實施的加徵關稅政策涉及品類廣泛,力度較大。在鋼鐵和鋁制品領域,2025 年 2 月 10 日,特朗普籤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 25% 關稅 ,加拿大作爲美國最大的鋼鐵進口來源國和最大的原鋁供應國,受到的衝擊尤爲顯著。這一舉措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的鋼鐵和鋁產業,減少國外低價產品的競爭,促進美國相關產業的就業。例如,美國鋼鐵業長期面臨產能過剩和國際競爭壓力,加徵關稅後,國內鋼鐵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擴大,從而增加就業崗位。

在農產品方面,特朗普多次指責加拿大對美國農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特別是乳制品領域。加拿大對本國乳制品行業實施嚴格的供應管理體系,對進口乳制品徵收高額關稅,這引起了美國的不滿。特朗普要求加拿大 “立即取消” 對美國各種乳制品徵收的 “反美農產品關稅”,並威脅如果不取消,將進一步提高對加拿大相關產品的關稅。此外,特朗普還曾考慮對加拿大的木材制品加徵關稅。加拿大的木材資源豐富,是美國重要的木材進口來源。加徵關稅若全面實施,將對美國的建築行業產生影響,因爲木材是建築的重要原材料,關稅增加可能導致建築成本上升。

2.2 政策實施進程與關鍵時間節點

2025 年 1 月,特朗普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 25% 關稅,自 2 月 1 日起生效,這一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發了美加兩國以及全球市場的高度關注。這一舉措標志着美加貿易關系緊張局勢的急劇升級,打破了兩國長期以來相對穩定的貿易格局。隨後,2 月 3 日,特朗普籤署行政令,對加、墨兩國關稅措施暫緩一個月,進入了短暫的緩衝期,這期間兩國展開了一系列的貿易談判和外交溝通,試圖緩解緊張局勢,尋求解決方案。

2025 年 3 月 4 日,對加拿大和墨西哥(25%)及中國(10%)的關稅生效,這是政策實施的一個關鍵時間點,意味着加徵關稅從計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美加貿易關系面臨實質性的衝擊。許多加拿大出口企業的訂單銳減,美國進口商的採購成本大幅增加,雙邊貿易額迅速下滑。3 月 6 日,特朗普又宣布調整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措施,對符合美墨加協定優惠條件的進口商品免徵關稅,直至 4 月 2 日,這一調整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緊張局勢,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依然存在。

3 月 11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稱,他將對從加拿大進口的鋼鋁產品加徵 25% 關稅,令其總稅率提升至 50%,相關措施將於 3 月 12 日生效,這一突然的聲明再次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然而,當天晚些時候,美國白宮聲明又表示新增加的 25% 的關稅不會生效,這一反復無常的決策使得美加貿易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4 月 2 日,特朗普對所有國家進口商品實施 10% 的基礎關稅,並對六十多個經濟體補充了額外的關稅,加拿大也在其中,這使得美加貿易關系進一步惡化,加拿大的出口行業面臨更大的挑戰。4 月 8 日,加拿大財政部宣布,對美國汽車對等徵收 25% 關稅措施將於美國東部時間 9 日零時 1 分生效,這是加拿大對美國加徵關稅的有力反制措施,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貿易衝突,雙邊貿易關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三、加徵關稅的原因分析

3.1 經濟層面原因

3.1.1 貿易逆差問題

長期以來,美加貿易中美國存在一定規模的貿易逆差,這成爲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的重要經濟誘因。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 年美國對加拿大貿易逆差達 588 億美元 ,在貨物貿易方面,美國從加拿大大量進口能源、木材、汽車及零部件等產品。其中,能源領域,加拿大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使其成爲美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國,2024 年美國從加拿大進口能源產品價值高達 890 億美元 ,約佔美國能源進口總額的 20%。由於加拿大能源產業成本相對較低,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美國本土能源企業在與加拿大進口能源的競爭中面臨壓力,市場份額受到擠壓。

在汽車及零部件貿易方面,加拿大憑借其完善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對美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在 2024 年達到 456 億美元 。美國汽車產業相關企業認爲,加拿大的低價汽車及零部件大量湧入美國市場,搶走了原本屬於美國企業的訂單和市場份額,導致美國相關企業營收下滑,部分企業甚至面臨虧損困境,進而影響到就業崗位的穩定。例如,美國中西部一些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由於來自加拿大產品的競爭,不得不削減產能,裁員人數達到數千人。特朗普政府認爲,通過加徵關稅,可以提高加拿大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從而減少進口,縮小貿易逆差,保護美國本土相關產業和就業。

3.1.2 保護國內產業

美國試圖通過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來保護國內的多個產業。鋼鐵和鋁產業是美國重點保護的對象之一。美國鋼鐵和鋁產業近年來面臨着全球產能過剩以及來自包括加拿大在內的進口產品的激烈競爭。加拿大的鋼鐵和鋁制品以其較高的質量和相對較低的價格在美國市場上佔據了一定份額。2024 年,美國從加拿大進口鋼鐵價值約爲 78 億美元,進口鋁價值約爲 45 億美元 。美國鋼鐵和鋁企業抱怨加拿大產品的競爭導致其產能利用率下降,企業盈利能力減弱。爲了幫助國內鋼鐵和鋁產業,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提高加拿大鋼鐵和鋁制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希望以此推動美國本土鋼鐵和鋁產業的發展,增加國內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例如,美國鋼鐵公司在關稅實施後,訂單有所增加,部分生產線恢復生產,新增就業崗位數百個。

農業領域也是美國重點關注的對象。加拿大在農產品貿易上與美國存在一定競爭關系,特別是在乳制品和小麥等產品方面。加拿大對本國乳制品行業實施供應管理體系,限制進口,保護本國奶農利益。這使得美國乳制品出口到加拿大面臨較高壁壘,而加拿大的乳制品在國際市場上與美國產品競爭。在小麥貿易方面,加拿大是世界主要小麥出口國之一,其小麥產量高、質量好,在國際市場上與美國小麥形成競爭態勢。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加徵關稅等手段,一方面迫使加拿大開放乳制品市場,另一方面減少加拿大農產品對美國國內市場的衝擊,保護美國農業產業的利益。

3.2 政治層面原因

3.2.1 國內政治壓力與利益集團博弈

美國國內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在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的決策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美國的制造業工會,如鋼鐵工人聯合會、汽車工人聯合會等,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舞臺上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些工會代表着大量產業工人的利益,他們通過政治捐款、遊說活動等方式向政府施加壓力。鋼鐵工人聯合會擔心加拿大低價鋼鐵的大量湧入會進一步擠壓美國鋼鐵企業的生存空間,導致工廠倒閉和工人失業。據該工會統計,過去幾年間,由於進口鋼鐵的競爭,美國鋼鐵行業已經失去了數萬個工作崗位。在 2024 年的總統選舉周期中,這些工會明確要求政府採取措施保護國內制造業,加徵關稅成爲滿足他們訴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時,美國的農業利益集團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農業協會代表着廣大農場主的利益,他們對加拿大的農產品貿易政策表示不滿。加拿大對本國乳制品行業的保護政策,使得美國乳制品出口受阻。美國農業協會通過遊說國會議員、組織抗議活動等方式,向政府施壓,要求採取行動。在國會中,來自農業州的議員們紛紛響應,在貿易政策討論中積極推動對加拿大採取強硬措施,以保護美國農業產業的利益。這些利益集團的訴求與特朗普政府部分執政理念相契合,特朗普政府爲了獲取這些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的支持,鞏固其執政基礎,在貿易政策上傾向於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對加拿大加徵關稅。

3.2.2 外交戰略考量

從外交戰略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服務於其整體外交戰略布局。美國一直試圖在全球貿易體系中保持主導地位,通過貿易政策來影響和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一方面是對加拿大在一些國際事務上與美國立場不一致的警告和施壓。例如,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加拿大採取了相對積極的態度,制定了較高的減排目標,與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美國通過加徵關稅,試圖迫使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更加緊密地跟隨美國的步伐。

另一方面,這也是美國向其他盟友展示其強硬外交姿態的一種方式。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對加拿大這樣的傳統盟友採取強硬措施,向全球表明美國在貿易問題上不會妥協,即使是盟友也不能例外。這種做法旨在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權威,讓其他國家認識到與美國進行貿易往來必須符合美國的利益和要求。這一政策對美加關系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兩國之間長期建立的友好合作關系出現了裂痕。加拿大對美國的信任度降低,在國際事務中開始尋求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完全依賴美國。例如,加拿大加強了與歐盟、亞洲國家的貿易談判和合作,試圖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以應對美國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

3.3 社會層面原因

3.3.1 非法移民與毒品問題

非法移民和芬太尼等毒品流入美國問題對特朗普政府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美加邊境線漫長,管理難度較大,特朗普政府認爲加拿大在非法移民管控和打擊毒品流入方面措施不力,導致大量非法移民和芬太尼等毒品通過美加邊境流入美國。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數據,2024 年在美加邊境攔截的非法移民數量達到數萬人,較前幾年有明顯增長。這些非法移民的湧入給美國社會帶來了治安、就業、公共資源分配等多方面的壓力。在一些邊境城市,犯罪率上升,就業市場競爭加劇,公共教育、醫療等資源緊張。

芬太尼等毒品流入問題也十分嚴重。芬太尼是一種強效合成阿片類藥物,過量使用極易導致死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2024 年因芬太尼等毒品過量使用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數萬人。特朗普政府指責加拿大的一些制藥企業和販毒團夥參與了芬太尼的生產和走私,認爲加拿大在打擊毒品犯罪方面與美國合作不夠緊密。基於這些原因,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加徵關稅這一經濟手段,向加拿大施壓,迫使加拿大加強邊境管控,加大對非法移民和毒品犯罪的打擊力度,以維護美國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3.3.2 迎合選民訴求

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一定程度上是爲了迎合部分選民的訴求。在美國一些傳統產業集中的地區,如中西部的制造業地帶和部分農業州,選民對就業問題高度關注。長期以來,這些地區的制造業和農業面臨着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就業崗位流失嚴重。例如,在中西部的鋼鐵制造重鎮,由於加拿大等國低價鋼鐵產品的衝擊,當地多家鋼鐵廠倒閉,大量工人失業。這些失業工人及其家屬成爲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政策的支持者,他們希望政府採取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增加就業機會。

特朗普政府在競選和執政過程中,充分利用了這部分選民的情緒和訴求。通過宣傳加徵關稅能夠保護國內產業、促進就業回流等理念,贏得了這些選民的支持。在 2024 年的總統大選中,特朗普在這些傳統產業地區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加徵關稅政策成爲他爭取選民的重要工具之一。這也使得特朗普政府在制定貿易政策時,更加傾向於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以滿足部分選民的期望,鞏固其政治支持基礎。

四、加拿大的應對措施

4.1 經濟應對策略

4.1.1 貿易反制措施

面對美國的關稅施壓,加拿大迅速採取了貿易反制措施,以捍衛自身的貿易利益。2025 年 3 月 13 日,加拿大財政部長多米尼克・勒布朗宣布,自當日凌晨 12:01 起,對額外價值 298 億加元(約 207 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 25% 的報復性關稅。這一舉措旨在向美國表明,加拿大不會在貿易爭端中坐視不管,將堅決維護本國產業和企業的權益。

在具體的反制商品清單中,涵蓋了多個領域。其中,鋼鐵產品價值 126 億加元,鋁產品價值 30 億加元,這些商品的反制關稅直接針對美國對加拿大鋼鐵和鋁制品加徵關稅的行爲,形成了對等的反擊。此外,價值 142 億加元的其他美國進口商品也被納入反制範圍,包括計算機、運動器材和鑄鐵產品等。這些商品的選擇並非隨意爲之,而是經過精心考量。計算機和運動器材等產品在美國的出口貿易中佔據一定份額,對其加徵關稅能夠對美國相關產業和出口企業造成實質性的經濟影響,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其貿易政策。

加拿大的貿易反制措施對美國相關產業產生了顯著的衝擊。以美國的農業爲例,加拿大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後,美國農產品在加拿大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大幅下降,出口量銳減。美國的橙汁產業受到重創,由於加拿大市場的流失,許多橙汁生產企業面臨庫存積壓、利潤下滑的困境,不得不削減產能,部分小型企業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美國的威士忌產業也未能幸免,加拿大消費者對美國威士忌的需求因關稅導致的價格漲而大幅減少,美國威士忌企業在加拿大市場的銷售額大幅下降,市場份額被其他國家的產品所取代。

4.1.2 尋求新貿易夥伴與市場多元化

爲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減少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加拿大積極尋求新的貿易夥伴,大力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在與歐盟的合作方面,加拿大與歐盟籤署的《加拿大 - 歐盟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協定於 2017 年 9 月 21 日正式生效,取消了雙方之間大部分商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通過 CETA,加拿大的農產品、林產品、制造業產品等在歐盟市場獲得了更廣闊的準入機會。例如,加拿大的農產品在歐盟市場的關稅大幅降低,乳制品、肉類等產品的出口量顯著增加。據統計,CETA 生效後的幾年裏,加拿大對歐盟的農產品出口額增長了 20% 以上,爲加拿大農業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亞洲市場,加拿大積極加強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貿易往來。加拿大與日本籤署了《加拿大 - 日本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CJEPA),該協定消除了兩國之間大量商品的關稅,並在服務貿易、投資等領域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加拿大的木材、能源產品等在日本市場受到歡迎,出口額逐年增長。同時,加拿大與韓國也在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旨在進一步擴大雙方的貿易合作。此外,加拿大還將目光投向了新興的亞洲經濟體,如印度、東盟國家等,通過參加各類貿易展會、商務洽談會等活動,加強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系,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在推進市場多元化的過程中,加拿大政府也發揮了積極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政府加大了對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提供出口補貼、貿易信貸、市場信息服務等支持措施,幫助企業降低進入新市場的成本和風險。政府還積極開展外交活動,爲企業搭建對外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協定的談判和籤署,爲加拿大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2 政治外交回應

4.2.1 官方表態與立場聲明

加拿大政府在面對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事件時,通過多種渠道表達了堅定的立場和強烈的不滿。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加拿大將堅決捍衛自身的貿易權益,不會對美國的不合理關稅政策坐視不管。他明確表示,美國的關稅措施是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公然踐踏,損害了美加兩國長期以來建立的友好貿易關系,也對全球貿易秩序造成了負面影響。特魯多指出,加拿大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貿易反制和外交斡旋,來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和國際地位。

加拿大外交部長梅拉妮・喬利也多次發表聲明,譴責美國的關稅政策。她表示,美國對加拿大的關稅 “不合理也不正當”,是對盟友的不公正對待。喬利強調,加拿大一直致力於與美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但在貿易問題上,加拿大不會妥協。她還表示,加拿大將在國際舞臺上積極發聲,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和理解,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組織和多邊場合中,加拿大代表也多次闡述本國的立場,呼籲國際社會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原則,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侵蝕。

4.2.2 外交斡旋與國際合作

在外交方面,加拿大積極開展外交斡旋,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合作,以共同應對美國的關稅挑戰。加拿大與歐盟保持着密切的溝通與協調。歐盟同樣面臨着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美國對歐盟的鋼鐵、汽車等產品也加徵了關稅。加拿大與歐盟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自由貿易秩序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訴求。雙方通過高層互訪、部長級會議等形式,加強了在貿易政策上的協調與合作。例如,在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和貿易部長會議上,加拿大與歐盟共同發聲,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示譴責,並呼籲美國重新回到自由貿易的軌道上來。

加拿大還積極與其他受到美國關稅影響的國家合作,試圖形成合力,共同應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加拿大提議聯合墨西哥、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組建 “反關稅聯盟”,通過多邊協調機制,共同制定應對美國關稅的策略。這一倡議得到了部分國家的積極響應,雖然該聯盟尚未正式成立,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美國的輿論壓力和外交制衡。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加拿大積極參與相關事務,推動 WTO 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爲進行調查和裁決。加拿大向 WTO 提交了多份申訴文件,指控美國的關稅措施違反了 WTO 的規則和原則,要求 WTO 採取措施維護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通過在 WTO 的申訴和維權行動,加拿大不僅爲自身爭取合法權益,也爲全球貿易規則的維護和完善做出了貢獻。

五、對加拿大的影響

5.1 經濟影響

5.1.1 對宏觀經濟指標的影響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使加拿大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25 年第一季度,加拿大 GDP 環比增長率降至 0.5%,較關稅實施前的上一季度下降了 0.8 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夥伴,關稅導致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大幅受阻。以汽車制造業爲例,2025 年上半年,加拿大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額同比下降了 35%,汽車產業相關企業訂單減少,產能過剩,不得不削減生產規模,這直接影響了 GDP 的增長。相關產業的萎縮也導致了失業率的上升。2025 年 4 月,加拿大失業率升至 7.2%,比關稅實施前的 6.4% 增加了 0.8 個百分點 。許多受到關稅衝擊嚴重的行業,如鋼鐵、汽車零部件制造等,紛紛裁員以降低成本。例如,安大略省的一家大型鋼鐵企業,因美國加徵關稅,訂單減少了 40%,不得不裁員 500 人,佔員工總數的 20%。

此外,通貨膨脹率也受到了關稅的影響。由於進口美國商品的成本上升,以及國內相關產業爲轉嫁成本而提高產品價格,加拿大的通貨膨脹率有所上升。2025 年 5 月,加拿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漲至 3.5%,較關稅實施前的 2.8% 有顯著提升 。在一些生活必需品領域,如食品、能源等,價格漲更爲明顯。例如,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因關稅價格提高,導致加拿大國內超市的食品價格普遍漲,給消費者帶來了較大的生活壓力。

5.1.2 對相關產業的衝擊與機遇

在衆多受到關稅衝擊的產業中,鋼鐵和鋁產業首當其衝。美國是加拿大鋼鐵和鋁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加徵關稅後,加拿大鋼鐵和鋁產品對美國的出口量大幅下降。2025 年上半年,加拿大對美國的鋼鐵出口量同比下降了 45%,鋁出口量下降了 40% 。許多鋼鐵和鋁企業面臨訂單減少、產能過剩的困境,不得不削減生產規模,甚至部分企業面臨倒閉風險。例如,阿爾戈馬鋼鐵集團(Algoma Steel Group)因美國關稅影響,訂單銳減,2025 年第二季度虧損達到 3000 萬加元,不得不裁員 200 人,並暫停了部分生產線的運營。

汽車制造業也遭受重創。加拿大汽車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美國加徵關稅使得加拿大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受阻。2025 年上半年,加拿大汽車及零部件對美國的出口額同比下降了 38% 。許多汽車制造企業爲降低成本,紛紛削減產能、裁員,並減少在加拿大的投資。例如,通用汽車在加拿大的一家工廠因出口受阻,將產能削減了 30%,裁員 350 人,並推遲了原本計劃的新生產線投資項目。

不過,在部分傳統產業遭受衝擊的同時,一些新興產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可再生能源產業成爲了受益者之一。由於美國對加拿大能源產品加徵關稅,促使加拿大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投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在加拿大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例如,2025 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將在未來 5 年內投入 50 億加元用於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發和建設,吸引了衆多企業進入該領域,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產業也迎來了發展契機。隨着貿易環境的變化,加拿大企業更加注重通過電子商務拓展國際市場,減少對傳統貿易渠道的依賴。數字支付、在線零售等領域的企業業務量大幅增長。例如,加拿大的一家在線零售平台,在 2025 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 45%,平台上的商家數量也增加了 30%,爲加拿大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5.2 政治影響

5.2.1 國內政治格局變化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引發了加拿大國內政治格局的一系列變化。在民意方面,民衆對政府應對關稅的措施高度關注,政府的支持率受到影響。2025 年 3 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特魯多政府在處理關稅問題上的滿意度降至 42%,較關稅實施前下降了 8 個百分點 。反對黨借此機會對特魯多政府發起攻擊,要求政府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保護加拿大的利益。在議會中,反對黨提出了多項議案,批評政府在貿易談判中的軟弱態度,並要求政府加大對受關稅影響企業的扶持力度。這使得特魯多政府在議會中的決策面臨更大的阻力,一些政策的推行受到阻礙。

各政黨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和策略也有所調整。自由黨政府強調通過外交談判和貿易反制相結合的方式應對關稅挑戰,同時加大對國內受影響產業的支持力度。保守黨則主張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對美國進行更嚴厲的貿易反制,並呼籲政府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新民主黨則更關注受關稅影響的工人權益,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就業保障和福利支持。這些政黨立場的差異加劇了國內政治的分化,政治鬥爭更加激烈,給政府制定統一、有效的應對策略帶來了困難。

5.2.2 對美加關系的長期影響

美加之間長期以來建立的緊密盟友關系因關稅問題出現了嚴重的裂痕。過去,美加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保持着高度的合作與信任,是彼此重要的戰略夥伴。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打破了這種和諧的局面,雙方在貿易問題上的摩擦不斷升級,導致政治互信度大幅下降。在國際事務中,加拿大開始重新審視其對美政策,不再像以往那樣完全追隨美國的步伐。例如,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加拿大積極推動國內的減排政策,即使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加拿大依然堅定地履行自己的減排承諾,這與美國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在一些國際組織和多邊合作中,加拿大也開始尋求更加獨立的外交空間,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在經濟合作方面,關稅導致美加之間的貿易額大幅下降,產業鏈和供應鏈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長期來看,這將削弱美加之間的經濟聯系,促使雙方重新調整產業布局和貿易結構。加拿大爲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推動市場多元化戰略。這將導致美加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合作模式發生變化,雙方在經濟領域的相互依存度降低。例如,加拿大與歐盟籤署的《加拿大 - 歐盟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的實施,使得加拿大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在未來,美加之間的貿易關系可能需要經過長期的談判和調整,才能重新建立起穩定、公平的貿易秩序。

5.3 社會影響

5.3.1 就業市場與民生問題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對就業市場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許多行業因關稅衝擊而裁員,導致失業率上升。如前文所述,2025 年 4 月,加拿大失業率升至 7.2% 。在一些傳統制造業集中的地區,就業形勢更爲嚴峻。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是加拿大的制造業重鎮,受到關稅影響,汽車、鋼鐵等行業大量裁員。安大略省的溫莎市,作爲汽車產業的核心區域,因汽車出口受阻,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倒閉或裁員,失業率一度飆升至 10% 以上,許多家庭面臨經濟困境。

民衆的生活成本也因關稅而大幅增加。一方面,進口商品價格漲,特別是從美國進口的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由於關稅提高了進口成本,這些商品在加拿大市場上的價格普遍漲。例如,美國的農產品在加拿大市場的價格因關稅上漲了 20% - 30%,導致加拿大消費者購買食品的支出增加。另一方面,國內相關產業爲了轉嫁成本,也提高了產品價格。鋼鐵、鋁等原材料價格的漲,使得建築、制造業等行業的成本上升,進而導致相關產品價格漲,如建築材料價格上漲了 15% 左右,家具價格上漲了 10% - 15%,給民衆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較大的經濟壓力。

5.3.2 社會輿論與民衆情緒

社會輿論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反應強烈,民衆對美國的不滿情緒高漲。媒體紛紛報道關稅對加拿大經濟和民生的負面影響,批評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爲。社交媒體上也掀起了對關稅問題的討論熱潮,許多民衆表達了對美國的憤怒和對政府應對措施的關注。例如,在推特上,關於 “特朗普關稅對加拿大影響” 的話題熱度持續攀升,相關推文數量在 2025 年 3 月至 4 月期間超過了 100 萬條,其中大部分推文表達了對美國的譴責和對加拿大政府的期望。

民衆對加拿大政府的應對措施也表達了不同的態度。一部分民衆對政府採取的貿易反制和外交斡旋措施表示支持,認爲政府在積極捍衛加拿大的利益。然而,也有部分民衆對政府的措施不滿,認爲政府的反應不夠強硬,未能有效解決關稅問題,對受影響的企業和民衆的支持力度不夠。一些受關稅影響嚴重的企業主和工人組織了抗議活動,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例如,2025 年 4 月,在多倫多舉行了一場由汽車產業工人和企業主參與的抗議活動,數千人參加,他們要求政府加大對汽車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與美國的貿易談判,盡快解決關稅問題。

結語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事件,是在復雜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從經濟層面來看,美國試圖通過加徵關稅來縮小與加拿大的貿易逆差,保護國內鋼鐵、鋁、農業等產業,促進就業。政治層面上,國內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的博弈以及外交戰略考量是重要的推動因素。美國國內制造業工會、農業利益集團等通過政治施壓,促使政府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在外交上,美國試圖通過關稅政策鞏固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影響加拿大的外交政策走向。社會層面,非法移民和毒品問題以及迎合部分選民訴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特朗普政府的決策。

這一關稅政策對加拿大產生了多方面的顯著影響。經濟上,加拿大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加劇,鋼鐵、鋁、汽車等產業遭受重創,不過可再生能源、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政治方面,加拿大國內政治格局發生變化,民衆對政府的支持率受到影響,各政黨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差異加劇了政治分化;美加關系也出現了嚴重裂痕,政治互信度下降,經濟合作受到衝擊,加拿大開始尋求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和多元化的貿易合作。社會層面,就業市場受到衝擊,民衆生活成本增加,社會輿論對美國不滿情緒高漲,民衆對政府的應對措施也表達了不同態度。

加拿大採取的應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自身利益。貿易反制措施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衝擊,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其關稅政策;尋求新貿易夥伴和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降低了加拿大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爲加拿大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政治外交回應方面,加拿大通過明確的官方表態和積極的外交斡旋,在國際上爭取到了一定的支持,增強了自身在貿易談判中的話語權。

Autor: Frank
Traductor: Eric Ko
* La información no pretende ser ni constituye un consejo financiero ni ninguna otra recomendación de ningún tipo ofrecida o respaldada por Gate.io.
* Este artículo no se puede reproducir, transmitir ni copiar sin hacer referencia a Gate.io. La contravención es una infracción de la Ley de derechos de autor y puede estar sujeta a acciones legales.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的全面分析

新手4/14/2025, 1:41:13 AM
加拿大採取的應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自身利益。貿易反制措施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衝擊,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其關稅政策;尋求新貿易夥伴和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降低了加拿大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爲加拿大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政治外交回應方面,加拿大通過明確的官方表態和積極的外交斡旋,在國際上爭取到了一定的支持,增強了自身在貿易談判中的話語權。

一、引言

1.1 背景與意義

在全球化經濟緊密交織的格局下,國際貿易政策的每一次變動都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引發層層漣漪,對各國乃至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特朗普執政時期,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舉措,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打破了美加之間長期以來相對穩定的貿易關系,在經濟、政治和外交等多個維度掀起了波瀾。

美加兩國,作爲地理位置相鄰的重要經濟體,在貿易往來上一直保持着緊密的聯系。長期以來,雙方在能源、汽車、農產品等多個領域形成了深度的產業融合和互補。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夥伴,加拿大的許多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反之,加拿大的資源和產品也在美國經濟中佔據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特朗普政府出於多種復雜的考量,決定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決策背後,既有美國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就業崗位保護等經濟層面的訴求,也不乏政治選舉、地緣政治戰略等政治因素的推動。從經濟層面來看,美國部分傳統產業面臨着來自全球的激烈競爭,加徵關稅被視爲一種保護本國產業、促進就業回流的手段;在政治層面,迎合國內特定利益集團、塑造強硬的政治形象等因素也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一關稅政策的實施,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對美加兩國的經濟造成了直接且顯著的衝擊。在經濟領域,加拿大的出口產業遭受重創,衆多企業面臨訂單減少、產能過剩、利潤下滑的困境,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也隨之受到威脅;美國消費者則不得不承受因關稅導致的物價漲壓力,國內相關產業雖在短期內可能獲得一定的保護,但從長期來看,卻可能因缺乏外部競爭而喪失創新動力和效率提升的機會。從政治角度而言,美加之間長期建立的盟友信任關系出現了裂痕,雙方在外交場合的博弈和摩擦增多,加拿大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有所抬頭,對美國的依賴和信任程度降低。此外,這一事件還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連鎖反應,影響了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進程,引發了其他國家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擔憂和警惕。

因此,深入剖析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事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研究,我們能夠更清晰地洞察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本質和影響機制,爲各國制定合理的貿易政策提供借鑑和參考;同時,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國家間貿易關系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協商和合作來維護和促進全球貿易的穩定與繁榮。

二、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概述

2.1 加徵關稅政策的主要內容

特朗普執政期間,對加拿大實施的加徵關稅政策涉及品類廣泛,力度較大。在鋼鐵和鋁制品領域,2025 年 2 月 10 日,特朗普籤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徵收 25% 關稅 ,加拿大作爲美國最大的鋼鐵進口來源國和最大的原鋁供應國,受到的衝擊尤爲顯著。這一舉措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的鋼鐵和鋁產業,減少國外低價產品的競爭,促進美國相關產業的就業。例如,美國鋼鐵業長期面臨產能過剩和國際競爭壓力,加徵關稅後,國內鋼鐵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擴大,從而增加就業崗位。

在農產品方面,特朗普多次指責加拿大對美國農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特別是乳制品領域。加拿大對本國乳制品行業實施嚴格的供應管理體系,對進口乳制品徵收高額關稅,這引起了美國的不滿。特朗普要求加拿大 “立即取消” 對美國各種乳制品徵收的 “反美農產品關稅”,並威脅如果不取消,將進一步提高對加拿大相關產品的關稅。此外,特朗普還曾考慮對加拿大的木材制品加徵關稅。加拿大的木材資源豐富,是美國重要的木材進口來源。加徵關稅若全面實施,將對美國的建築行業產生影響,因爲木材是建築的重要原材料,關稅增加可能導致建築成本上升。

2.2 政策實施進程與關鍵時間節點

2025 年 1 月,特朗普宣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 25% 關稅,自 2 月 1 日起生效,這一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引發了美加兩國以及全球市場的高度關注。這一舉措標志着美加貿易關系緊張局勢的急劇升級,打破了兩國長期以來相對穩定的貿易格局。隨後,2 月 3 日,特朗普籤署行政令,對加、墨兩國關稅措施暫緩一個月,進入了短暫的緩衝期,這期間兩國展開了一系列的貿易談判和外交溝通,試圖緩解緊張局勢,尋求解決方案。

2025 年 3 月 4 日,對加拿大和墨西哥(25%)及中國(10%)的關稅生效,這是政策實施的一個關鍵時間點,意味着加徵關稅從計劃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美加貿易關系面臨實質性的衝擊。許多加拿大出口企業的訂單銳減,美國進口商的採購成本大幅增加,雙邊貿易額迅速下滑。3 月 6 日,特朗普又宣布調整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措施,對符合美墨加協定優惠條件的進口商品免徵關稅,直至 4 月 2 日,這一調整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緊張局勢,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依然存在。

3 月 11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稱,他將對從加拿大進口的鋼鋁產品加徵 25% 關稅,令其總稅率提升至 50%,相關措施將於 3 月 12 日生效,這一突然的聲明再次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然而,當天晚些時候,美國白宮聲明又表示新增加的 25% 的關稅不會生效,這一反復無常的決策使得美加貿易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4 月 2 日,特朗普對所有國家進口商品實施 10% 的基礎關稅,並對六十多個經濟體補充了額外的關稅,加拿大也在其中,這使得美加貿易關系進一步惡化,加拿大的出口行業面臨更大的挑戰。4 月 8 日,加拿大財政部宣布,對美國汽車對等徵收 25% 關稅措施將於美國東部時間 9 日零時 1 分生效,這是加拿大對美國加徵關稅的有力反制措施,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的貿易衝突,雙邊貿易關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三、加徵關稅的原因分析

3.1 經濟層面原因

3.1.1 貿易逆差問題

長期以來,美加貿易中美國存在一定規模的貿易逆差,這成爲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的重要經濟誘因。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 年美國對加拿大貿易逆差達 588 億美元 ,在貨物貿易方面,美國從加拿大大量進口能源、木材、汽車及零部件等產品。其中,能源領域,加拿大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使其成爲美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國,2024 年美國從加拿大進口能源產品價值高達 890 億美元 ,約佔美國能源進口總額的 20%。由於加拿大能源產業成本相對較低,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美國本土能源企業在與加拿大進口能源的競爭中面臨壓力,市場份額受到擠壓。

在汽車及零部件貿易方面,加拿大憑借其完善的汽車產業供應鏈和相對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對美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額在 2024 年達到 456 億美元 。美國汽車產業相關企業認爲,加拿大的低價汽車及零部件大量湧入美國市場,搶走了原本屬於美國企業的訂單和市場份額,導致美國相關企業營收下滑,部分企業甚至面臨虧損困境,進而影響到就業崗位的穩定。例如,美國中西部一些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由於來自加拿大產品的競爭,不得不削減產能,裁員人數達到數千人。特朗普政府認爲,通過加徵關稅,可以提高加拿大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從而減少進口,縮小貿易逆差,保護美國本土相關產業和就業。

3.1.2 保護國內產業

美國試圖通過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來保護國內的多個產業。鋼鐵和鋁產業是美國重點保護的對象之一。美國鋼鐵和鋁產業近年來面臨着全球產能過剩以及來自包括加拿大在內的進口產品的激烈競爭。加拿大的鋼鐵和鋁制品以其較高的質量和相對較低的價格在美國市場上佔據了一定份額。2024 年,美國從加拿大進口鋼鐵價值約爲 78 億美元,進口鋁價值約爲 45 億美元 。美國鋼鐵和鋁企業抱怨加拿大產品的競爭導致其產能利用率下降,企業盈利能力減弱。爲了幫助國內鋼鐵和鋁產業,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提高加拿大鋼鐵和鋁制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門檻,希望以此推動美國本土鋼鐵和鋁產業的發展,增加國內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例如,美國鋼鐵公司在關稅實施後,訂單有所增加,部分生產線恢復生產,新增就業崗位數百個。

農業領域也是美國重點關注的對象。加拿大在農產品貿易上與美國存在一定競爭關系,特別是在乳制品和小麥等產品方面。加拿大對本國乳制品行業實施供應管理體系,限制進口,保護本國奶農利益。這使得美國乳制品出口到加拿大面臨較高壁壘,而加拿大的乳制品在國際市場上與美國產品競爭。在小麥貿易方面,加拿大是世界主要小麥出口國之一,其小麥產量高、質量好,在國際市場上與美國小麥形成競爭態勢。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加徵關稅等手段,一方面迫使加拿大開放乳制品市場,另一方面減少加拿大農產品對美國國內市場的衝擊,保護美國農業產業的利益。

3.2 政治層面原因

3.2.1 國內政治壓力與利益集團博弈

美國國內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在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的決策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美國的制造業工會,如鋼鐵工人聯合會、汽車工人聯合會等,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舞臺上不可忽視的力量。這些工會代表着大量產業工人的利益,他們通過政治捐款、遊說活動等方式向政府施加壓力。鋼鐵工人聯合會擔心加拿大低價鋼鐵的大量湧入會進一步擠壓美國鋼鐵企業的生存空間,導致工廠倒閉和工人失業。據該工會統計,過去幾年間,由於進口鋼鐵的競爭,美國鋼鐵行業已經失去了數萬個工作崗位。在 2024 年的總統選舉周期中,這些工會明確要求政府採取措施保護國內制造業,加徵關稅成爲滿足他們訴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時,美國的農業利益集團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農業協會代表着廣大農場主的利益,他們對加拿大的農產品貿易政策表示不滿。加拿大對本國乳制品行業的保護政策,使得美國乳制品出口受阻。美國農業協會通過遊說國會議員、組織抗議活動等方式,向政府施壓,要求採取行動。在國會中,來自農業州的議員們紛紛響應,在貿易政策討論中積極推動對加拿大採取強硬措施,以保護美國農業產業的利益。這些利益集團的訴求與特朗普政府部分執政理念相契合,特朗普政府爲了獲取這些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的支持,鞏固其執政基礎,在貿易政策上傾向於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對加拿大加徵關稅。

3.2.2 外交戰略考量

從外交戰略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服務於其整體外交戰略布局。美國一直試圖在全球貿易體系中保持主導地位,通過貿易政策來影響和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一方面是對加拿大在一些國際事務上與美國立場不一致的警告和施壓。例如,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加拿大採取了相對積極的態度,制定了較高的減排目標,與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美國通過加徵關稅,試圖迫使加拿大在國際事務中更加緊密地跟隨美國的步伐。

另一方面,這也是美國向其他盟友展示其強硬外交姿態的一種方式。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對加拿大這樣的傳統盟友採取強硬措施,向全球表明美國在貿易問題上不會妥協,即使是盟友也不能例外。這種做法旨在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權威,讓其他國家認識到與美國進行貿易往來必須符合美國的利益和要求。這一政策對美加關系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兩國之間長期建立的友好合作關系出現了裂痕。加拿大對美國的信任度降低,在國際事務中開始尋求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完全依賴美國。例如,加拿大加強了與歐盟、亞洲國家的貿易談判和合作,試圖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以應對美國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

3.3 社會層面原因

3.3.1 非法移民與毒品問題

非法移民和芬太尼等毒品流入美國問題對特朗普政府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美加邊境線漫長,管理難度較大,特朗普政府認爲加拿大在非法移民管控和打擊毒品流入方面措施不力,導致大量非法移民和芬太尼等毒品通過美加邊境流入美國。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數據,2024 年在美加邊境攔截的非法移民數量達到數萬人,較前幾年有明顯增長。這些非法移民的湧入給美國社會帶來了治安、就業、公共資源分配等多方面的壓力。在一些邊境城市,犯罪率上升,就業市場競爭加劇,公共教育、醫療等資源緊張。

芬太尼等毒品流入問題也十分嚴重。芬太尼是一種強效合成阿片類藥物,過量使用極易導致死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數據顯示,2024 年因芬太尼等毒品過量使用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數萬人。特朗普政府指責加拿大的一些制藥企業和販毒團夥參與了芬太尼的生產和走私,認爲加拿大在打擊毒品犯罪方面與美國合作不夠緊密。基於這些原因,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加徵關稅這一經濟手段,向加拿大施壓,迫使加拿大加強邊境管控,加大對非法移民和毒品犯罪的打擊力度,以維護美國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3.3.2 迎合選民訴求

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一定程度上是爲了迎合部分選民的訴求。在美國一些傳統產業集中的地區,如中西部的制造業地帶和部分農業州,選民對就業問題高度關注。長期以來,這些地區的制造業和農業面臨着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就業崗位流失嚴重。例如,在中西部的鋼鐵制造重鎮,由於加拿大等國低價鋼鐵產品的衝擊,當地多家鋼鐵廠倒閉,大量工人失業。這些失業工人及其家屬成爲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政策的支持者,他們希望政府採取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增加就業機會。

特朗普政府在競選和執政過程中,充分利用了這部分選民的情緒和訴求。通過宣傳加徵關稅能夠保護國內產業、促進就業回流等理念,贏得了這些選民的支持。在 2024 年的總統大選中,特朗普在這些傳統產業地區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加徵關稅政策成爲他爭取選民的重要工具之一。這也使得特朗普政府在制定貿易政策時,更加傾向於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以滿足部分選民的期望,鞏固其政治支持基礎。

四、加拿大的應對措施

4.1 經濟應對策略

4.1.1 貿易反制措施

面對美國的關稅施壓,加拿大迅速採取了貿易反制措施,以捍衛自身的貿易利益。2025 年 3 月 13 日,加拿大財政部長多米尼克・勒布朗宣布,自當日凌晨 12:01 起,對額外價值 298 億加元(約 207 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 25% 的報復性關稅。這一舉措旨在向美國表明,加拿大不會在貿易爭端中坐視不管,將堅決維護本國產業和企業的權益。

在具體的反制商品清單中,涵蓋了多個領域。其中,鋼鐵產品價值 126 億加元,鋁產品價值 30 億加元,這些商品的反制關稅直接針對美國對加拿大鋼鐵和鋁制品加徵關稅的行爲,形成了對等的反擊。此外,價值 142 億加元的其他美國進口商品也被納入反制範圍,包括計算機、運動器材和鑄鐵產品等。這些商品的選擇並非隨意爲之,而是經過精心考量。計算機和運動器材等產品在美國的出口貿易中佔據一定份額,對其加徵關稅能夠對美國相關產業和出口企業造成實質性的經濟影響,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其貿易政策。

加拿大的貿易反制措施對美國相關產業產生了顯著的衝擊。以美國的農業爲例,加拿大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後,美國農產品在加拿大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大幅下降,出口量銳減。美國的橙汁產業受到重創,由於加拿大市場的流失,許多橙汁生產企業面臨庫存積壓、利潤下滑的困境,不得不削減產能,部分小型企業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美國的威士忌產業也未能幸免,加拿大消費者對美國威士忌的需求因關稅導致的價格漲而大幅減少,美國威士忌企業在加拿大市場的銷售額大幅下降,市場份額被其他國家的產品所取代。

4.1.2 尋求新貿易夥伴與市場多元化

爲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減少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加拿大積極尋求新的貿易夥伴,大力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在與歐盟的合作方面,加拿大與歐盟籤署的《加拿大 - 歐盟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協定於 2017 年 9 月 21 日正式生效,取消了雙方之間大部分商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通過 CETA,加拿大的農產品、林產品、制造業產品等在歐盟市場獲得了更廣闊的準入機會。例如,加拿大的農產品在歐盟市場的關稅大幅降低,乳制品、肉類等產品的出口量顯著增加。據統計,CETA 生效後的幾年裏,加拿大對歐盟的農產品出口額增長了 20% 以上,爲加拿大農業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亞洲市場,加拿大積極加強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貿易往來。加拿大與日本籤署了《加拿大 - 日本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CJEPA),該協定消除了兩國之間大量商品的關稅,並在服務貿易、投資等領域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加拿大的木材、能源產品等在日本市場受到歡迎,出口額逐年增長。同時,加拿大與韓國也在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旨在進一步擴大雙方的貿易合作。此外,加拿大還將目光投向了新興的亞洲經濟體,如印度、東盟國家等,通過參加各類貿易展會、商務洽談會等活動,加強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系,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在推進市場多元化的過程中,加拿大政府也發揮了積極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政府加大了對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提供出口補貼、貿易信貸、市場信息服務等支持措施,幫助企業降低進入新市場的成本和風險。政府還積極開展外交活動,爲企業搭建對外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協定的談判和籤署,爲加拿大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4.2 政治外交回應

4.2.1 官方表態與立場聲明

加拿大政府在面對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事件時,通過多種渠道表達了堅定的立場和強烈的不滿。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加拿大將堅決捍衛自身的貿易權益,不會對美國的不合理關稅政策坐視不管。他明確表示,美國的關稅措施是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公然踐踏,損害了美加兩國長期以來建立的友好貿易關系,也對全球貿易秩序造成了負面影響。特魯多指出,加拿大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貿易反制和外交斡旋,來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和國際地位。

加拿大外交部長梅拉妮・喬利也多次發表聲明,譴責美國的關稅政策。她表示,美國對加拿大的關稅 “不合理也不正當”,是對盟友的不公正對待。喬利強調,加拿大一直致力於與美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但在貿易問題上,加拿大不會妥協。她還表示,加拿大將在國際舞臺上積極發聲,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和理解,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組織和多邊場合中,加拿大代表也多次闡述本國的立場,呼籲國際社會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原則,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侵蝕。

4.2.2 外交斡旋與國際合作

在外交方面,加拿大積極開展外交斡旋,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合作,以共同應對美國的關稅挑戰。加拿大與歐盟保持着密切的溝通與協調。歐盟同樣面臨着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美國對歐盟的鋼鐵、汽車等產品也加徵了關稅。加拿大與歐盟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自由貿易秩序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訴求。雙方通過高層互訪、部長級會議等形式,加強了在貿易政策上的協調與合作。例如,在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和貿易部長會議上,加拿大與歐盟共同發聲,對美國的關稅政策表示譴責,並呼籲美國重新回到自由貿易的軌道上來。

加拿大還積極與其他受到美國關稅影響的國家合作,試圖形成合力,共同應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加拿大提議聯合墨西哥、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組建 “反關稅聯盟”,通過多邊協調機制,共同制定應對美國關稅的策略。這一倡議得到了部分國家的積極響應,雖然該聯盟尚未正式成立,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美國的輿論壓力和外交制衡。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加拿大積極參與相關事務,推動 WTO 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爲進行調查和裁決。加拿大向 WTO 提交了多份申訴文件,指控美國的關稅措施違反了 WTO 的規則和原則,要求 WTO 採取措施維護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通過在 WTO 的申訴和維權行動,加拿大不僅爲自身爭取合法權益,也爲全球貿易規則的維護和完善做出了貢獻。

五、對加拿大的影響

5.1 經濟影響

5.1.1 對宏觀經濟指標的影響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使加拿大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25 年第一季度,加拿大 GDP 環比增長率降至 0.5%,較關稅實施前的上一季度下降了 0.8 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在於,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夥伴,關稅導致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大幅受阻。以汽車制造業爲例,2025 年上半年,加拿大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額同比下降了 35%,汽車產業相關企業訂單減少,產能過剩,不得不削減生產規模,這直接影響了 GDP 的增長。相關產業的萎縮也導致了失業率的上升。2025 年 4 月,加拿大失業率升至 7.2%,比關稅實施前的 6.4% 增加了 0.8 個百分點 。許多受到關稅衝擊嚴重的行業,如鋼鐵、汽車零部件制造等,紛紛裁員以降低成本。例如,安大略省的一家大型鋼鐵企業,因美國加徵關稅,訂單減少了 40%,不得不裁員 500 人,佔員工總數的 20%。

此外,通貨膨脹率也受到了關稅的影響。由於進口美國商品的成本上升,以及國內相關產業爲轉嫁成本而提高產品價格,加拿大的通貨膨脹率有所上升。2025 年 5 月,加拿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漲至 3.5%,較關稅實施前的 2.8% 有顯著提升 。在一些生活必需品領域,如食品、能源等,價格漲更爲明顯。例如,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因關稅價格提高,導致加拿大國內超市的食品價格普遍漲,給消費者帶來了較大的生活壓力。

5.1.2 對相關產業的衝擊與機遇

在衆多受到關稅衝擊的產業中,鋼鐵和鋁產業首當其衝。美國是加拿大鋼鐵和鋁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加徵關稅後,加拿大鋼鐵和鋁產品對美國的出口量大幅下降。2025 年上半年,加拿大對美國的鋼鐵出口量同比下降了 45%,鋁出口量下降了 40% 。許多鋼鐵和鋁企業面臨訂單減少、產能過剩的困境,不得不削減生產規模,甚至部分企業面臨倒閉風險。例如,阿爾戈馬鋼鐵集團(Algoma Steel Group)因美國關稅影響,訂單銳減,2025 年第二季度虧損達到 3000 萬加元,不得不裁員 200 人,並暫停了部分生產線的運營。

汽車制造業也遭受重創。加拿大汽車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美國加徵關稅使得加拿大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受阻。2025 年上半年,加拿大汽車及零部件對美國的出口額同比下降了 38% 。許多汽車制造企業爲降低成本,紛紛削減產能、裁員,並減少在加拿大的投資。例如,通用汽車在加拿大的一家工廠因出口受阻,將產能削減了 30%,裁員 350 人,並推遲了原本計劃的新生產線投資項目。

不過,在部分傳統產業遭受衝擊的同時,一些新興產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可再生能源產業成爲了受益者之一。由於美國對加拿大能源產品加徵關稅,促使加拿大加快能源轉型步伐,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和投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在加拿大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例如,2025 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將在未來 5 年內投入 50 億加元用於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發和建設,吸引了衆多企業進入該領域,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產業也迎來了發展契機。隨着貿易環境的變化,加拿大企業更加注重通過電子商務拓展國際市場,減少對傳統貿易渠道的依賴。數字支付、在線零售等領域的企業業務量大幅增長。例如,加拿大的一家在線零售平台,在 2025 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 45%,平台上的商家數量也增加了 30%,爲加拿大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5.2 政治影響

5.2.1 國內政治格局變化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引發了加拿大國內政治格局的一系列變化。在民意方面,民衆對政府應對關稅的措施高度關注,政府的支持率受到影響。2025 年 3 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特魯多政府在處理關稅問題上的滿意度降至 42%,較關稅實施前下降了 8 個百分點 。反對黨借此機會對特魯多政府發起攻擊,要求政府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保護加拿大的利益。在議會中,反對黨提出了多項議案,批評政府在貿易談判中的軟弱態度,並要求政府加大對受關稅影響企業的扶持力度。這使得特魯多政府在議會中的決策面臨更大的阻力,一些政策的推行受到阻礙。

各政黨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和策略也有所調整。自由黨政府強調通過外交談判和貿易反制相結合的方式應對關稅挑戰,同時加大對國內受影響產業的支持力度。保守黨則主張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對美國進行更嚴厲的貿易反制,並呼籲政府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新民主黨則更關注受關稅影響的工人權益,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就業保障和福利支持。這些政黨立場的差異加劇了國內政治的分化,政治鬥爭更加激烈,給政府制定統一、有效的應對策略帶來了困難。

5.2.2 對美加關系的長期影響

美加之間長期以來建立的緊密盟友關系因關稅問題出現了嚴重的裂痕。過去,美加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保持着高度的合作與信任,是彼此重要的戰略夥伴。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打破了這種和諧的局面,雙方在貿易問題上的摩擦不斷升級,導致政治互信度大幅下降。在國際事務中,加拿大開始重新審視其對美政策,不再像以往那樣完全追隨美國的步伐。例如,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加拿大積極推動國內的減排政策,即使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加拿大依然堅定地履行自己的減排承諾,這與美國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在一些國際組織和多邊合作中,加拿大也開始尋求更加獨立的外交空間,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在經濟合作方面,關稅導致美加之間的貿易額大幅下降,產業鏈和供應鏈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長期來看,這將削弱美加之間的經濟聯系,促使雙方重新調整產業布局和貿易結構。加拿大爲了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推動市場多元化戰略。這將導致美加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合作模式發生變化,雙方在經濟領域的相互依存度降低。例如,加拿大與歐盟籤署的《加拿大 - 歐盟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的實施,使得加拿大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在未來,美加之間的貿易關系可能需要經過長期的談判和調整,才能重新建立起穩定、公平的貿易秩序。

5.3 社會影響

5.3.1 就業市場與民生問題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對就業市場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許多行業因關稅衝擊而裁員,導致失業率上升。如前文所述,2025 年 4 月,加拿大失業率升至 7.2% 。在一些傳統制造業集中的地區,就業形勢更爲嚴峻。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是加拿大的制造業重鎮,受到關稅影響,汽車、鋼鐵等行業大量裁員。安大略省的溫莎市,作爲汽車產業的核心區域,因汽車出口受阻,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倒閉或裁員,失業率一度飆升至 10% 以上,許多家庭面臨經濟困境。

民衆的生活成本也因關稅而大幅增加。一方面,進口商品價格漲,特別是從美國進口的食品、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由於關稅提高了進口成本,這些商品在加拿大市場上的價格普遍漲。例如,美國的農產品在加拿大市場的價格因關稅上漲了 20% - 30%,導致加拿大消費者購買食品的支出增加。另一方面,國內相關產業爲了轉嫁成本,也提高了產品價格。鋼鐵、鋁等原材料價格的漲,使得建築、制造業等行業的成本上升,進而導致相關產品價格漲,如建築材料價格上漲了 15% 左右,家具價格上漲了 10% - 15%,給民衆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較大的經濟壓力。

5.3.2 社會輿論與民衆情緒

社會輿論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反應強烈,民衆對美國的不滿情緒高漲。媒體紛紛報道關稅對加拿大經濟和民生的負面影響,批評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爲。社交媒體上也掀起了對關稅問題的討論熱潮,許多民衆表達了對美國的憤怒和對政府應對措施的關注。例如,在推特上,關於 “特朗普關稅對加拿大影響” 的話題熱度持續攀升,相關推文數量在 2025 年 3 月至 4 月期間超過了 100 萬條,其中大部分推文表達了對美國的譴責和對加拿大政府的期望。

民衆對加拿大政府的應對措施也表達了不同的態度。一部分民衆對政府採取的貿易反制和外交斡旋措施表示支持,認爲政府在積極捍衛加拿大的利益。然而,也有部分民衆對政府的措施不滿,認爲政府的反應不夠強硬,未能有效解決關稅問題,對受影響的企業和民衆的支持力度不夠。一些受關稅影響嚴重的企業主和工人組織了抗議活動,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例如,2025 年 4 月,在多倫多舉行了一場由汽車產業工人和企業主參與的抗議活動,數千人參加,他們要求政府加大對汽車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與美國的貿易談判,盡快解決關稅問題。

結語

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這一事件,是在復雜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從經濟層面來看,美國試圖通過加徵關稅來縮小與加拿大的貿易逆差,保護國內鋼鐵、鋁、農業等產業,促進就業。政治層面上,國內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的博弈以及外交戰略考量是重要的推動因素。美國國內制造業工會、農業利益集團等通過政治施壓,促使政府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在外交上,美國試圖通過關稅政策鞏固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影響加拿大的外交政策走向。社會層面,非法移民和毒品問題以及迎合部分選民訴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特朗普政府的決策。

這一關稅政策對加拿大產生了多方面的顯著影響。經濟上,加拿大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加劇,鋼鐵、鋁、汽車等產業遭受重創,不過可再生能源、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政治方面,加拿大國內政治格局發生變化,民衆對政府的支持率受到影響,各政黨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差異加劇了政治分化;美加關系也出現了嚴重裂痕,政治互信度下降,經濟合作受到衝擊,加拿大開始尋求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和多元化的貿易合作。社會層面,就業市場受到衝擊,民衆生活成本增加,社會輿論對美國不滿情緒高漲,民衆對政府的應對措施也表達了不同態度。

加拿大採取的應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自身利益。貿易反制措施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衝擊,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其關稅政策;尋求新貿易夥伴和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降低了加拿大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爲加拿大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政治外交回應方面,加拿大通過明確的官方表態和積極的外交斡旋,在國際上爭取到了一定的支持,增強了自身在貿易談判中的話語權。

Autor: Frank
Traductor: Eric Ko
* La información no pretende ser ni constituye un consejo financiero ni ninguna otra recomendación de ningún tipo ofrecida o respaldada por Gate.io.
* Este artículo no se puede reproducir, transmitir ni copiar sin hacer referencia a Gate.io. La contravención es una infracción de la Ley de derechos de autor y puede estar sujeta a acciones legales.
Empieza ahora
¡Registrarse y recibe un bono de
$100
!